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均势理论研究的影响与新进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8-12-2 14:0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20 世纪90 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是否会在国际
体系中遭到其他大国或国际集团的制衡,成为均势理论争鸣的焦点。霸权国家的扩
张必然遭到其他国家的制衡,这一均势理论的核心命题,不仅得到了以华尔兹为代表
的现实主义学者的理论支持,而且也得到了充分的历史依据的验证。③ 均势理论可
以以其严密的逻辑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当国际体系中权力过分集中于某个国家的
手里的时候,这个国家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制衡,并在国际体系中最终实现新的均
势。然而,均势理论却无法明确判断形成新的均势究竟需要多久。华尔兹尽管不遗
余力地为自己的理论争辩, ④但其理论的这一弱点却不断受到不同国际关系理论学
派的批评和攻击,现实主义学者也不断做出努力试图修正和发展均势理论。《美国无
敌:均势的未来》所收论文,大致反映了美国国际关系学界20 世纪90 年代关于均势
理论的这场争论。⑤
关于均势理论的争论,在冷战结束后便成为美国国际关系研究学界关注的重要
问题,这一争论一直延续至今,并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华尔兹等为代表的一批现实主义学者认为,在前苏联解体后,其他大国
会起来挑战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只不过是一种“幻想”
( Illusion) ,不会持续多长时间,新的均势很快会在国际体系中再次形成。① 然而,到
20 世纪90 年代末,人们却发现单极世界并没有让位于许多人所期待的多极世界,学
者们开始质疑均势理论,并试图对这一现象做出新的解释。《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
所收集论文体现了学者们的这种努力。该书出版后近5 年的时间里,根据亚马逊网
站上提供的信息,有35 部研究国际关系的英文著作引用了该书。② 因此,我们可以
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该书所收集的论文对于目前关于均势理论的学术争论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大约5 年多的时间里,关于均势理论的争论主要是围绕该理论的核心概
念“制衡”(balancing) 展开的。传统均势理论仍然以“硬实力”(hard power) 来界定制
衡,认为制衡是第二层次大国运用军事力量或者与其他大国结成同盟,阻止霸权国家
对自己形成威胁。然而,传统均势理论对制衡的界定在这场争论中受到了挑战。有
学者认为“, 均势理论是为了解释两极或多极体系中国家的行为而提出来的,而且,在
两极或多极世界中,大国之间的战争是一种永恒的威胁。而在目前的国际体系中,以
上两个条件均不存在:今天的国际体系是单极,并且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由于
众多因素而降低,有些因素是现实主义所强调的(例如,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核武器
等) ,另外一些因素是非现实主义理论所强调的(比如,经济全球化、民主制度等) 。”③
因此,传统均势理论以“硬实力”对制衡的界定无法解释目前单极世界第二层次大国
的行为,国际体系的单极性导致了新的制衡方式的产生。与过去历史上采用硬制衡
的国家不同,这些采用新制衡方式的国家认为,虽然霸权国家可能会对自己构成某种
更为微妙威胁(a more subtle kind of t hreat) ,但它并不会对自己造成实际的威胁(an
existential threat) 。因而,它们将寻求以和平方式限制霸权国家的战略,并改善霸权
国家的优势地位可能会对它们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新制衡方式通常采用非军事权
力手段。④
斯蒂芬·沃尔特过去几年进一步深化关于美国霸权和他提出的威胁均衡理论的
研究,出版了《驯服美国权力:全球对美国优势的反应》一书。① 沃尔特分析了世界上
其他国家对美国单极地位采取的不同战略,他认为,“虽然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公开呼
吁建立更为多极的世界,但是,全球对美国优势地位的反应,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
击败德国和在冷战中为对抗苏联而结盟并不相同。其他国家没有结成正式反美同盟
的原因十分简单:美国并未造成同样水平的威胁。不过,其他国家正在开始以微妙的
方式聚合力量,它们这样做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约束美国的力量。其他国家没有
