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03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美援朝大事记======序列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6-3-16 14:2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抗美援朝大事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r /><br /><br /><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www.XINHUANET.com</a></a>  2005年10月19日 16:39:28  来源:新华网 <br /><br /><br />1950年10月14日,毛**与彭德怀详细研究了志愿军的出兵和作战方案,确定志愿军各部于18日或19日分批渡江,先在平壤以北适当山岳地区组织防御,待机歼敌。 <br /><br />16日,志愿军师以上干部大会在安东(今丹东)召开,彭德怀宣布了**中央政治局关于立即出兵援朝的决定,并分析了朝鲜战场形势,阐明了抗美援朝的重要战略意义。他说:“现在美军及李承晚军队正在向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疯狂进攻,局势是很严重的,我们对于兄弟党和邻国遭受侵略,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中央经过反复认真讨论后,认为不能置之不理,决定支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反抗侵略者,帮助他们争取独立自由和解放,我认为中央这种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如果我们不积极出兵支援朝鲜革命政府和人民,国内外反动派的气焰就会高涨,亲美派就会更加活跃,如果让美帝占领了整个朝鲜半岛,那对我国就是个直接威胁,国防、边防都会处于极不利的地位。” <br /><br />彭德怀根据朝鲜北部山高林密、地形狭窄、三面临海的特点,指出:“过去我们在国内战争中所采取的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的运动作战方式,在今天的朝鲜战场上不一定适用。……志愿军在战术上要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形式,如敌人来攻,我们要把敌人顶住,一旦发现敌人的弱点,即迅速出击,插入敌后,坚决包围歼灭之。我们的战术是灵活的,不是死守某一阵地,但在必要时,又必须坚守阵地。” <br /><br />彭德怀针对志愿军出国作战的情况叮嘱说:“这次出兵援助朝鲜人民援助兄弟党,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援助朝鲜也就是巩固我们国防,因此,我们进入朝鲜后,千万不要骄傲,不要以大国援助者的身份自居。对朝鲜的党、人民政府、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要切实尊重他们。” <br /><br />18日,毛**致电第13兵团领导:“四个军及三个炮师决定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19日)晚从安东和辑安(今集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4时即停止,5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为取得经验,第一晚(19日晚)准备渡两三个师,第二晚再增加或减少,再行斟酌情形。” <br /><br />19日黄昏,彭德怀仅带领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一辆吉普车,首先跨过鸭绿江大桥,奔赴朝鲜战场。 <br /><br />同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路跨过鸭绿江,秘密开赴朝鲜前线。第40军和第39军主力及炮兵第1师从安东过江;第39军117师、炮兵第2师和高炮团从长甸河口过江;第38军军部、第42军和炮兵第8师从辑安过江。至22日,第38军主力从辑安过江。 <br /><br />按照中央的要求,所有渡江部队,从每日黄昏开始行动,至翌晨4时停止,天亮前隐蔽完毕,不露痕迹,入夜开拔,奔赴前线。就在“联合国军”和李承晚军东西两线部队争先恐后地向中朝边境狂奔猛进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埋伏在鸭绿江南岸的崇山峻岭中,准备与之进行一场特殊的较量。(完) <br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2#
发表于 2006-12-4 12:54:53 | 只看该作者
<p>谢谢斑竹了!</p>
11#
发表于 2006-5-3 12:14:56 | 只看该作者
<p>楼主:</p><p>好长啊!</p><p>大大小小的,</p><p><font size="5">以后可以直接做成WORD可下栽的吗???方便我等时间不多的</font><font size="6">!</font></p>
10#
发表于 2006-3-21 23:28:40 | 只看该作者
丹东是我家,人人都爱他
9#
发表于 2006-3-18 20:38:34 | 只看该作者
<p>好东东~~赞一个~~</p><p>只不过~~感觉是中国历史的一言堂……少了点什么…………</p><p></p>
