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多亿巨资能否拯救湘江?
■地区经济观察■本报记者 王晓红 见习记者 贺英
“我们要把湖南的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当前的工作重心是治理好湘江污染。”不久前,湖南省省长周强在接受中央新闻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长株潭城市圈获批全国“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之后,湖南掀起了一场绿色风暴。
“要建设好长株潭‘两型社会’,治理好湘江污染这个‘重灾区’是当务之急。”湖南商学院教授柳思维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近日,记者从湖南省环保局获悉,湖南将投入174亿元巨资来整治湘江污染,助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两型社会”建设,还千里湘江碧水奔腾。
湘江,是湖南的生命之水。翻开湖南地图,蜿蜒北上的湘江宛如一条玉带,串起长沙、株洲、湘潭三颗明珠。在这段长不到70公里的湘江两侧,三座城市呈“品”字铺开,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形成湖南无可替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
近年来,湖南经济发展步入稳步增长的快车道,然而,湖南产业结构以化工、冶炼、重型机械、电力为主,都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长株潭部分区域环境容量已趋向饱和,170多亿元巨资能否拯救湘江,把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带着种种疑问,记者对湘江的重点污染城市长株潭三市进行了走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