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醒认识中国和美国各自的战略现实和战略需要,是解开中美经济关系迷雾的关键。 <p> 文 / 本刊记者 王健君 刘新宇 </p><p> “人民币如果不升值20%,就要让国会通过对中国输美产品课以27.5%的关税的法案,是一种病态的设想。” </p><p> “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国的主权行为。” </p><p> 10月17日在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闭幕时,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说出的这番言辞,让全球的财经观察家们跌碎了眼镜。这场事先被国际舆论渲染成美方挥舞贸易和汇率“大棒”、剑拔弩张要与中方玩PK的会谈,最终却上演为一场满是谅解气氛的“和谈”。 </p><p> 对于斯诺等众多美国财经高官此次表现出的态度转变,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这暗示着“美国对华经贸政策正在出现新的重大变化”。对这个细节,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张宇燕也给予了深刻关注,他从中美经济关系乃至大国战略的高度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近期从各种信号可以看到,美国的决策层和精英层基本上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对美国而言,中美关系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对待中国。”作为中美战略博弈的主战场,中美经济关系因此灵敏地反映出这种大国战略决策的变化。 </p><p> 近年来,中美经济内容的曲折坎坷和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按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研究中心主任肖炼为《瞭望新闻周刊》做的解释,根本上讲是中美大国战略博弈的直接反映,“中美关系的总体评价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因此,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而摩擦和合作并存也因此成了中美经济关系的主题。” </p><p> 但随着“9罚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