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方时事:东海“共同开发”遥指琉球群岛主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8-6-26 12:3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晓油气田的合作开发和共同开发是两回事。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春晓油气田的开发必须要依照中国法律来进行合作,这也标志着春晓油气田的主权权利属于中国。这点讲清楚非常必要。”武大伟说。

  武大伟表示,共同开发是指搁置主权争议,中方的主张和日方的主张都不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海域进行共同开发。在共同开发的这个区块内,不是依照中国法律,也不是依照日本法律,而是根据两国政府商定的办法和原则来进行开发。

  武大伟说,Dong hai大陆架划界问题、专属经济区问题还需要中日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在最终解决之前,双方就共同开发达成的共识“只是过渡性安排”。

  武大伟指出,共同开发在国际上是一种新的尝试,目前为止已有20多个国家通过协商搁置争议,就海上争端作出了临时安排。中日双方这次达成的协议并不是第一个案例。

    一、关于中日在Dong hai的合作

  为使中日之间尚未划界的Dong hai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双方根据2007年4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以及2007年12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新共识,经过认真磋商,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为此,双方迈出了第一步,今后将继续进行磋商。

  二、中日关于Dong hai共同开发的谅

    第一,就是美国人对待《公约》某些关键条款的态度。


  显然,中国的法律规定,除非经由中国政府的允许、外国的“飞机”和“军用船舶”才能进入这12海浬的中国领海和领海上空。事实上,中国最后就是根据这一条扣下美国的“机”与“人”的。
  而一个国家对“专属经济区”的控制权与“领海”有本质的不同。就“定义”而言,通俗地讲,专属经济区是一国在其领海之外、邻接领海的一片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的专属管辖区。

  需要明白的是,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是个既不同于公海,也不同于领海,而是自成一类的、特殊的、国家管辖范围以内的海域。这种特殊性主要在于下面两个方面:

  第一,在这片专属经济区内,该国对一切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养护和管理享有主权权利,并对人工岛屿、设施、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研及海洋环境保护“行使管辖权”。

  第二,必须搞清楚的是,其他国家在该区域内也“享有”船舶航行、飞机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并不需要事先得到相关国家的批准,这与“领海”的情况有本质区别。
  对比这些国际法对专属经济区的明确规定,我们不难看出,之前许多民众视日本政要坐飞机到中国的春晓油气田“搜集证据”、是一种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而北京却对此不置一评的“事实”、持一种耿耿于怀的情绪,实际上大可不必。

  另外,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对比这些明确规定,“拿住”对专属经济区资源开发、勘探、人工建筑的建造等管制权,才是一个国家在“主张”专属经济区、并在专属经济区内行使主权的“核心体现”。

  正是基于这一点,在Dong hai中日专属经济区因存有争议部分、而没有“最终确定”的情况下,时任中国负责外交的国务委员唐家旋曾公开强烈警告日本:“不得在争议区进行资源开发、勘探和相关人工设施的建造,否则一切严重后果自负”,正是着眼于这一“核心体现”其“本质”就是对有争议区域相关主权的“坚决主张”。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之前...日本不得在....开发....”,就是中国政府一再强调的“原则问题”、而“否则....一切严重后果自负.....”就是中国维护相关主权的“原则态度”。
  值得强调的是,直到今天为止,尽管在Dong hai问题上,历界日本政府老早就开始了“自拉自唱”、并根据《公约》中的相关条款、划下了一条所谓“中间线”,将“中间线”靠近日本一侧全数视为日本的专属经济区,但面对北京的“强烈警告”,日本历界政府(特别是小泉政府)在上述“原则问题”上都做得“非常好”,甚至值得“表扬”!

