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经济和大宗商品牛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8-8-4 10:2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经济增长放慢几个基点,投资者撤回了押在大宗商品上的3050亿美元资金。这笔账是怎么算的呢?

近年来,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巨大动力。这不足为奇。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07年,全球铅需求增长的增量几乎完全归功于中国;铝和铜分别为70%和62%。

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五年超过10%,并有望将这一势头勉强延续至第六个年头——但也可能不会,如果放缓的官方数据反映的是实情。这本身未必会打击大宗商品需求。占经济产出比重约为一半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强劲;政府开支——包括地震后重建——应会占用企业部门的任何闲置产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0:29:24 | 只看该作者
然而,中国仍有可能令大宗商品的牛市终结。面对大宗商品价格飙涨,中国的反应是大力提高国内生产,并四处搜寻替代品。以镍为例。许多不锈钢生产企业转而采用低质含镍生铁,从东南亚进口,在本地冶炼。美林(Merrill Lynch)估计,到去年底,这种替代品占全球镍供应量的7%至8%(随后的镍价大跌导致许多此类制造商倒闭)。2005年,中国铜产量上升42%,而消费量仅上升7%。

以为电力紧缺会促使中国减少本地生产并增加进口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高耗能的铝行业遭受的冲击尤其严重:大型生产商本月的减产最多达10%。但库存仍然充足,中国没有转向进口。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全球大宗商品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中国不愿意支付恰恰是它帮助推高的价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5 05:3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