采用结成反美同盟的办法,而是采取了‘软制衡’( sof t balancing) 的方式:即协调它们
的外交立场,反对美国的政策,从而共同获得更多的影响力。”②
罗伯特·A. 佩普(Robert A. Pape) 在对20 世纪90 年代国际体系中第二层次的
国家没有对美国进行制衡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2002 年以来小布什政府对
“流氓”国家发动的先发制人战争和富有侵略性的单边主义军事政策,严重伤害美国
作为慈善帝国的形象,世界上其他大国开始担心害怕美国权力优势,从而成为了它们
制衡美国的动因。单极世界政治因此开始发生变化,其他国家已经悄悄对美国采取
的制衡行为。由于对任何国家来说,直接对抗美国优势地位的代价都过于高昂,而
且,除非主要大国可以保证制衡联盟的成员能够统一行动,多国共同制衡美国的方式
要承担很高的风险,因此,主要大国很可能会采取“软制衡”的方式。佩普进一步对
“软制衡”概念进行了界定。“软制衡”是指“不直接挑战美国的军事优势,但采用非军
事手段延缓、阻挠和削弱美国侵略性单边主义军事政策的行为。”软制衡主要借助国
际制度、经济手段和外交等方式,它已经突出地表现在国际上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的反对当中。虽然软制衡近期可能仍无法阻止美国实现具体的军事目标,但它可以
增加美国使用自己权力的代价,减少愿同美国未来军事冒险行动进行合作的国家的
数量,并且可能使同美国的经济实力平衡逐渐发生转化。尽管软制衡采用的是非军
事手段,可其目标是对超级大国军事行动的前景产生虽然间接但却是真正的影响。
软制衡采取的手段包括拒绝超级大国利用自己的领土(领空或领海) 进行军事行动、
利用国际制度及具体的外交措施所进行的纠缠外交( Entangling Diplomacy) 、加强经
济力量以及发出坚决进行制衡的信号。佩普还进一步指出,虽然传统的现实主义者
可能会认为软制衡可能并不会奏效,但是,从长远来看,软制衡可以改变第二层次的
主要大国与霸权国家之间的相对力量对比,从而为其他大国在必要的时候制衡霸权
国家奠定基础。①
加拿大学者T. V. 保罗( T. V. Paul) 也参与了这场有关均势理论的争论。他认
为,传统均势理论主要以军事制衡作为制约霸权国家权力的方式。这种看法符合“欧
洲时代”和冷战时期的大国行为,然而,在后冷战时代,这很难成为第二层次国家所追
求的战略。冷战结束后,像中国、FaGuo、德国、印度和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基本放弃了以
建立对抗同盟和聚积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制衡”,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对美国不断
上升的力量优势毫无办法。这些国家放弃军事制衡,主要是因为缺乏进行制衡的必
要条件,也就是说,它们不担心居主导地位的霸权国家现在会威胁自己的主权和安
全。不过,自从2001 年九一一恐怖主义袭击发生以来,由于美国外交政策越来越表
现出单边主义、军事干涉主权国家以及以武力颠覆反美政权的倾向,这些国家开始对
此表示担忧。于是,它们便采取温和的制衡方式,来达到制约美国力量的目的,以避
免激起美国的报复或惩罚。在这样的环境下,第二层次的国家为了既制约美国的权
力,又维护自己的安全和影响力,不得不采取包括追随、推卸责任和搭便车的方式。
除此以外,它们还已经开始进行“软制衡”。假如制衡是指对霸权国家权力和威胁行
为的制约,不以发展军事力量和建立同盟为手段的软制衡,它也应该成为均势理论的
一部分。保罗认为,在后冷战时代,第二层次的主要大国在不使自己同美国的经济联
系受到损害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地采用软制衡战略,对抗美国不断强大的军事力量和
单边主义趋向。它们正选择制度和外交的方式平衡美国的力量,尽管这种战略成功
的几率并不确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软制衡就是一种徒劳无益的战略,原因是,由于难
以确定何时出现制衡,硬制衡的成功几率同样是无法确定的。而且,如果霸权国家对
软制衡的反应能够缓和其侵略性的行为,第二层次国家采取的软制衡做法就取得了
部分成功。②
克里斯托弗·莱恩(Christop her Layne) 在对霸权本质及美国霸权特点分析的基
础上,批评了美国霸权例外论的说法“, 华盛顿自称的慈善本来就不会持久,而美国权
力的铁拳却是实实在在的。”③莱恩指出,目前国际体系中的单极实力分配是史无前
例的,自罗马帝国的顶峰时期以来,国际体系首次由一个优势非常明显的霸权国家所
主宰。当今美国的霸权地位意味着其他国家不得不追随美国,因为这样做它们可以
从中获益。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在硬实力方面所具有的压倒性优势,传统的制衡方式(硬制衡) 对抗在国际体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美国霸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14:04:58 | 只看该作者
单极世界
中,第二层次的大国不得不暂时屈从美国霸权,而且,为避免同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
