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时事解读 欧盟表示台当局终止“国统”是“挑衅” <br /><br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2006年3月1日 <br /><br /><br /><br /><br /><br />欧盟表示台当局终止“国统”是“挑衅” <br /><br />【布鲁塞尔消息】 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的发言人克里斯蒂娜今天表示,台湾当局领导人宣布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是“挑衅”行为。 <br /><br />克里斯蒂娜当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宣布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是“挑衅”行为,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br /><br />克里斯蒂娜说,海峡两岸应着眼于建立互信,而不应损害这种互信。 <br /><br />国统纲领”适用是“挑衅”行为,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br /><br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为,欧盟的这个表态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同是欧美文化体系的欧盟、同样对“汉语词汇”不那么熟悉的欧洲人、对陈水扁将“废统”改成“终止国统”的语义理解、不仅没有品尝出一点儿“冻结”的味道、更是将其直接划之为“挑衅”行为。 <br /><br />●“大西洋两岸”对同一件事情出现“理解”上的巨大差异,说白了还是因为“中东形势太紧” <br /><br />相对于华盛顿对陈水扁“终止国统”的“充分理解”,“大西洋两岸”在同一件事情上表现出“理解水平”的巨大差异,说白了,还是那句话:中东形势太紧张了!因此、就是出于各自自身的战略利益、在与“中欧俄”核心利益相关的任何一件事情,东方评论员会议主席团,“中欧俄”都有必要“相互充分理解、彼此密切协调”。 <br /><br />●我们之前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观点 <br /><br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一再强调,在整个中东问题上、特别是在伊核问题、“中欧俄”是个“同远大于异”的“小团体”,且在处理伊核问题的工作中、有着非常明确地“分工”。 <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欧盟在价值观上与美国类似、在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在能源上对中东极端的依赖、但在可调用的“硬实力”上、在地理位置上、都有着天生的“硬伤”、这些,注定它会主要凭借其与美国在宗教、意识形态上的良好沟通、与在中东和平进程上的不遗余力、凭借“软实力”游走在中东问题之中、穿梭于伊核问题之上; <br /><br />而“中俄”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特别通过伊朗与巴基斯坦、印度“这三个观察员国”所取得的“地理便利”、以及“中俄”自身就有的美国不能为所欲为的强大军事实力、还有本身都能提供伊朗“继续强硬下去”所必需的、从政治、军事、到经济上的“各种元素”,这些,也注定了“中俄”将会主要凭借其“硬实力”出现在中东角力场上。 <br /><br />●华盛顿“外交转型”政策的重点攻击目标 <br /><br />与此同时,东方评论员还想指出的是,“中欧俄”在中东“软、硬实力”上的不均衡、以及各自在全球“具体利益追求上的”固有差异、自然会产生某种利益取向的“不均衡”。 <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利益取向上的”不均衡,一度就是赖斯搞“转型外交”的理论根据,也是华盛顿“外交转型”政策的重点攻击目标。 <br /><br />事实上,这种“不均衡”在巴以问题、伊拉克问题上就表现得非常明显,我们甚至观察到赖斯的“转型外交”、曾经一度因“美国人愿意尝试着用以伊拉克政治重建为代表的中东民主计划、去和欧洲人交换以巴以和平为代表的中东和平计划”而颇有成效。 <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交换方式非常直白,既“以欧洲人认定自己能赢的的伊拉克民主进程、去交换美国人认定自己能赢的巴勒斯坦民主进程”。结果就成了今天这幅欧洲人如愿地“赢了”“自信能赢的”伊拉克民主进程,美国人却一度“不想认账”的场面;同时、美国人却失望地“输了”“自信能赢的”巴勒斯坦民主进程。 <br /><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