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秘开幕式“神经中枢”:“天眼”让演出尽收眼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8-8-11 10:1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万人员同场演出,数千岗位协作保障,开幕式演出组织指挥如何实现高效有序——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面盛大,参演人员众多,工作人员数以千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通信与指挥监控网络的相互配合,开幕式上建立了覆盖演职人员和重要设备状态的全方位保障体系,组织指挥水平达到新的历史高度。

    14000多个通信终端——


    把信息准确送达耳朵

    开幕式上,团队表演项目成员戴着收音机,接受调频广播指挥。明星演员享受音频返送服务,戴着高级耳麦。演员上下场的通道口,现场指挥员头戴对讲机。地下一层的地面设备系统指挥桌前放着调度面板。指挥员头上还戴着电台播音员常用的有线收音机。旁边的设备控制室里,指挥员手拿对讲机。

    通信与指挥监控室主任、通信系统负责人樊卫兵博士介绍,通信系统建设工作从2006年8月开始。在考察了英国BBC总部等大型内部通信中心的基础上,借鉴近几届奥运会经验,选择了一家具有丰富经验的美国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专门采购租赁了当今最先进的一套内部通信系统,以及相当一部分国产设备。

    据统计,现场人员使用的通信终端总计7类14000多个,专门建立了无线对讲收发基站、调频广播发射基站、音频返送发射基站,开通无线对讲频道40个、调频广播频道5个,铺设的通信光缆近万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1 10:14:23 | 只看该作者
“天眼”——

    演出场景、设备状况尽收眼底

    开幕式实时指挥监控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排练期间所有场景以及重要设备都录像传送到相关部门,并在线保存。这给工作人员送上了一双“天眼”,可以把空中、地下、现场的演出场景、设备状况尽收眼底。

    在线监控使各部门指挥操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正常情况可以留下“心理余量”,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对于心理高度紧张的现场工作人员,这可以说是至关紧要。

    场景重现则使瞬间成为永恒,灯光调试排练效率大增。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瞬时视野的局限性。但是,全场直播的开幕式演出,不仅有大场面,还有局部、个体特写。因此,灯光调试既要考虑整体氛围,还要关注局部细节。这是确保演出高质量的必然要求。监控录像成为灯光师们的“得力助手”。

    借鉴航天发射试验经验建立的指挥监控系统,对开幕式演出排练能起多大作用?曾经的疑问被不断扩容的指挥监控系统取代。据介绍,国际奥组委将把指挥监控系统作为开幕式筹备基本内容。更便捷、更畅通、更可靠,这一2008年奥运会创造的历史下一次或许又要达到新的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楼主| 发表于 2008-8-11 10:14:10 | 只看该作者
音乐时间码——

    成为奥运开幕式“指挥棒”

    音乐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恒久旋律。随音乐而动,是对演员、灯光、音响以及机械舞台设备的根本要求。传送音乐时间码,是开闭幕式实时指挥监控系统的核心任务。在专门建立的局域网上,从总指挥、总导演、总调度到各部门各系统指挥操作岗位,都有两个屏幕分别显示音乐时间码,以及由此生成的指挥流程信息。

    指挥监控系统负责人曹宗胜博士介绍说,音乐时间码不仅是开幕式工作的“指挥棒”,还为演出前50多天的现场排练和节目调整定型提供了依据。时间码的存在,使舞台、灯光、音响等系统设备可以按每场节目设定操作程序,并根据最终程序参与演出。

    根据演出要求,设备控制要精确到秒级。在指挥流程信息里,所有操作信息按顺序逐行滚动显示。各岗位人员根据权限,可以查看相关信息。操作程序进入30秒准备,信息就会由绿色变成红色。进入10秒准备,开始倒计时。

    流程信息编制,是一项细微而烦杂的任务。特别是前期排练阶段,工作人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部门要当日操作程序,下班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确认实际操作程序。随着程序越来越细致完善,按照流程信息操作,复核音乐时间码,成了各部门的必要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19:4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