对抗,它们需要寻找其他制衡战略。其他国家已经开始对美国采取传统制衡之外的
其他方式,其中包括“软制衡”,然而,迄今为止这些做法并没有在国际体系中产生新
的权力组合。但是,单极世界没有让位于多极权力分配,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就没有
采取制衡行为。莱恩认为,对国家的战略意图与政策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区分是非常
重要的。因此,不应该将在单元层次发生的制衡行为与在体系层次实际产生的均势
结果混为一团。①
莱恩进一步论述道,由于对现实霸权国家的制衡要比对正在崛起的霸权国家的
制衡复杂得多,需要对以制衡为范畴的国家战略进行重新思考。莱恩指出,有一种制
衡方式迄今一直被忽略,这种方式就是他所提出的“规避”(leash2slipping) 战略。他
认为,虽然美国的硬权力对其他国家的独立与利益只是构成非现实的(软) 威胁,但
是,其他国家通过获得在安全领域独立于美国的实力,可以逃脱美国霸权的掌控,并
获取能够迫使美国尊重其外交政策利益所需的手段。其他国家希望能在美国霸权下
获得一定的缓冲空间,并努力为必要时自己可以采取独立行动而寻找出路。“规避”
明显不以对抗美国构成的现实威胁为目标,因此,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硬制衡,它是
其他国家针对霸权国家有一天会以掠夺和威胁的方式运用其权力而采取的一种自我
保护的形式。采取“规避”战略的国家“并不害怕另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对自己领土
现实安全带来更大的威胁,而是担心这个崛起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政治和经济综合
地位上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包括正在崛起的国家未来可能引起的安全问题,尽
管未必是战争。”如果“规避”战略取得成功,将导致在国际体系的权力分布中新极的
产生,从而重新回到多极世界,终结美国霸权。②
这场关于均势理论的学术争论,体现了学者们对目前美国对外政策与战略的现
实关怀。这场学术争论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目前单极世界中其他国家将针对美
国霸权采取什么战略? 而美国学者讨论这个问题,则是想从理论上为美国制定对外
政策和战略提供依据。
沃尔特在其文章指出,从冷战结束后15 年多的单极世界政治中,美国应该吸取
的教训是,虽       然美国认为自己的主导地位对整个世界有好处的,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
优势地位却抱着十分复杂的态度,并已经开始想方设法驯服美国的权力。他提出,虽
然美国不能退回到孤立主义,但应该努力让其他国家欢迎而不是害怕美国的主导地
位。为此,美国应该继续采用传统的“离岸制衡”(off shore balancing) 战略。在美国
战略利益十分重要的欧洲、东亚和中东地区,美国对它们不必进行直接控制,而是应
该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军事存在,依靠在这些地区的盟友,通过扮演离岸制衡者的角
色,维持这些地区的均势。①
莱恩对美国对外战略提出了与沃尔特相似的看法,认为美国未来应该在对外政
策上进行自我约束,实行“离岸制衡”战略。不过,他将对“离岸制衡”进行了更为详细
的论述,将其分为多边离岸制衡和单边离岸制衡。他认为,沃尔特主张的离岸制衡就
是他所说的多边离岸制衡,这种多边离岸制衡并不能解决国际体系中的“美国霸权”
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是由于美国的单边主义造成的。其他国家对美国霸权无法受
到制约的担忧,并非缘自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而是在苏联解体后单极世
界产生时就出现了。以美国加强与盟国关系和进行自我约束为主的多边离岸制衡,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担忧。要彻底解决目前国际体系中的“美国霸
权”问题,美国应该实行战略收缩,善于利用多极体系中其他各个大国的优势,从而增
加自己对外政策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因此,他得出结论,未来美国的大战略应该是单
边离岸制衡。②
围绕美国霸权、均势理论和美国对外战略的学术争论并没有结束,仍然是美国学
术界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这场学术争论在理论上可以加深对国际体系和均势理
论的认识,而其现实意义在于,它将深化人们对美国霸权以及美国对外政策与大战略
的了解。《美国无敌》一书比较全面地汇集了这场学术争论中各个不同学派的观点,
为了解美国的这场学术争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0:5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