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幕式声效总监做客腾讯 揭秘震憾全场的音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8-8-14 12:3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幕式声效总监做客腾讯 揭秘震憾全场的音效主持人王宁:摆开龙门阵,共享奥运盛事,邀来座上宾,打造文化大餐。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我们的《盛事龙门阵》,我是你们的王宁。

可能很多的朋友都还沉浸在一种喜悦当中,因为今天上午的时候我们看到中国女子体操军团得到了获得中国体操史上第一个女团奥运金牌。看到那六位小姑娘欣喜的笑容,我突然间发现我们的中国精神在这一段时间来一直鼓舞着我们。她们年轻稚嫩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胆怯,在经过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之后,她们又慢慢平静下来,因为接下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这可能就是我们的中国精神在这一刻的体现。而今天的《盛事龙门阵》希望和所有的网友们共享一种精神。

也许大家还清楚的记得,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一个又一个非常漂亮的大脚印,还有一次又一次让我们无法忘记的开幕式倒计时的情景。应该说,开幕式让我们每一个人了解了自己的文化,同时也更加了解了自己。我们回到8月8号的那天晚上8点钟!有请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音效总监陶经老师。

陶经老师是国家一级录音师,如果大家不是特别了解陶经老师,在2008年有两部电影,一部是《功夫之王》,另一部是《白银帝国》,这两部片子的音效都是陶经精心打造的。他很累,说他刚刚才回过神来,才休息了一段时间。请问陶老师,您现在感觉怎么样?

陶经:总感觉有事,这几个月来,特别是接近8月8号的那一天,心里不踏实,老感觉心里有事,到底还能完善什么?或者是还能根据这个再有什么样的改进,一直萦绕着自己。

主持人王宁:但是您也说到了2008年开幕式8月8号那是你第一次看。

陶经:第一次看整个的。因为前面的是在排练,在鸟巢排练时,还是我所做的那几段或者是前后的那些东西。整个的情况是第一次看。而且我是一个人看。我谁都没说,我在家里。


主持人王宁:心跳的声音是不是都能听到?

陶经:还是有把握,但是感觉还是总有点担心,所以一点一点,一直到李宁火炬点燃,我感觉还行。然后我马上又弄了一杯咖啡。

主持人王宁:还行,多么谦虚的评价,对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满意吗?

陶经:我认为很满意。因为也有一些预见性,所谓的预见性就是,这个开幕式不单单是一个声音的事情,还有光影,还有观众,还有各国的领导人,还有运动员,还有我们整体的精彩的文艺节目。它是一个综合的东西,就是大家的一个运作。实际上得分应该是一个综合分,那我认为是最好的。

主持人王宁:刚才您特别也告诉我们这次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在开幕式当天晚上您一个人在看,我相信当你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那时候心跳肯定最快。我们可以通过大屏幕了解一下,那29个巨大的漂亮的脚印的出现,有请我们的放映师和导播放一下当时29个脚印的画面,让所有的网友们重新重温一下那段往事。

(视频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大脚印”烟火画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5#
发表于 2008-8-14 14:11:21 | 只看该作者
据说脚印是之前真的放了,只不过是先录的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4 12:35:4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鸟人说假话 脸都不带红的  还脚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4 12:35:12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王宁:我们是由一个样本缶做的一个声音的元素。样本缶是什么样的?

陶经:就是做缶的一个道具,我知道的是3、4个月,用瓦罐,用钢铁,用各种各样的试验,最后决定了用光影的又有现代感觉又有古艺,又有一种历史出处的那么一个缶来做。我认为很好。其实一提张艺谋肯定说肯定少不了鼓,我也烦了,他不能有鼓。

主持人王宁:大家都在想,陕西什么鼓,大鼓,小鼓,腰鼓。

陶经:中国有非常出色的鼓,安塞腰鼓,我在做缶的时候我听了武术个安塞腰鼓的声音,也是从击鼓的打击乐器的感受,他也做出了这个样板,但是这个样板非常困难,你不可能做出2000多个这样的感觉。而且很沉,好几百公斤。大家为了有一个好的印象,对这个缶有一个好的东西,张艺谋说你试试看,你做进去加进去一些音色,就像现场的乐队和合唱能够合在一起能够有那样一个效果,好的一个效果,我一直在试。

