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银行业监管的学界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8-12-17 13:1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疑问中,很少有哪些能像银行业未来监管的形式和性质那样急迫。

一些全球领先经济学家也加入了相关行列,呼吁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彻底反思,并就新监管框架的形式提出了一些引起争论的建议。

经济学家认为,不仅是小到银行业的监管,以及大到金融市场监管,必须在全球层面上进行彻底改革,任何新的监管制度都必须对商业银行的活动加以限制——可能甚至具体到规定其最理想的规模——这样,它们就不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直接威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3:11:48 | 只看该作者
索洛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限制商业银行的行动自由,包括限制抵押品的使用方式,限制贷款额度和银行可投资的资产类别” 。

“在当前政治氛围中,我不认为对再监管进行DIZHI会取得成功。这件事情很复杂,不可能马上实现。但就长期来看,这是本轮危机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3:11:37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共同得主之一的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认为,拓展和加强当前的监管体系,可能比彻底改革更加切实可行。

他表示:“你必须要做的,就是拿过旧的监管体系,将其拓展至迄今一直逃避着监管体系约束的新机构。”

当前的政治潮流可能趋向于对市场和机构的监管方式进行彻底反思。银行可能难以接受对其业务的限制。但索洛表示,如果希望金融创新以及未来由泡沫或过度投机引起的金融危机,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彻底反思可能至关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3:11:25 | 只看该作者
不过,经济学家表示,要想真正有效和可信,任何监管框架都必须得到全球范围的认可。它还必须拓展至对冲基金等至今不受监管的实体的活动。

一些人指责这些机构引发了——或至少是加重了——全球危机。这些机构体现了监管者面临的“界限问题”:很难在某一个监管框架内,将特定机构、司法辖区或资产类别孤立出来。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主席丹尼斯•斯诺尔(Dennis Snower)表示,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他表示:“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国际问题是如何监管金融市场,各国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抵抗金融体系的庞然大物。对冲基金几乎不受监管,也几乎不纳税。怎么会这样?”

斯诺尔表示,全球监管规则要能发挥作用,必须有切实有效的手段和资源。他建议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作为榜样。该机构利用科学家和独立机构来决定哪些药品可允许上市。

他表示:“这将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权威,来挑战金融领域的尖端专业人士。相比于金融领域,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在专业知识和资源方面处于极大的劣势。”

不过,考虑到协调全球危机应对措施的难度,推动建立一个全球监管机构或一套得到全球认可的规则,为银行业的总体监管设定参数,这种想法也许过分乐观了。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艾尔波托•艾莱斯那(Alberto Alesina)表示:“欧洲的观点是,我们可以坐下来,制订完美的监管规则,这些规则会确保危机永远不会再发生——这太天真了。”他警告切勿监管过头,否则会危及金融领域极有价值的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3:11:17 | 只看该作者
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表示:“我希望看到旨在使实体经济尽可能免受金融创新影响的监管体系。这或许需要限制商业银行的行动自由。”

包括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参加了在意大利城市里雅斯特举行的“诺贝尔研讨会”(Nobels Colloquia),讨论金融危机的影响。索洛即为其中一员。

索洛和其他人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就未来监管进行国际合作,对预防监管套利至关重要。通过监管套利,金融机构可以在不同司法辖区对监管采取不同的对策。

七国集团(G7)的衍生机构——金融稳定论坛(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被视为应对监管问题的合适机构。该机构正在将其涵盖范围扩大至20国集团(G20),所有受访者均表示这很有必要。

还有可能的是,考虑到房利美(Fannie Mae)、美国国际集团(AIG)、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及其它巨型机构的动荡,即将就任的奥巴马政府将不得不重新审视对美国银行业和市场的监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01:52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