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G20峰会价值何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8-11-18 13:4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上周末在华盛顿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人们的一个担心是,也许期望过高。许多观察家认为,那些有关新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的言论都令人担心。这次会议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无果而终,届时,这将又一次挫伤人们的信心。

上述担心有点夸大了,这不是因为此次峰会取得了很多成果,而是因为至少在美国,这一高潮时刻来了又去,人们几乎就没留意。

你也许会认为,在全球经济即将陷入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下滑之际,全球20个主要富国和新兴经济体的领导人举行紧急会议,将会引发一些兴趣。但是,周六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不认为这一事件值得重头报道。当日该报头版的报道之一是,打开玩具和电子产品的双泡壳包装有多难。有关G20峰会的报道《金融领域危机》(A crisis in finance)出现在该报商业版的第3页。在美国的电视新闻上,人们看不到世界各国领袖应对金融危机的努力,只能看到有关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下一份工作的猜测,以及加州火灾(4名消防员受伤)。

对多数美国人乃至许多峰会参加者来说,此次会议无关紧要的原因很简单:美国当选总统没有出席。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派了代表与会,但决定不亲自到场。对美国人来说,这使此次峰会无足轻重。如果峰会在1月底新总统就任后举行,它会被视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时刻。时机意味着一切。

到明年4月,人们的期望将有第二次机会脱离现实。届时将举行另一次G20会议,美国新总统将执掌大权,而上周启动的金融监管方面许多筹备工作也将完成。有可能取得一些具体成果,但从现在到明年4月这段期间,有关这种国际合作成效的局限将不会消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3:43:31 | 只看该作者
此次华盛顿峰会最有价值的事,更大程度上在于地缘政治层面:这是一次G20会议,而非G7或G8会议,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强调了这一点。峰会的闭幕声明,也突显了邀请中国、印度、巴西和其它大型新兴经济体参与商谈的重要性。更关键的是,声明呼吁建立一个“扩大的金融稳定论坛”,此前该论坛的成员基于G7集团成员。如果上周六的宣言成为老G7集团的死亡证明,那将是好事,如果G20能够演变成一个更为紧凑和高效率的集团,包括只给欧盟(European Union)一个席位,而非目前这样让四个欧洲大国也各占一个席位。布朗热衷于展现领导力:他不妨通过放弃英国的席位来起到表率作用。

人们曾预期此次峰会将确认自由贸易的重要性,而峰会勉强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强调拒绝保护主义、在金融动荡时期不转向孤立的关键重要性。在这方面,在今后12个月期间,我们将不对投资或商品及服务贸易树立新壁垒,施加新的出口限制,或者实施(非法的)措施来刺激出口。”整整一年没有新的贸易壁垒!当然,下届美国政府和国会不受这一许诺的约束,而拟议中的纾困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这一措施在它们的议程表上名列前茅,该项措施即使不在字面上违反上述许诺,也至少与其精神相悖。

金融崩溃及其引发的经济危机,证实了全球关联的重要性:回应方式必须是国际协调的。但是,多年来经济峰会无果而终是有原因的,而且有些事情连巴拉克·奥巴马也改变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3:42:41 | 只看该作者
奥巴马的缺席掩饰了一些最重要的局限。即便对于一名仍有4年甚至8年任期的美国总统,他在这样的大事上所能作出的承诺,也是受到限定的,在这方面远远甚于英国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或FaGuo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

想想吧,布什政府付出多么艰辛的努力让一再修订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出台;再看看目前美国围绕第二轮财政刺激的辩论。在美国,制定法律的是国会,通过拨款的也是国会。总统可以提出请求,而且对奥巴马来说,至少在刚开始的时候,他对民主党占多数席位的国会预期将有很大影响力,但归根结底,这些决策不是他能够拍板的。下届峰会有合适的美国总统出席,其差别可能不像你想像的那么大。

此外,无论是美国新总统还是美国国会,都不会认真考虑任何可能会被视为向国际组织出让主权的提议。比如,创建某种超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无论在原则上有多么可取,实际上却不可能发生。在监管范畴,就像财政和货币政策一样,美国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保留决策权。

人们可以希望各国领导人在基本原则上意见一致,包括拓宽监管范围以堵塞漏洞(尤其是针对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更为强调信息披露。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开展非制度化的更紧密合作将是好事。针对监管标准的更佳国际监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或金融稳定论坛(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 FSF)的一个职责——将最为可取,以便依照约定的最低标准进行合规认证。各国政府已许诺研究所有这些议题。差不多就是这些:其余问题就是正确把握各国的国家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05:4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