8#
 楼主| 发表于 2006-3-16 14:35:43 | 只看该作者
抗美援朝大回放——美国出兵朝鲜 <br /><br /><br /><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www.XINHUANET.com</a></a>  2005年10月19日 16:21:51  来源:新华网 <br /><br /><br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朝鲜时间,相当于美国东部时间24日下午2时,下文日期均使用美国东部时间),朝鲜内战爆发。从25日至30日,美国政府连续召开会议,作出了一系列军事干预的决定,并逐步升级,最终全面卷入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是南北双方为了朝鲜民族的统一问题而进行的一场内战,美国武装干涉别国内政是违反联合国宪章的侵略行为。 <br /><br />6月2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布菜尔大厦召开国务院和国防部高级官员参加的紧急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国务卿艾奇逊、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腊斯克、联合国事务助理国务卿希克森、无任所大使杰塞普、国防部长约翰逊、陆军部长佩斯、海军部长马修斯、空军部长芬特勒、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海军参谋长谢尔曼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在这次会议上,美国决策者们认为,朝鲜人民军的背后有苏联的支持和指使,朝鲜内战是“柏林事件更大规模的重演”,美国必须予以反击,才能“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杜鲁门批准增加对南朝鲜的军事援助,同时命令三军参谋长立即作好参战的准备。 <br /><br />26日,杜鲁门命令其驻远东的空、海军参战,支援李承晚集团的军队。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召开宣布武装入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霸占中国领土台湾。 <br /><br />29日,在国防部的紧急动议下,杜鲁门召开了有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三军部长和参谋长、财政部长、中央情报局局长参加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国防部长约翰逊建议取消对海空军不得越过“三八线”的限制并投入美军地面部队和辅助部队,会议批准了这一方案。杜鲁门随即签署给麦克阿瑟的第84681号命令,其要点是:授权麦克阿瑟在朝鲜使用地面部队,但目标是保障远离战区的釡山的港口、飞机场和交通设施;准许动用海军和空军在远东的全部力量打击“三八线”以北的一切军事目标,但要特别注意在北朝鲜的行动应止于中国和苏联边境。 <br /><br />30日,麦克阿瑟从朝鲜战场视察回来后致电参谋长联席会议说,李承晚部队已“完全丧失了反击的能力”,目前能够坚守汉城以南战线的惟一希望是“在朝鲜作战区域投入美国地面部队”。经杜鲁门批准,参联会向麦克阿瑟下达第84718号命令,取消了关于限制使用美军地面部队的规定,授权麦克阿瑟可以使用他所指挥的陆军投入朝鲜的战斗,但以“在目前情况下不危及日本的安全为限”。麦克阿瑟当日即通过在日本的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向第24师下达了出动命令。 <br /><br />第8集团军下辖第1骑兵师、第7师、第24师、第25师,共4个步兵师,以及7个防空营。24师师长威廉·迪安少将被任命为美国驻朝鲜陆军部队总司令。第24师第21团第1营作为先遣队首先入朝,7月1日抵达朝鲜釡山,2日到达大田车站,5日在乌山投入战斗。6日,第8集团司令沃克中将被任命为驻朝鲜美军总司令。10日和18日,美国第25师和第1骑兵师分别到达朝鲜,其他地面部队也陆续到达。 <br /><br />随着地面部队的投入战斗,美国完全卷入了朝鲜战争。美国的军事拨款直线上升。7月,国会签署1950年-1951的12亿美元的军事拨款,并下达征兵命令,把武装力量扩大两倍;9月,签署40亿美元军事附加拨款和146亿美元国防拨款,之后又追加126亿美元。美国对朝鲜的武装干涉逐步升级。(完) <br />
7#
 楼主| 发表于 2006-3-16 14:35:34 | 只看该作者
抗美援朝大回放——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br /><br /><br /><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www.XINHUANET.com</a></a>  2005年10月19日 16:24:04  来源:新华网 <br /><br /><br />美国历来干涉海外危机的首选措施之一是,派遣以航空母舰为首的特混舰队前往发生危机的海域,对有关国家施加压力或进行武装干涉。在亚洲,美国主要借助于太平洋舰队,其主力之一的第七舰队,在朝鲜战争中充当了一次急先锋。 <br /><br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迅速采取行动进行干涉。