  我们知道,日本在小泉纯一郎当政期间,尽管“反华”的小泉政府小动作不断,且在嘴巴上“强硬得出奇”,在之前的 Dong hai问题磋商中(2006年)、不仅弄出了个“中间线”两侧区域、包括中国的春晓、平湖等油气田都拿来作为中日共同开发的“非份之想”,还下发给日本帝国石油公司开采证,并在一次磋商会后扔下了句 “限期一个月答复日本的提案,不然就准备采取包括自己开采、军事保护的强硬手段”。

  然而,直到“限期一个月”的“期限”已经到期几年了,期间,不论是强硬的小泉政府、还是骨子里较小泉更加强硬的安倍政府、或者是今天愿意在有争议区域与中国“共同开发”的福田政府,遗憾的是,我们至今“也没有机会”看到日本人“口口声声”的“强硬手段”在哪里!

  事实就是,正是由于北京的“绝不允许”,外加“强烈警告”,嘴硬的日本终究是难得到“做了一回君子”、是“动口不动手”,最终也象主张“不在有争议海域单方面开采”的中国一样,没在“有争议区域”打下哪怕是一口钻井、架上一座钻台。

  从这个“关键点”出发,任何人都不难看到,在Dong hai这个地方,在有争议区域相关主权的问题上,中国政府根据“国际法”,在维护专属经济区主权的问题做得非常出色。

  东方评论员认为,有个问题非常重要,那就是专属经济区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本身”绝对是个“新东西”,绝对是“伴随”着这份82年签定、94年才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并生”的。这就是说,在此之前,在1994年11月16日之前,地球上没有哪个国家有“如此广阔的”专属经济区。

  有意思的是,就在95年,可以说一天都没有耽搁,中国就开始着手春晓、平湖等一系列油气田的开采工作、着手按《公约》第六部分“大陆架”所规定的条款、来进行Dong hai石油开采,并“主张”Dong hai专属经济区的主权。

  与此同时,日本人也搬出《公约》中对专属经济区的另一种标准、弄出了一条所谓“中间线”、并以此作为日本的划分标准。

  值得强调的是,如果根据1982年12月10日签字,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客观上讲,这两种划分标准都是“合法”的。显然,《公约》中的那种“天然缺陷”、投射到中日身上,恰好令中国与日本各自成了“两种标准之一”的“典型拥戴者”。

  在通过上述一段讨论纪录大致地弄清楚什么是专属经济区、特别是“什么时候”才有了“专属经济区”这一“说”、以及“两种划分标准”都能找到国际法依据之后,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日本“Dong hai政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一、关于中日在Dong hai的合作

  为使中日之间尚未划界的Dong hai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双方根据2007年4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以及2007年12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新共识,经过认真磋商,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为此,双方迈出了第一步,今后将继续进行磋商。
  前面也说了,这三条是如此地重要,它是整个共识的基础,有了它,才会有达成后面的第二条、第三条。

  显然,“其一”是以文字的方式明确了“共同开发”并不涉及划界问题,只是“中日实现划界前”过渡期间的“合作方式”。

  本质而言,东方评论员认为,这是刻意从中日双方“国内法”的层次、明确排除“共同开发”与“中日划界”之间的相关性;

  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只要双方“愿意”,完全可以在“国际法”之外划定界线,因此,双方一致同意从双方“国内法”的层次明确排除“共同开发”与“中日划界”之间的“法律关联”,以免日后被“别有用心者”援引为“划界”根据是非常必要的;

  “其二”则是以文字的方式明确了“共同开发”并“不损害双方的法律立场”,尽管这里强调了“法律”这个词,但从上面有关专属经济区的讨论不难看出,本质而言,这是刻意从“国际法”的层次、明确排除“共同开发”与“中日划界”之间的相关性;

  在我们看来,这样做的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只要双方无法通过双边协商、达成共识,那么,其中的一方、或者两方,就必然借助于“国际法”的“帮助”。因此,双方一致同意从“国际法”的层次明确排除“共同开发”与“中日划界”之间的“法律关联”,以免日后被“别有用心者”援引为“划界”根据也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做足了这种“法律准备”之后,北京才会“迈出了第一步”