主持人王宁:2000多个缶发出来的不断的叠音。

陶经:不是像你想象的一个茶壶再拷贝一个茶壶,它是生动的互相有关系的。

主持人王宁:而且我发现是有强弱的。

陶经:有强弱。假如我在《十面埋伏》做鼓的剪接师,他非常不容易,他每天下完班做这个事情,他要上班,下了班以后7点,合声创景给他专门的一个剪接师做制作,他在做《十面埋伏》章子仪击鼓是103声鼓,在缶的这一段是几千下,一下一下一下一下,几乎是一下一下一下一下罗列出来。那些战士们打击的力度和方向,手的方向和情感是不一样的,所以你最起码要有这样的一个情感的轮廓,再加上战士们现场的喊声和现场缶面击打出来的声音魂成一体才有可能直播的效果。在直播的时候可能有观众的情绪也很高,我的感觉是观众的情绪一直在喊,虽然我的声音不是很重要的,甚至于没有了,但是我认为整体的效果是好的。

主持人王宁:就像现在我们正在放的整体效果真的很好。

陶经:观众的欢呼。

主持人王宁:我真以为是现场打出来的。

陶经:是现场打的。那些战士非常好,而且现场是有声音的,有不错的声音的,我只是给加了一把劲,但是这个劲有可能是一个整体的一个东西。

主持人王宁:谢谢我们的导播让我们重新回温了这样的一个场面。




陶经:很漂亮,我当时录的时候有一个原始的录下来看了以后就很震撼,那帮战士真棒!我都很奇怪,我第一次去他们部队的时候,我就感觉这都是专业的吧!各大军区的文艺团体,都是个头和气质特别好了的战士。他们有的时候打的时候,要单臂大回环,很夸张的,经常有脱臼的,每次都会有几个脱臼的。有的时候录音录到一半的时候,我说哪个地方从开始削鼓的那个地方,前面几小节我们再来一次,然后指挥员跟战士就说第几节从那个开始大家明白了吗?明白了!

主持人王宁:全背下来了。

陶经:全背下来了。你会感觉这种东西也是激励人,激励着你,我也是要对得起这2000多人,历时一年多,两年的排练,所以我在后面做BOB给全世界声音的时候,也是一定要做到有群感,是2000多人,跟《英雄》那个时候唐导一样,声音不大,但是你会感觉到非常的震撼和有群感。这种东西人和自然的声音给人的情绪上的刺激是最最直接的有效的。

主持人王宁:我真觉得,其实你的音效,你刚才说他们本身有声音,我只是一个辅助,错了,其实您的这种混音对于战士来说是一种劲头,顶着他们,他们有力量了,这个时候能冲上去了,是有这种作用的。

陶经:我认为战士还是第一位的,现场的鼓声还是第一位的,我们只是给了他一些辅助的东西。



主持人王宁:没错,我们今天因为是网上直播,会有很多的网友提问题。您可能除了耳朵要棒之外,思辨力一定要最强。有网友说,您被认为是第五代的“耳朵”,您对现代演员的声音有什么要求吗?因为并不是每一个演员的声音都很悦耳,我们从战士们的精神回到了电影当中,您认为现在演员的声音您会有特殊的要求吗?包括这次开幕式,您对他们的声音会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

陶经:我一直没有认为这个人的声音好听和不好听,我只是感觉你传达的,你通过语言,通过叹息,通过你声带里面发出来的声音给我什么感觉和情感,这是最重要的。这个人有点沙哑或者是这个人很靓丽,相反我不喜欢现在训练出来又有高的位置,又有低的位置,又有这样的,说话很做作的声音我是非常之反感。我一听这个声音我就知道这个人是被模子刻过,不是他最真实的情感。而且我认为从一个技巧上我认为现在大陆的演员,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他们应该再把声音再放下来一点。

主持人王宁:别端着。

陶经:别提着气,来两个馒头,这个不行。

主持人王宁:这段子您都知道了。

陶经:这个人家一看你这个人“神经病”,千万不要把“神经病”塑造成正面人物,我认为都得放下来,很自然的说话,我认为内心去体现,你不要去想你的词应该让录音师喜欢,让表头的那个指针喜欢,不要想那个事情,那是干录音的活儿,你要把导演和你这个人物最需要你,你自己创作的最生动的东西,最真实的情感传达出来就完了。

主持人王宁:我真的觉得,其实做您这一行,挺难的,因为你必须要在这一篇繁华当中寻找那个最朴素的东西,最打动人心的东西。这也是现代人非常缺少的,比如说形象我们可以雕琢,你可以化妆,你甚至可以整形,但是声音是欺骗不了人的,而且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有耳共听的。