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已派出驻日本的美国空军和海军支援李承晚军作战,并在声明中以 “台湾海峡中立化”、“台湾地位未定”为名,宣布派驻菲律宾的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 <br /><br />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爆发之际,首先在远离危机发生地的台湾海峡陈兵布阵,探究其原因还须从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说起。 <br /><br />美国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国民党在中国大陆败局已定之后,这种矛盾就更加尖锐地反映在台湾问题上。以国务卿艾奇逊为首的国务院主张放弃蒋介石,从中国的纷乱中脱身出来,同时保留与**新政权打交道的回旋余地;军界首脑和共和党则主张采取强硬的援蒋方针,甚至不惜使用军事力量保护台湾,以建立亚洲的**基地。杜鲁门支持国务院的意见,1948年12月30日通过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美国在亚洲的地位》中规定,“美国应当通过适当的政治、心理和经济手段利用**和苏联之间,以及中国斯大林主义者和其他分子间的分歧,同时谨慎地避免给人以干涉的印象。”至于台湾,其“重要性并不足以采取军事行动”,“美国应尽一切努力以加强美国在菲律宾、琉球群岛和日本的总体地位”。同时宣布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与其保持“外交关系”。为了稳定国会和與论,1950年1月5日和12日,杜鲁门和艾奇逊分别发表声明和讲话,宣布“美国及其盟国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并且宣布美国在远东的防线不包括台湾和南朝鲜。 <br /><br />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定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中苏战略同盟关系和中美在远东对立的战略格局由此而形成。与此同时,新中国为了求得一个和平的国内环境来进行经济建设,完成解放战争的扫尾工作就成为当务之急,所以解放台湾就成作为1950年新中国军事工作的首要任务而积极地准备起来。4月27日海南岛解放,5月16日国民党军队撤离舟山群岛,台湾形势日益紧张,使得盘踞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惶惶不可终日。美国对台湾国民党的命运极为关注。5月18日,原共和党发言人、刚刚出任国务卿顾问的杜勒斯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与国务卿艾奇逊观点相左的备忘录。他提出,由于共产党控制了中国,而中国又与苏联结盟,世界力量均衡的局面已被打破,并且朝着有利于苏联而不利于美国的方向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的行为仍表现出允许那些未确定地区,即美洲和北大西洋条约国以外的地区存在落入苏联之手的倾向,那么在类似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这样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美国就将遇到一系列重大的灾难,甚至中东石油地区也将处于危机之中。为了防止这种灾难的发生,美国应该迅速采取一种能够显示信心和决心的全新与强硬的立场。杜勒斯认为,在台湾采取这一立场是最有利的,“如果美国宣布要使台湾保持中立,既不容许它被共产党占领,也不容许它被用作对抗中国大陆的军事基地,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使这一决策坚持下去,除非苏联发动公开的战争”。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腊斯克支持杜勒斯的意见,并在5月30日和6月9日向艾奇逊提交了两份建议书,对杜勒斯的观点提出了具体方案,如为保证台湾军事中立化,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水域,宣称防止台湾海峡双方发生军事行动;照会英、苏及联合国,说明中国人之间在台湾即将发生的冲突将涉及国际和平问题,应由联合国及对日和约有关国家共同解决。就在艾奇逊的对台政策受到来自国务院内部的反对的同时,军方也在唱反调。6月24日,以**著称的美国远东驻军司令官麦克阿瑟向国防部长约翰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递交了一份《保台意见书》,把台湾比喻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强调了台湾一旦落入共产党手中对美国远东战线造成的威胁,主张美国应采取主动措施防止台湾被共产主义政权所统治。约翰逊和布莱德雷支持这份文件的观点,决定把它呈交总统,并以参联会的的名义建议美国应改变不插手台湾的政策。这样,艾奇逊所执行的对台政策受到内外夹攻。加之麦卡锡主义的兴起,国务院的对华政策被抨击为“失去中国”的主要原因,这就迫使艾奇逊为摆脱政治上的困境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主张。而朝鲜战争的爆发,适时地为艾奇逊改变对台政策提供了体面的借口。 <br /><br />6月26日,杜鲁门在布莱尔大厦召集国务院和国防部高级官员商讨朝鲜问题。布莱德雷首先提出的不是朝鲜问题而是台湾问题,他宣读了麦克阿瑟的《保台意见书》,并且进一步提出,台湾比朝鲜更重要,“在朝鲜的进攻可能是一次佯动,目的是转移我们被共产党急迫进攻台湾的注意力……如果共产党果真要从远东把仗打下去,我们就必须刻不容缓地****。”