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color="#333333">凉风有信说国内只有秦亚青先生懂国际关系理论.余很景仰秦先生的学识和所作的开创工作,<br />但不同意凉小姐的观点. 仅就自己了解的信息,评论一下几个牛人的情况.(作为后学,本人对他们<br />都是很尊重的) </font><p></p><p>1,张睿壮老师在BERKELEY的博士论文导师(CHAIR)是WALTZ, 这在中国的理论界<br />来说,算是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有非常亲密接触的极少数几个人之一了吧.他1999年刚来南开时,<br />我们学生只是传说他有这样的背景, 大家还玩笑说:"他是不是只是旁听过WALTZ的讲座啊?"<br />后来,在图书馆主页的博士论文网上一查,果然名复其实.<br />张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解应该是很透彻的(不然怎么在WALTZ手下毕业呀?呵呵),听过他课的学生<br />一般会觉得国内现有的梳理国际关系理论的著作参考价值太有限了,因为这些著作多多少少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解有些间接和断章取义.遗憾的是,张老师在南开的教学和行政任务非常之重,而他又是一个极重视学生和教学的老师(一百人的本科大课也要详细评阅作业),所以,除了外交政策方面的论文外,一直没有充裕的时间尽快完成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梳理.</p><p>2,秦亚青教授在方法论和理论方面在也算比较严谨的学者.因为国内的学者大多不懂方法或不重视理论,秦又较早地出了些理论和方法都较严谨的专著和译著,所以, 在国内国关界秦算是比较突出的,但也不至于说就他一人懂国际关系理论,这个结论就太武断了.</p><p>3, 阎学通先生在国关界也是比较突出的,但余个人觉得他更突出的是在策论分析上面(也许跟他原来的工作经历有关),未必在国际关系理论有多么专门的理解(本人好奇地查国内各牛人在美国的博士论文,阎的是关于非洲某国政企关系问题的,1992,Berkeley).阎地<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在1996年时很耳目一新,由此,奠定了其在国内学界开创性地位.现在看来, 其理论创见和方法严谨性是有较多局限的.当然,该书语言浅显,是一本很好的策论之作.</p><p>4, 潘维先生(PHD,BERKELEY,1996)好像一直都在搞比较政治,因为国内没有这个学科,他才以世界政治学科的名义服务于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好像该先生一般不以国际关系理论家自居喔.</p><p><br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