  显然,从日本“Dong hai政策”的目的性来看,一早就从两个层面“明文”切断“共同开发”与“中日划界”之间的“法律关联”,恐怕是日本人最不情愿的。(至于日本人为什么接受?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展开)。

  非常清楚,这样一来,“共同开发”既有理由理解成一份中日能源合作的“商业合同”、也可以理解为一份中日政治和解的“政治协议”、偏偏无法“标记”为一份为日后划界提供法律依据的“法律条例”。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只有做足了这种“法律准备”之后,双方(准确地讲,是中方)才会“迈出了第一步”,双方才会继续谈出“第二条”,既:

  二、中日关于Dong hai共同开发的谅解

  作为中日在Dong hai共同开发的第一步,双方将推进以下步骤:

  (一)由以下各坐标点顺序连线围成的区域为双方共同开发区块

  
  (二)双方经过联合勘探,本着互惠原则,在上述区块中选择双方一致同意的地点进行共同开发。具体事宜双方通过协商确定。

  (三)双方将努力为实施上述开发履行各自的国内手续,尽快达成必要的双边协议。

  (四)双方同意,为尽早实现在Dong hai其它海域的共同开发继续磋商。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不难看出:第一条既是整个共识的基础,其实也是“第二条”、“第三条”的“法律准备”,

  在弄清楚“第一条”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弄清楚“到底是谁坚持要搞出第一条的?”问题之后,“第二条”的“核心内容”也就非常清楚了,事实上,这份“核心内容”也可以从第一条中找到“蛛丝马迹”:这就是第一条中所谓的“第三个关键点”,也就是所谓的“其三”,包含在 “.....双方迈出了第一步,今后将继续进行磋商......”这段文字中。

  就如我们前面所说,这一句强调的是“今后继续磋商”,其“意思”非常耐人寻味。

  显然,那“7个坐标点”是根据“其一”、“其二”,或出于商业目的、或出于政治目的而“确定”的。但是,《原则共识》在列出“7个坐标”的经纬度之后,紧跟着就写明一条,既:“双方经过联合勘探,本着互惠原则,在上述区块中选择双方一致同意的地点进行共同开发。具体事宜双方通过协商确定”。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指出:在这片“共同开发区”内,双方到底“共同选择”哪一点进行共同开发、可谓是“大有文章”!其实,从那“7个坐标”的经纬度来观察,恐怕中日双方高层目前也不确定“这篇文章”最终能做到哪个层次!

  坦率地讲,这篇文章到底会如何做?我们无法确定,因为这要视国际形势的发展而定!我们想强调的是:未来的“国际形势”将直接影响“具体开发点”的“提出”。请注意我们的用词,是“提出”,而不是“确定”:因为根据《原则共识》,开发点的“确定”必须是双方一致同意,但“提出”却可以是单方面“提出”。

  因此,我们还想强调一点,那就是:未来的“国际形势”也将直接影响“具体开发点”的“确定”。



  也许注意到了,由“7个坐标围绕”的所谓“共同开发区”是个非常奇怪的形状(见图,图片来源:中国外交部网站),从几何美学的角度去看,它令人费解:不仅毫不规范,甚至有点儿“呲牙咧嘴”!



  但是,在我们看来,随着这张“呲牙咧嘴”图形的画出,日本“Dong hai政策”的真实目的,既“先”坐实“中间线”,再根据有“国际法”支撑的“中间线”、“反”过去划定中日“Dong hai边界”的图谋,也就彰显于世了。

  我们知道,中方一再强调:中日双方在Dong hai尚未划界,所谓“中间线”只是日方单方面主张,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中方过去没有承认,现在和将来也不会予以承认。

  通过上面有讨论,不难看出,中国的这一强调、在“第一条”中、尽管没有这样写,但已经用“文字”进行了界定,日本有态度也等同于“划押”。事实上,中方的“这一强调”的重要内涵,也包含在那张“呲牙咧嘴”的图形之中。

  也就是说,这张“呲牙咧嘴”的图形“叼”出了整个Dong hai争端的“奥妙”之所在!