在这次会议上,艾奇逊适时地放弃了原来的政策,提出了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的建议。杜鲁门遂于27日发表声明,表示:“对朝鲜的攻击说明,共产主义现在要使用武装的侵犯与战争。……共产党部队对台湾的占领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并宣布“台湾未来地位的确定,必须等侍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本的和平解决或联合国的审议。”28日,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任何对台湾的进攻,确保台湾的中立化。 <br /><br />在杜鲁门28日的命令发布前,27日,第七舰队十余艘军舰进驻台湾基隆、高雄两港口,并在台湾海峡进行 “侦察巡逻”和作战演习。第七舰队当时拥有1艘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及辅助舰只,其军事责任的范围在整个东亚地区。其中以日本佐世保为基地入侵台湾海峡的只有2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和1艘运输舰。这些舰只在负责台湾的防务的同时,还要担负朝鲜战争中的作战任务。以这种象征性的、有限的力量负责台湾地区的防务实际上是一种武力恫吓的姿态。这些游弋于台湾海峡的美国军舰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为蒋介石承担了防御义务。8月4日,美国空军第13航空队一批飞机进占台北空军基地。同时,美国驻远东军总部还设立了名为“驻台考察团”的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其侵台的海、空军。 <br /><br />台湾历来是中国的领土,美国军队不管以何种名义进入台湾都是对中国领土的侵略,是对中国人民实现统一的干涉。美国的侵略行动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极大愤慨。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发表讲话,号召“ 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中央在分析形势时认为:中国还没有与美国现代化海军进行海上较量的可能, “形势的变化给我们打台湾添了麻烦,因为有美国在台湾海峡挡着”,决定把“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完) <br />
6#
 楼主| 发表于 2006-3-16 14:35:18 | 只看该作者
抗美援朝大回放——“联合国军”的组建 <br /><br /><br /><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www.XINHUANET.com</a></a>  2005年10月19日 16:26:38  来源:新华网 <br /><br /><br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以武力进行干涉的同时,操纵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决议,为其干涉行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利用联合国采取“集体行动”,这是美国政府在亚洲的既定方针。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作了题为《亚洲的危机——对美国政策的检讨》的演说。在演说中,艾奇逊在西太平洋划了一条为了对付共产主义阵营的军事威胁的环形防线,这条防线沿阿留申群岛、经过日本和琉球群岛直到菲律宾,南朝鲜和台湾被划在了防线之外,并表示当这两个地区受到军事攻击时,“首先必须依靠被攻击的民族来抵抗,然后就要依靠整个文明世界在联合国宪章下所承担的责任。”这就为美国对朝鲜和台湾的政策定下了基调,即依靠“联合国行动”来处理这在两个地区发生的军事行动,这种政策决定了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利用“联合国行动”的形式和“联合国军”的规模进行干涉。 <br /><br />1950年6月24日(美国东部时间),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美国,艾奇逊立即指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局势。美国又根据军事干涉的需要,提出“建议联合国成员国向大韩民国提供为制止武装进攻并恢复这一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必需的援助。”并且提出以集体安全为理由制裁北朝鲜的提案。28日,在杜鲁门提议下,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共同起草一项提案,提出成立统一的“联合国军”司令部,由美军推荐一名司令统一指挥各国军队,同时在朝鲜使用联合国的蓝色旗帜。 <br /><br />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美国故意歪曲朝鲜国内战争性质,以“紧急援助”李承晚集团为名,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为美国搜罗侵朝军队。 <br /><br />7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驻远东军司令官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联合国军”正式建立。 <br /><br />“联合国军”总部设在东京。参加“联合国军”的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FaGuo、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6个国家的军队。美国经常保持7个师的地面部队。作战飞机1000多架,舰艇近300艘,占“联合国军”兵力的90%以上。英国派出两个旅,加拿大和土耳其各派出一个旅,其他国家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一个排到一个营或一个空军中队。南朝鲜不是联合国成员国,但7月中旬,李承晚把南朝鲜军交给了“ 联合国军”指挥。美国军队在“联合国军”成立之前就已入朝,海军和空军于6月27日到达朝鲜,陆军于7月1日到达。其他国家的军队从7月7日开始入朝,最迟的1951年6月15日才到达朝鲜。此外,还有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为“联合国军”派出了医院和医疗船。1950年7月13日,麦克阿瑟命令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中将负责指挥在朝鲜的“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和李承晚军。 <br /><br />“联合国军”的建立,使美国单方面干涉朝鲜的行动打起了联合国的旗号,并以“联合国军”的规模为美国的军事干涉壮了声势,从而扩大了朝鲜战争。(完) <br />
5#
 楼主| 发表于 2006-3-16 14:32:44 | 只看该作者
抗美援朝大回放——美军越过“三八线” <br /><br /><br /><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www.XINHUANET.com</a></a>  2005年10月19日 16:28:17  来源:新华网 <br /><br /><br />仁川登陆后,美军转入反攻,并很快进抵“三八线”。10月1日,麦克阿瑟向朝鲜人民军发出劝降书,同时命令李承晚军越过“三八线”向北挺进。此时美国尚在为美军是否越过“三八线”举棋不定,它担心的是美军越线会引起苏联和中国参战。美国的这种担心是从其全球战略的角度考虑的。当时,北约组织的军队还未组建完毕,西德部队还未建立。如果美国同苏联和中国处于交战状态,那么西欧的防务就会受到威胁。为此,美国必须避免与苏、中两国在朝鲜发生直接冲突。 <br /><br />1950年8月30日,艾奇逊在一项声明中指出: “只要别的国家军队不介入战争,就不会发生全面战争。关于是否突破‘三八线’,将取决于联合国。”9月1日,杜鲁门发表讲话,声称韩国人有获得统一的权利,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道帮助韩国人享受这种权利;美国的军事行动不会超出朝鲜半岛,希望中国和苏联不要介入。11日,杜鲁门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81号文件,授权驻朝美军在苏联和中国不出兵的前提下可以把地面作战扩大到“ 三八线”以北。作为战地指挥官的麦克阿瑟对这种限制极为不满,他的目标是占领全朝鲜,并自负地表示,如果中国人参战,就把他们消灭在北朝鲜。仁川登陆的巨大成功使麦克阿瑟声望空前提高,人们对他的一贯正确性几乎发展到了迷信的程度,这就加重了他在政府决策时发言的份量。27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出了经杜鲁门批准的第2801号命令,命令授权麦克阿瑟在“三八线”以北采取军事行动,包括两栖和空降或地面作战。29日,参联会致电麦克阿瑟:“你在向‘三八线’以北推进时,无论在战术上还是在战略上都不受限制。”并暗示麦克阿瑟对越过“三八线”不要声张,一切行动可以先斩后奏,给联合国造成既成事实,迫使联合国接受美国关于允许“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的计划。10月1日,在麦克阿瑟授意下和美国空军、海军的掩护下,南朝鲜军在东海岸越过“三八线”,并向元山挺进。 <br /><br />美国的决策者们被仁川登陆的成功和继之而取得的军事胜利刺激得忘乎所以,对中国介入的明显迹象视而不见。早在杜鲁门宣布干涉朝鲜内战的第二天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就谴责了美国插手亚洲事务的行径,表明了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侵略的立场。7月6日,周恩来总理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反对安理会6月27日通过的干预朝鲜内政、支持美国出兵的决议。8月20日,周恩来再次致电赖伊和安理会主席马立克,要求在朝鲜停止军事行动,撤出外国军队。从27日起,美国空军飞机不断侵犯中国领空,对东北边境地区进行轰炸、扫射和侦察活动。对此,中国政府强烈谴责美国蓄意扩大武装侵略,要求安理会制裁美国的侵略罪行。为保卫中国东北安全和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包括抽调战略预备队向东北地区集结,组成东北边防军。