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经济近年来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增长,现今的印度有着世界一流的工业园区,有着世界顶尖的超六星级酒店,但印度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有世界最大的手工洗衣场,有25%以上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有成群结队的乞丐……印度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印度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贫富差距由来已久
除去英国殖民侵略等外部历史原因造成的贫困以及工农业部门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初级分化,种姓是造成印度社会贫富差距的最特殊原因,它是印度教社会特有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在理论上把人划分成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另外,还有一个“贱民”阶层,称作“不可接触者”。而这一制度,在印度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贯穿着印度历史的始终,影响到每一个印度教徒和印度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印度教中,工作被分成洁净的和不洁净的两种,它规定某些种姓或教派的人只能从事与其种姓地位相称的工作,这种分工一直以来处于一个极其固定和僵化的地位,很难进行分流和变动。正是由于这种等级意识,使处在下层的人民没有任何改变现状的激励,也就无法自发地打破贫富分化这一僵局。在这种条件下,印度的庞大的贫困数量就很难自发的减少,在长时间内,就会越积越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