  如果您在一直在关注《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那么您就会知道,在之前的有关讨论中,时事评论员们一有机会就会强调这样一个观点,既:“中日双方在Dong hai尚未划界”这句话才是整个Dong hai争端的“奥妙”之所在。

  在我们看来,“尽早”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所谓“中间线”划分中日海上专属经济区,从来都是日本 “Dong hai政策”的主要目的,但必须强调的是,这只是表面的目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日本“Dong hai政策”的真实目的是“先”坐实“中间线”,再根据有“国际法”支撑的“中间线”、再逆推《国际海洋公约》、来个 “反弹琵琶”,反手划定包括钓鱼岛、琉球群岛在内的“中日领土边界”。

  正是出于关注日本Dong hai政策这“一表一里”两个目的,首席评论员很早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第一,北京一再强调“中日双方在Dong hai尚未划界”,显然不是在特指双方在海上专属经济区上的划界,甚至也不是在特指钓鱼岛、而是在遥指包括“琉球群岛主权问题”在内的,中日“领土”分界线都存在大问题的前提下,又哪来的海上“中间线”一说呢?因为“领土”分界线才是海上“中间线”的“测量基准线”。

  第二,我们认为,单纯就海上专属经济区划分标准而言,“两种标准”都有理,中国主张的“大陆架划分”与日本主张的“中间线旬分”都合法,可问题是,在其划出这根“中间线”的基准--“领海基准线(琉球、钓鱼岛)”都不准确的情况下,那条“看似既合法、也合理”的 “中间线”,又合理在何处?合法在何方?

  第三,我们认为,日方主张的、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间线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与中方主张的“大陆架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本质上都没有问题,中日可以商榷,商量“将来”根据哪一种标准进行划分。

  但是,我们想强调的是:先行商量可以,共同开发也行,但现在就要做出“选择”、“划分”还为时尚早,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做选择的前提必须建立在“中日双方完成Dong hai划界”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最终确认”包括钓鱼岛、琉球群岛在内的“中日领土边界”之后,才能进行选择。

  必须指出的是,坚持这一点,对于中国解决与东盟相关国家间的主权争端也非常重要。

  从上面三点不难看出,“大陆架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与“中间线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的问题、其实都是个陆地边界界定问题,也就是“中日确定领土边界”的问题。

  显然,如果考虑到琉球群岛的主权问题,既便是日本立刻同意按“大陆架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的方式行事,放弃所谓“中间线”,以琉球海槽为界,中国都不占便宜。

  我们知道,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利用清廷积弱和无能,是以武力侵占琉球王国的。根据《开罗宣言》规定,日本需要放弃以武力所攫取的琉球群岛。总之,日本不仅不拥有琉球群岛主权,而且对琉球群岛的行政权,也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

  因此,根据《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琉球群岛主权不属于日本,而美国在战后长期有将琉球据为己有的企图,但在越南战争陷入泥潭,被迫讨好日本,便秘密以三亿二千多万美元的低廉价格,将琉球的施政权和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列屿的施政权“卖给”日本,于1972年5月 15日“移交”。这一点,已为一位当年参与此事的日本外交官所公开证实。

  我们也知道,日本在无条件投降时完全接受了《波茨坦公告》,而美国在未获得《波茨坦公告》其它缔约国同意的情况下,出于自己的私利,擅自将琉球群岛主权移交给日本的行为,不仅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由于包含了秘密金钱交易,更是违反了国际法。

  事实上,在琉球群岛的主权问题上,日本一直“心虚得紧”。在我们看来,它之所以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出招,一个重要企图就是想诱使中国“现在”就与它就钓鱼岛的主权问题进行谈判,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中国不会再提琉球群岛的主权问题,日本对琉球群岛主权的窃取、与美国对琉球群岛主权的盗卖,也就顺势“结案” 了!

