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zt<br />作者:久知堂堂主 <br /><br />1月14日,是2006年全国硕士招生统一考试的第一天。今年全国研考报名总数为127.5万人。去年,报考人数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17.28万人。而今年,考生又增加了10万多人,表明“考研热”持续升温。(见1月15日中新网) <br /><br />无独有偶,1月14日,又是2006年度“春运”的第一天,数以亿计国民的回家之路从这一天开始。据铁道部门预计,春运首日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330多万人(见1月15日 新华网)。 <br /><br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与“春运”同一天进行,是巧合,却也暗合。 <br /><br />据相关统计,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在338万左右,今年考研报名人就占应届大学毕业生的1/3!当然,这些报考者并非都是应届毕业生,但也足以说明考研几乎成为大学毕业生的首选了。20多年前考大学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再次在硕士研究生考试上重演! <br /><br />众多大学毕业生放弃就业,选择考研,继续深造,似乎是好事,其实“虚胖”掩盖不住“营养不良”的现实,表面繁荣背后是教育质量的滑坡,“大跃进”式的急功近利最终会毁掉教育本身。 <br /><br />一方面,许多考研者的目的就不纯。有些人是因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找不到好工而被迫再回炉“换牌”的,读研无非是为了谋取一块可以卖个好价钱的招牌而已,;有些人则纯粹是为了“镀金”,拿文凭当作一种炫耀的身份。当精英教育异化为求职教育,沦落为附庸风雅之举后,研究、做学问也就成为可有可无的附庸,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成绩造假……等等也就层出不穷。 <br /><br />另一方面,硕士研究生教育“大跃进”也使高校患上“急躁症”——些大学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于是出现后勤处长也是博导的咄咄怪事;一些大学一位导师带了几位,甚至几十位研究生,学生在3年时间里和导师见面的时间都屈指可数,遑论亲临指导、教诲;有的导师把自己的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去赚钱,甚至是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的同谋;有的导师收受学生贿赂,以权谋私,甚至是谋色…… <br /><br />具有讽刺意识的是:左手是研究生教育大面积扩招,研究生数量骤增,右手却是我国大学在国际中心期刊的论文发表量的持续走低,科技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 <br /><br />“春运”是中国人的一场劫难,当旅客大大超过交通部门的运力时,旅客应享有的福利、权益都无从淡起。同样,考研人数爆棚,研究生教育“大跃进”也不是幸事,长此以往,中国的精英教育前景堪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