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自我丑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8-9-10 16:4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个人文集≡ 小 中 大
谈“自我丑化”0

国际关系论坛http://bbs.newslist.com.cn
自己贬低自己,一种情况是谦虚,一种情况是犯贱。后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我们历史上有许多文化国粹,却被冠之以封建迷信。如果自己贬低自己的文化或历史,那么就是自己在灭亡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这就是自我丑化。

“损人不利己”典型的就是古龙小说中一个叫白开心的人物。我们引用白开心来讽刺某些人,只是想来提醒他们,这样做的确是很无趣。而自我丑化,就是损人不利己中最要命的一种劣根文化。我所说的这种自我丑化与柏杨所著“丑陋的中国人”的观点不同,那种丑化不叫丑化,而是反省中国人的劣根性以思改正和进步。真正的丑化是如小丑般不知自己的丑态,依然在不断的丑化自己的从古至今乃至未来的自己的行为,文化以及历史,并从中深深感受到自己国家的丑陋。

难道我们感觉不出来么?我们的历史上并不存在这种丑陋的文化,拿封建社会举例,多得是爱民如子的皇帝,清廉为民的官员,老实本分的百姓。但在媒体上有一部分作品却损害自己本国历史的真实性,制造出了例如“荒淫无道”的皇帝,残酷剥削的地主或资本家等等一系列人物。我们历史上是极少有这种人的。而被人唾骂的慈禧太后,她的人品也值得平反。维新派废除了科举制度,断绝了中国传统社会从各阶层人士或底层中选拔人才的途径,其维新失败也在情理之中。慈禧太后在变法失败后搞了一次“小变法”,充分说明了她的治国本领和才能,而“祖宗之法不可变”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认识到,慈禧太后还是被舆论丑化了。实际上,丑化的何止慈禧太后一人。

在媒体上,课本里,有一种不是出自客观公正立场,先入为主观念丑化的东西。它们虽然不是占据主流,但危害极大,我们感觉到它的可笑和可恶,并深为毒害。中国社会科学院很早就不用“阶级”这个词语了,而是改用“阶层”,他们把我们这个社会分成八大阶层,抛弃了过去那种带有“为富不仁”的偏见。难道在当今的知识经济下,一个人富起来,成为“地主”或“资本家”,就应当被自己的同胞在观念上丑化么?

在群众和党员中实行二元化的道德标准,即一般群众该如何如何,党员更应该如何如何,这岂不是对一般群众的丑化。难道一元化的道德标准不行么?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总而言之“自我丑化”应休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3 20:2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