9月底,当“联合国军”进抵“三八线”时,周恩来于30日发表演说,对美国提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1日,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3日,周恩来接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通过他向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的美国政府通知中国政府的立场,指出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出兵参战。然而,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美国政府不顾自己规定的限制条件,对中国的警告置若罔闻,把它看作是“ 政治讹诈”,仍旧一意孤行。 <br /><br />美国政府一面指示麦克阿瑟不作声张地自行其是,一面说服以英国为首的八国提出了一项提案,要求允许“联合国军”使用武力占领北朝鲜。10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八国提案,授权“联合国军”突破“三八线”,占领北朝鲜。这样,美国终于为“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找到了合法的依据。同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向北进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战火已经烧到了中国的门口。 <br /><br />美国政府决定军队越过“三八线”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犯下了致使的错误。这一决定促使中国作出出兵朝鲜的决策,而这正是美国最担心的事情。就在美军越过“ 三八线”的第二天,毛**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完) <br />
4#
 楼主| 发表于 2006-3-16 14:32:34 | 只看该作者
抗美援朝大回放——来自朝鲜的求援信 <br /><br /><br /><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www.XINHUANET.com</a></a>  2005年10月19日 16:35:03  来源:新华网 <br /><br /><br />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主力被截断在“三八线”以南,遭到敌人南北夹击,损失惨重。1950年10月1日,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北进,“联合国军” 也在做越过“三八线”的准备。 <br /><br />以朝鲜人民军的力量,已不可能将“联合国军”赶出朝鲜,而且也难以在“三八线”组织有效的防御,在李承晚军越过“三八线”的同一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和外务相朴宪永联名致信毛**,向中国发出了出兵支援的请求,信中说: <br /><br />“现在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我们朝鲜人民解放战争的今日战况是,在美国侵略军上陆仁川以前,我们的战况不能说不利于我们,敌人在连战连败的情况下,被我挤入于朝鲜南端狭小的地区里,我们有可能争取最后决战的胜利,美帝军事威信极度的降低了。于是美帝国主义为挽回其威信,为实现其将朝鲜殖民地化与军事基地化之目的,即调动了驻太平洋方面陆海空军的差不多全部兵力,遂于9月16日(此处为朝鲜时间)以优势兵力,在仁川登陆后继续占领了汉城。 <br /><br />“目前战况是极端严重了,我们人民军虽然对于上陆的敌人进行了极顽强的抵抗,但对于前线的人民军已经造成了很不利的情况。 <br /><br />“战争以来,敌人利用约千架的各种航空机,每天不分昼夜地任意轰炸我们的前方与后方,在对敌空军毫无抵抗力的我们面前,敌人则充分发挥了其空军威力了。各战线上敌人在其空军掩护下,活动大量机械化部队,我们受到的兵力与物资方面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后方的交通运输通信及其他设施大量地被破坏,同时我们的机动力,则更加减弱了。 <br /><br />“敌人登陆部队与南部战线的部队已经连接一起,切断了我们的南北部队,结果使我们在南部战线的人民军,处于被敌切断分割的不利情况里,得不到武器弹药,失掉联系,甚至于有一部分部队,则已被敌人分散包围着。如果京城完全被敌人占领,则我们估计敌人可能继续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攻。如果不能急速改善我们各种不利条件,则敌人的企图是很可能是会实现的。要保障我们的运输,供给以及部队之机动力,则必须具备必要的空军,但是我们又没有准备好的飞机师。 <br /><br />“敬爱的毛**同志,我们一定要决心克服一切的困难,不让敌人把朝鲜殖民地化与军事基地化! <br /><br />“我们一定要决心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为争取朝鲜人民的独立解放民主而斗争到底! <br /><br />“我们正在集中全力编训新的师团,集结在南部的十余万部队于作战上有利的地区,动员全体人民,准备长期作战。 <br /><br />“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急,不予我们时间,如要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急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br /><br />朝鲜形势危急,中国是否出兵参战成了急待回答的问题。(完) <br />
