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关系与国内体制——评“民主和平论”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6-4-26 19:0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王逸舟(中国社会科学院)</div><div align="left">一.关于“民主和平”的假说 </div><div align="left">   近几年,一种被称作“民主和平论”(the Democratic Pea-ce theory)的学说正在西方流行。简单说,它的基本假设是:从历史上观察,尤其是从当代国际关系的现实看,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论者以欧美地区实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为例——很少(或者不易)彼此开战;当民主国家之间产生矛盾和磨擦时,它们很少(或者不易)威胁使用武力,而是采用和平的方式、“文明的”方式加以解决或调和;即便有一定程度的冲突,也多半被有效地抑制在战争的临界点以下。[注1]</div><div align="left">  其所以“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按照某些理论家(如B.Russett, M.Doyle等)的说法,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是****制度的约束;一是相关的规范和文化造成的自律(或戒律)。</div><div align="left">  “制度的约束”(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主要是指政治制度的制衡性(checks and balances);它不仅包含行政、立法和司法的“三权分立”,而且特别具有政府官员的民众选举、政治领域的广泛竞争和外交决策过程的多元特征。由于政府由民选产生,官员不得不对公众及舆论高度负责;谁都明白,战争将使公民们(选民和纳税人)付出流血和财产的代价,如果政府一意孤行地发动战争,最终可能使它自己在下一次选举时遭到失败。制度约束的关键之处在于,民主政治的结构令包括外交在内的各种事务相当透明,使譬如说国会和舆论等机制对决定战争发动权的政府起着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在这一点上,美国常被用来作为典型的事例。</div><div align="left">  “民主的规范和文化”(democratic norms and cul-tures)包括所谓“规范性因素”(normative elements)和“文化因素”(cultural elements)两方面。前者指一般人长期信奉的民主、自由与和平的价值观,如避免专制统治的自由,对自由的保护与推动,民主的参与,等等;虽然有时民主国家也同非民主国家交战,但那是为了捍卫和扩大民主的价值观。根据****价值观念,个人是道义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代表自主的个人的政治也承认这种价值(包括承认本国的这种价值和认同这种价值的其他国家的人们的观念),即然代议制政府必须反映民意,原则上它也就不会干预其他类似国家的政治。正因为针对其他自由国家的战争不合法,民主国家之间自然形成了不交战的风气;它们用“和平的竞争、说服和妥协”处理彼此间的争端。后者则指建立在这种“和平盟约”之上的一种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比如讲,民主国家都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都愿意并且能够欣赏贝多芬、莫扎特、托尔斯泰的作品,都懂得何为文明、何为教养、何为现代人等等;在这种氛围下,虽然属于不同的主权国家和民族,“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民主政制下的各国人民能够理性地规避彼此间的战争。</div>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14:39:16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因为故障剩余的部分下次再转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07:30 , Processed in 1.5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