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地带理论”的均势特征,集中体现在麦氏先后提出的两个同“心脏地带”相对应的地理政治概念上,即“中间带”和“地中洋”。一战后德国已取代俄国成为最有可能统治“心脏地带”的国家。为防止真的出现这种局面,麦金德提出了在德俄两国间建立一个“中间带”( the Middle Tier) 的设想。⑧这一“中间带”包含了七个一战后独立的中东欧国家,即波兰、大波希米亚、匈牙利、大罗马尼亚、大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麦金德提出这一主张,一方面是防止德国利用俄国的羸弱对“心脏地带”进行渗透,同时也是防止德俄两国联合起来同海洋国家进行对抗。①为从战略上保证“中间带”国家的安全,麦金德在书中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这七个国家必须在战略上成为一个整体,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真正能够同整个日尔曼民族相抗衡;二是为确保海洋国家能够对“中间带”国家进行及时有效的支援,必须使黑海和波罗的海国际化。②“中间带”设想尽管同凡尔赛和约的结果并不完全吻合,但两者有明显的相似性,都表现出防止欧洲大陆有可能将为一国所统治的强烈目的性。麦金德提出这一设想并不令人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懂得英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已受到多么严重的侵蚀,因而他迫切希望利用一战后的有利时机来削弱那些享有幅员优势的大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