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8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未名BBS悄然对外开放 兼容并包再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8-11-25 09:1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大未名BBS悄然对外开放 兼容并包再现中国站长站(chinaz.com)11月25日消息:上周三,限制校外IP访问长达3年之久的北大未名BBS,已悄然向校外网友开放。2005年,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BBS相继转为“校内交流平台”,曾一度引发争议。




图:使用Telnet登录的用户信息界面(中国站长站配图)

北大BBS悄然对外开放

昨日下午,校方相关负责人称,本次调整未名BBS是因为“系统日趋稳定”,目前校外IP网友只能浏览论坛,不能注册发言。

未名BBS是北京大学的官方校园论坛成立于1999年。自“一塌糊涂”关闭后,未名BBS在北大师生中的影响力最大,目前共有上千个讨论区(版面)。

最近几天,很多北大毕业生用曾经注册的ID登录论坛,发帖以表示“回归”,其中一位同学留言:“感觉好像大家第一时间都窜上来了”。

目前,未名BBS尚不接受校外IP用户注册,但已拥有ID的用户可以在校外登录。

200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高校校园网BBS是校内网络用户信息交流的平台,要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要加强对校园网BBS的规范和管理……对有害信息蔓延、管理失控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2005年3月起,水木清华、北大未名、复旦日月光华等高校BBS相继转型为“校内用户信息交流平台”,并限制校外IP的访问。此后,清华大学等高校将校园BBS陆续对外开放,但北大未名BBS却一直限制校外用户访问。

管理未名BBS的北大青年研究中心负责人强调,因为论坛一直在为学生服务,所以不存在“重新开放”的说法。“经过技术调试,论坛系统逐渐稳定,对公众网的处理能力增强,所以尝试接受校外网友访问。”该负责人说,论坛是否今后一直会接受校外网友访问,要看系统的承受能力。

未名BBS历史

从1978年在美国芝加哥开发出的最早的一套BBS系统,到1991年国内出现的第一个BBS站点,再到现在铺天盖地的BBS论坛——历史的发展潮流中,BBS正一点点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1999年12月21日晚,未名BBS测试站开通,从此进入了漫长的测试阶段。12月24日,第一个帐号SYSOP诞生。随后有人在水木清华等BBS站宣传,于是知名度渐渐提升。2000年3月,BBS系统升级,并在网友的帮助下,解决了一些系统问题,不久后,又对系统进行优化配置。4月24日,域名bbs.pku.edu.cn正式启用。2000年5月4日,正式开张,IP改为162.105.122.6,5月7日,召开第一次版主大会。2000年6月22日,系统维护,IP改为162.105.122.122。2000年7月7日,经过两周的试用,正式定名为“北大未名”,从而结束了半年来的对于站名的讨论。2000年7月到8月暑假期间,对版面进行大规模调整,并出台了比较正式的管理规则。2000年9月初举行了一系列的迎新活动,成功的尝试了网络与现实服务的结合,并在新生中建立了良好的形象。

随后,BBS不断发展壮大,直到现在的未名BBS——全体北大学生自由交流的地方。中间有太多的曲折坎坷,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如果有兴趣可以查询相关资料。至少,这段历史,是弥足珍贵而又富有价值的。它是过去,它的背后所珍藏的都是那些美好而又难忘的东西,这些都是现在未名BBS用户所应该了解的。了解过去,即是创造未来。

北大未名BBS站现任站务总监为huangjy (2005.3.31——现在),名誉站长为PKU,由北京大学校长兼任。目前,北大未名BBS站是在线的北京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讨论区。因为2005年的中国大陆地区高校BBS转型,因此也转入了校内型BBS。目前,由于系统不稳定或者访问条件放松,不定时的对北京大学校外的IP地址开放。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当你漫步于北大未名BBS时,你会意识到这句话的意义所在。这是个自由的世界,这是个民主的世界,这是个属于所有北大人的精神世界。尽管它是虚拟的,但那片自由的沃土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永远存在着。相信未来,一定是美好的,我们的未来,北大的未来,还有未名BBS的未来……

Telnet协议





图:Telnet登录界面(中国站长站配图)

Telnet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员,是Internet远程登陆服务的标准协议。应用Telnet协议能够把本地用户所使用的计算机变成远程主机系统的一个终端。它提供了三种基本服务:

1)Telnet定义一个网络虚拟终端为远的系统提供一个标准接口。客户机程序不必详细了解远的系统,他们只需构造使用标准接口的程序;

2)Telnet包括一个允许客户机和服务器协商选项的机制,而且它还提供一组标准选项;

3)Telnet对称处理连接的两端,即Telnet不强迫客户机从键盘输入,也不强迫客户机在屏幕上显示输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1-7 21:21:56 | 只看该作者
恩  有道理  貌似也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发表于 2008-11-25 15:3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白鹤 的帖子

兼容并包就应该接受更多的思想的汇入,同时也应该释放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学术才能快速发展成熟,不要妄图以校内的力量完成文化的飞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9 01:3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