3#
 楼主| 发表于 2006-3-16 14:32:25 | 只看该作者
抗美援朝大回放——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br /><br /><br /><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 target="_blank">www.XINHUANET.com</a></a>  2005年10月19日 16:29:12  来源:新华网 <br /><br /><br />1950年8月27日。中国东北鸭绿江畔。 <br /><br />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天气晴好。人们带着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在辛勤地耕耘着。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br /><br />上午10时零4分,从鸭绿江南岸飞来两架飞机,盘旋着。十几分钟后,飞机又神秘地飞走了。田野里劳动的人们觉得莫名其妙:什么飞机?来干什么?善良的人们正在猜测间,又有4架飞机呼啸而至,并伸出了几挺机枪: “哒哒哒”地扫射起来!人们看清了星条旗:是美国飞机!是美机入侵中国领空! <br /><br />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周恩来为严重抗议美国飞机侵入我国领空的挑衅和残暴行为致电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电文称:“8月27日,美国侵略朝鲜军队军用飞机侵入我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上空,沿鸭绿江右岸扫射我建筑物、车站、车辆及中国人民以致伤亡等事,情形极为严重……” <br /><br />美军自1950年入侵朝鲜以来,不断地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从1950年11月到1952年底止,两年零两个月的统计,美机共侵入辽东达20893架次,轰炸扫射390次,投弹1222枚,致伤亡716人,死伤牲畜52匹(头),毁坏房屋2337间,还有部分铁道线路被炸坏。美军的血腥暴行,使中国和平百姓和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 <br /><br />1951年4月7日,坐落在安东市(今丹东)镇兴区三马路东段“老戏园子”永乐舞台的门前,车来人往,熙熙攘攘。他们当中有小商小贩,有街道居民,也有进城办事的庄稼人。上午9时许,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防空警报声。顿时,人群中的呼喊声,妇女孩子的哭叫声响成一片。街委干部、民警立即分头前来指挥众人迅速撤到安全地带。有的人惊慌失措、不听指挥,蒙头转向竟然躲到了楼房下。约摸过了半个时辰,警笛又响了。不大功夫,听到了飞机的马达声由远而近,23架B-29型美军轰炸机和喷气式飞机的在“老戏园子”上空盘旋几圈后投下了9颗重型炸弹。随着一声声巨响,“老戏园子”周围的建筑物眨眼功夫便成了一片废墟,被害者的尸体横七坚八的被抛在马路上、人行道上、墙壁上,血迹斑斑,惨不忍睹。美机此次野蛮轰炸,夺去居民66人的生命,炸伤195人,炸毁民房1200余间。 <br /><br />5天后,侵朝美军又出动飞机大肆轰炸该市三马路居民区,又一次犯下了滔天罪行。镇兴区三马路西段是稠密的居民区,设有“古物市场”,四周摆小摊、开小铺的小商小贩比比皆是。前来购物的市民,外埠做生意的商人接踵而至。4月12日上8时许,又响起了防空警笛声,转眼间,美军B-29型飞机共31架,黑压压地飞抵三马路西段上空,雨点般地往下投弹。古物市场一带顿时黑烟滚滚,随着一声巨响,一排排民房随即倒塌,被炸死的尸体飞出几丈远,伤腿断臂的群众的惨叫声,失去亲人的孩童的号啕声凄惨悲痛。 <br /><br />32岁的壮汉子王德禄,在奔往防空壕的路上,被美机的炸弹片穿透肚子,肠子从两侧直往外淌,当即死去。刘家豆腐房的刘桂英一家7口人,一下子被美军飞机夺去了4人的生命,她的父母、嫂子和不满周岁的小侄女活活被美机炸死。居民黄应山的老母亲,被美机炸塌的房屋压在底下,活活憋死。居民孙淑兰的头部被美机弹片划了个大口子,鲜血直流,缝了20多针,险些丧命。这次轰炸,美机共投弹110枚,炸死居民28人,炸伤370人,毁掉民房500余间,旧货摊床137个。徐忠友老人回忆说:“从美国鬼子侵略到停战这3年间,俺们安东市,特别是镇兴区一带的老百姓成天提心吊胆,白天上山,晚上回来看看,三马路600多户,几乎家家白天无人敢呆。美国鬼子的滔天大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俺还算万幸,人家那些失去亲人的人的日子就更难熬啊!” <br /><br />1953年5月10日,午夜11时许,突然响起了警报声,正在熟睡中的居民,慌忙爬起来,迅速弃家奔向防空壕。只听阵阵沉重声响越来越近,紧接着就是美机投弹的爆炸声。强大的气流,将附近居民家的玻璃震得横飞,房屋倒的倒,塌的塌。镇江山大桥前后、左右及附近不少树上、电杆、桥栏杆上,都挂有被炸死者的内脏、肢体和带发的脑壳。目睹这血迹斑斑的现场,观者没有不落泪的。这次美机投弹34枚,炸死居民、铁路职工及其家属39人,炸伤44人,炸毁民房67栋,以及铁路设施器材等,折合旧人民币近百亿元。(完) <b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3:02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