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正遭遇改革开放30年来最严峻的外部冲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8-12-19 22:5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放,即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如何展开的?当下的互动最为关键之处在哪里?展望未来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与世界互动?

  近日,就以上话题,《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

  1、30年与世界经济的互动

  互动在逐步深化

  《第一财经日报》:先请你概述一下,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开放过程。

  李向阳: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开放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开国门,发展对外贸易调节国内市场余缺,引进外资弥补国内资金不足。

  从南方讲话到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二阶段,这是对外开放的升级。这个时期,大进大出的对外贸易逐步建立。

  第三个阶段,是加入WTO至今,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加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阶段。由于中国经济规模扩大,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在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的同时,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开始加大。

  《第一财经日报》:三个阶段是渐进的,也就是说这种互动在逐步深化?

  李向阳:是的。对外开放是表现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商品、服务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这主要是指国际贸易,资本、技术、劳动力的国际流动;第二个层面是规则与体制方面,中国的体制在不断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宏观体制和微观机制都在发生变化。尤其是2001年进入对外开放的第三阶段之后,中国对全球规则的影响力也在加大。用政治经济学的话说,以上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力层面,一是生产关系层面。

  新阶段: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走出去

  《第一财经日报》:毫无疑问,开放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动力,你能否就此作简单总结?

  李向阳:过去30年,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对外贸易从最初调节国内市场余缺发展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外资在给我们带来先进技术与管理的同时,对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示范功能功不可没。同时,市场开放打破了阻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既得利益集团,以开放促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突出特征。

  《第一财经日报》:从展望的角度来看,新阶段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互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走出去。现在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以QDII、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和中国投资公司(CIC)等为代表的中国资本也在走向世界市场。你认为这方面中国会带给世界怎样的影响?
  李向阳:如果说“引进来”是前30年对外开放的突出特点,那么“走出去”将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发展进出口贸易,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市场的供求格局,并对过去10年全球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鉴于我国巨额的净储蓄和外汇储备规模,未来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将会改变全球产业的布局和资本市场的供求格局。当然,这一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近年来,发达国家兴起的投资保护主义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障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12-21 18:03:29 | 只看该作者
闭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发表于 2008-12-21 14:06:53 | 只看该作者
也不是啊 现在情况还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02:0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