陶经:实际上很简单,我经常拿这个例子,我近几年一直在做功夫电影,功夫电影里边大量的人都是非常上下通气的音量也很大的那种“啊、啊”那种,我感觉这个假不假,真打起来不是这样。比如说我们在这儿吃饭,旁观那个动静一出来你就感觉到真打起来了。那个声音完全是不屈不挠的那种,女朋友被抢了或者是被什么了,他的那种“啊”的那种声音。所以需要还是回归最真实的一个东西。还是回归到你怎么去追求一个真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4 12:35:01 | 只看该作者
陶经:其实录就录那么一声,很短,7秒钟吧!而且每一次上去,所有的助理大概用了20几个话筒,因为要录所有的细节底下是怎么样的,中间是什么样的,然后到了上面的细节是什么样的。而且有两组录音机,一个在远处,一个在近处,而且要有空间的感觉,能够真实的再现我们将要呈现出来的。让人感觉这是一个连续的脚步声的设想,这个设想很好,在国外的媒体也是设想得很好,我要完成的就是让这个设想中的声音让它有连续的感觉,再现它的设计的风采。


主持人王宁:所有的朋友都会觉得,声音应该是很简单的一种制作,或者说我们现在当DV普及了,当声音已经越来越多的变成了我们的一种工具,会觉得录音很简单。但是我们通过您的讲解才了解了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您回来还要制作,不仅仅是录完就好,还要混音。

陶经:对,还要制作,还要混音,每两秒,还要每一声不一样,不可能每一个人走路的脚步声就跟节拍器打出来一样,那不生动,每一声都会让它不一样。

主持人王宁:确确实实是越来越远的感觉是不是会有?

陶经:那倒不是,它的空间感和每一声,因为就跟人走路一样,走那个三步不可能每一步都是一样的事,要不然成了一个很机械的一个东西,就不好看了。这一组做完了以后,当时在录的时候很震撼,上去了以后,那么大,我初步估计了那个形势,完了以后我就问底下人大概多大,到这儿,然后把话筒铺开,有冲天的,有冲中间的,有冲远的,上去之后那么大,重新再调整,一个小时。所有的工作人员和武警战士都非常刻苦,因为一看就是熬得不行了,还在调,大家从电视里面看到炮管有很多的刻度,他得调,根据当天的湿度、气压要调里边的底火。

主持人王宁:这样打出来才能是一样的。

陶经:对,能够保证在打的最高的地方爆炸,所以每一次都得调,我看他们很辛苦,他们也说为了8月8号哪一天真实的再现,做了很大的努力,每一次都在很精心的调,形状不好了,出来了,大拇指又出来一点了,不太像了,又回来一点,又调那个炮管,上去以后又看怎么在落下来的那一刻爆炸,那就麻烦。所以每一次都在调,我每一次录,因为每一次发射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肯定是不一样的,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够听得懂。并不是现在所说的DV,家庭的那套系统完全也可以录到很不错的声音,当然在如此的那么一个全世界瞩目的一个盛典上面,我们一定要做到品质最佳。所以这也是张艺谋追求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要点。我们一定要拿我们最好的东西最大的可能性展示给全世界我们这一台文艺晚会。也就是说我们作为中国人,现在在整个科技奥运,在整个人文奥运,在整个奥运的情感上都付出了比较极致的努力和热情。

主持人王宁:我觉得所有开幕式的每一个团队的每一个人不断的经历的就是重复、修改,不到最后一刻完全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今天看到采访官美华,他说每当一说你要改了,他说我当时不是血往上冲,而是血都降下来了。

陶经:那是因为他们不太习惯张艺谋,因为张艺谋是我的同学,我认识7、8年到现在已经有30年了。我们这些人可能有一股劲,就是属于再往前5公里,别人认为这已经很棒了,有关于张艺谋每次做电影也好,他说改变了,根本没有。他说没有,电话里就说,你想怎么着。他还在跟我说我改是为了什么,我说你就说往哪个方向改,再改成什么样。因为都习惯了,做《英雄》也好,《十面埋伏》也好,甚至是《千里走单骑》,他会反复的说,你所要做的是根据这个方向做到你的极致,发挥你的想象力,做到极致。我也是属于这样,给我一个想法,我就不信邪,我非得做成什么样,不到那个地方我就不舒服,拿什么东西就不舒服。因为我们电影学院78班的人都有这样的劲。我一定是能够,而且那个时代,50年代的人都有一点中国人民不信邪,我就不信了,我就达不到这种劲,我就用劲所有的力量去弄。