  在搞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如果中日“共同开发”的区域,是所谓“中间线”靠近日本一侧,沿“与琉球群岛平行方向”延伸的条状区域,既便丝毫没有穿越所谓“中间线”,既便丝毫不涉及所谓“中间线”靠中国一侧的水域,即便丝毫不涉及钓鱼岛附近水域,如果中国因此同意现在就“划定有争议区域的主要部分(对应于琉球群岛)”,那才是上了日本人的当,不是“小当”,而是“大当”!

  只有搞清楚这一问题之后,我们再去观察那张“呲牙咧嘴”的“共同开发区域”,也就很容易发现这么几点:

  第一,该区域位于北纬30度附近,有意思的是,它的纬度恰好位于琉球群岛“靠近日本本土方向”的“最顶端”;

  第二,该区域在北纬30度附近横跨所谓“中间线”的两侧,也就是说,在人们疑虑该区域涉及到所谓“中间线”靠中方一侧,进入“没有争议的”中方专属经济区的同时,该区域的几个坐标也解决了我们一直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

  通过对领海、领海基线、中间线,海上专属经济区等概念的讨论,我们很容易找出与琉球群岛“靠近日本本土方向”的 “最顶端”相对应的所谓“中间线”线段,既:以琉球群岛“靠近日本本土方向”的“最顶端(奄美大岛)”的领海基准线往外量200海里划线,就是该顶端“所对应的”所谓“中间线”的一部分。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暂时将这一线段标记为“A段”。这样,那张“呲牙咧嘴”的“共同开发区域”也就横跨了“A段”。

  对中国不利、可能为日本所利用的是:“共同开发区域”包括了“靠近中国一侧的没有争议海域”,后果就是日本人所说的“中国等同于承认了中间线的存在,由此可以援引为今后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的事实标准”,但是,我们想说的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作为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原则共识》以“文字”的形式、从中日各自“国内法”、以及“国际法”两个层面明确排除了“法律援引”的可能性。

  此外,在宣布《原则共识》的前后,中国外交部同时还一再重申“中国不承认日本单方面划分的所谓中间线”的立场没有任何改变。在这种“口头”、“书面”双管齐下的情况下,所谓的“承认”又从何而来?世界外交史上有这样的“承认”吗?  

  作为问题的第三个方面是:“共同开发区域”在包括了所谓中间线“靠近中国一侧没有争议海域”之外,还跨入了根据“大陆架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的标准划分的、靠近日本一侧“没有争议海域”。

  显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是否也意味着日本也承认了“大陆架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的标准呢?

  在日本政府正式承认这一点之前,起码我们不会这样认为:因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上专属经济区的定义,只要日本认为有必要,它完全可以拿出没有争议的、“日本海上专属经济区”的任何一块与中国进行共同开发,这丝毫不影响它在相应区域的主权权益。
  另外,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就算是日本政府“愿意正式承认”这一点,恐怕中国政府也未必立刻就同意,根据就是“中日没有划定边界”,这涉及到钓鱼岛问题、甚至美日违反“国际法”私相相授的琉球群岛问题。
  因此,更为重要的是问题的第四方面,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们注意到,直到目前为止,在公开场合,中国只是强调中日应按“大陆架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的标准划分Dong hai海上专属经济区,但从来没有像日本人明确划出一条“中间线”那般、“正式地”划出一条“海上专属经济区分界线”来。

  这就是说,尽管中方一再强调“春晓”位于“没有争议”的区域(因为日本已经划出了所谓“中间线”,“春晓”距离该线有5公里),但人们从来就无法正式确定中国所说的“有争议区域”到底有多大?起于何方?止于何处?唯一能做的,就是“非正式”地将远离钓鱼岛海域、夹在所谓“中间线”与琉球海槽之间的区域视为 “有争议区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4#
发表于 2008-6-27 17:2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6-27 15:20:43 | 只看该作者
gggggggggg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6-27 12:5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发表于 2008-6-26 19:1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21:17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