所以有关于辛苦之类的不用谈,肯定辛苦,你要想干一个好活那肯定辛苦,所有的注意力应该在你的,你有多少创造力,你有多少可实现的执行力,这个是重要的。

主持人王宁:我今天听完您这么说,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开幕式的团队是你们这帮人,因为我觉得跟整个奥运会我们中国军团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韧性和意志力,包括追求完美的品质是完全吻合的,就像今天因为刚刚看完体操,看那些小姑娘们,每一个动作,包括每一个手指到底应该放到哪儿都是要到位的,因为我们中国就是要讲解规矩。我刚刚出来的时候还在看《满城尽带黄金甲》,正好周润发说到那一句,“天圆地方,是有规矩的。”

其实还有一个细节,因为电视的转播有一些瑕疵,在倒计时60、50、40,这个地方的音效大家听得稍微有一点点模糊,但我知道,为了这个陶老师经历了很多很多,不断的琢磨和研究,给我们讲讲这一块。

陶经:倒计时主要是击打鼓的声音,那个时候张艺谋说想一个特别的东西,纯粹的鼓的声音可能会大家不会特别的感觉它的新鲜感。因为学电影的,一直在追求荧幕形象的新鲜感和荧幕声音的新鲜感,所以就希望这么一个造型旁边都有青铜的那种造型的东西让它有一种金属的声音和震撼的声音。我们做了大量的功夫,我们合声创景的公司,无私无畏,不屈不挠的剪接师们无数次的做的样本的音色,接近这个音色做出2000多个缶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楼主| 发表于 2008-8-14 12:34:48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王宁:有资料说,原定应该是205个脚印,后来缩成29个。

陶经:对,因为205个,那整个北京城炸点很多。不太好操作,没有可操作性。

主持人王宁:但是29个依然很难有操作性。

陶经:那当然,当我第一次听到设想的时候,我就感觉很震惊,我感觉这个想法太好了,所谓的脚步大家来说是听到了脚步声,那肯定是连续的,因为它是从永定门一直到鸟巢,那么长的距离,你不可能在技术上录到每一声的烟花的爆燃的声音,所以希望我就录这个焰火,把它进行一点一点加工,让它感觉一种距离感。每两秒一个,每两秒一个。为什么呢?它是在程序里边,包括给武警十一支队那帮优秀的武警战士放这个焰火的礼花队,他们是准确的一秒都不差,一秒之内能控制的。整个声音跟烟花的影像应该是一样的,完全是一致的。所以只要严格做到两秒一个,两秒一个,那么在转播里边就会听到一个连续的脚步声,而不是当中又空两脚,好像人下楼了似的?那样不好,就让它有一个连续性。

主持人王宁:多么坚实的脚步啊。

陶经:我就说又要像心跳。


主持人王宁:虽然有解说,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非常清晰的听到,这个烟花声不是瞬间完成的,它其实有一个前奏,有一个收尾。因为现在没有什么比陶经老师给我们的解读更加让我们激动,因为这几个脚印的制作必须要您给我们解说要怎么做出来的?

陶经:首先你到现场录它。

主持人王宁:这个烟花是真的。

陶经:是真的。你哪怕你要模仿,有一点一点要加一些因素和细节,你的呼啸的那个声音,你只有可能在十次的焰火当中可能录到一次,这一次很珍贵,完了你要加强,因为我们曾经录到呼啸声,“呜呜”上去的那种,一定要有细节,没有细节也没有意思。当这个焰火他们研究出来,焰火负责的部门说我们研究出来差不多,你可以去录,我们就去了,那天很晚,北京的郊区是航空博物馆,那天下完雨,蚊子很多。进去了以后,据说有两个脚印录不了,为什么呢?人进不去,全都淹了,我们只有一个脚印。这样的话,可以提供给我们录,而且他们在录的时候也在调试。这里边一共有32个炮筒,从底下打上去,打到150米,打上去的脚印是长50米,脚窝的地方是70米,而且他们每一次装炮和射击,打上去大概当中要调试和擦所有的炮管将近一个小时,所以那天晚上比较艰苦。

主持人王宁:录了多长时间?

陶经:大概录了7个小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00:0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