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日摩擦的西方视角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5-12-27 16:1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日摩擦的西方视角   
<br>[如苍生何] 于 2005-12-27 14:20:28上贴
<br>
<br>--------------------------------------------------------------------------------
<br>
<br>中日摩擦的西方视角
<br>
<br>文章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br>
<br>今年以来,关于中日关系的报道开始经常占据英国报纸的国际版版面,记者的很多英国同学都开始纷纷问我一个问题:“中国和日本怎么了?”
<br>
<br>许多在英国的中国人都很奇怪,“为什么他们要问这个问题,中国和日本之间一直都有矛盾啊,并不是现在怎么了”。
<br>
<br>西方偏见
<br>
<br>战争已经过去了60年,中日之间的恩怨仍然未了。这在很多西方人看来显得有点莫名其妙,因为在他们看来,当时杀害他们长辈的德国人已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原谅,那么为什么中国和日本之间仍然要为了这些问题而争吵。
<br>
<br>记者的一个德国同学问我:“大家现在应该和平相处,难道再来一次战争才符合中国的利益吗?”
<br>
<br>事实上,在中日问题上,西方人并不是很了解那段历史,他们的历史课本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描述重点在于欧洲战场,而对日本的侵华战争只是草草带过,很少介绍关于南京大屠杀、731部队以及“三光政策”的内容。
<br>
<br>英国战略和平协会的现代史专家皮特·阿纳姆告诉记者,西方人对中日在二战中的史实认识很少,他们也不清楚为什么中国人始终抓着日本不放,他们没有进行对比,他们不知道德国总理曾经在波兰下跪,向犹太人谢罪,而日本的首相虽然几次口头“道歉”,但是却反复参拜供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br>
<br>“如果德国总理去参拜希特勒的纪念馆,那么西方世界将掀起很大的波澜,所以中国人应该通过一些文化方面的途径来告诉世界当时发生了什么,光是外交上的抗议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br>
<br>阿纳姆对记者说:“因为日本的开放比较早,人们对日本人的印象其实还不错,再加上中国的体制和西方有所不同,所以很容易就会造成一些很偏激的看法。”
<br>
<br>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瑞典的报纸也开始广泛关注中日问题。一位瑞典留学生对记者说,“我和你比较熟,听你讲过很多过去的故事,但是瑞典的报纸并不这么看,他们很多时候是偏向日本的。他们一再看到的是中国人DIZHI日货,袭击日本领事馆。所以他们觉得中国人是不对的。”
<br>
<br>要避开最难的问题
<br>
<br>在很多西方人看来,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阶段式的。在这个阶段,人们看到的是一个DIZHI日货,袭击日本大使馆的中国。
<br>
<br>独立的国际危机组织在最近发表的一份建议中提到,“没有中国的支持,日本就不能实现其进入安理会的抱负。中国的目标是让世界接受它的和平崛起,而抗议者袭击日本领事馆的场景损害了这一目标”。该组织主张在中日发展的进程中,将合作和矛盾分开来看。它认为,东北亚是世界一体化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日本、韩国和中国不应坐等该地区最困难的问题有了解决办法,三国之间才在其它领域取得进展。”
<br>
<br>事实上,这个组织的声音代表了许多西方国家民众的中立声音,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中日韩之间一定要把历史问题作为合作的前提,而这正也是日本方面的思路,小泉政府一直在试图推进经济合作的同时,绕开政治问题。
<br>
<br>国际危机组织主张日本设立一个公共基金,援助仍然在世的日本战争罪行受害者,为日本战亡者修建一座新的纪念馆,作为官方参拜靖国神社的替代场所。此外,在发表赞扬或为日本的殖民掠夺开脱的言论方面,日本还应让内阁成员加以节制。
<br>
<br>但是东方人的思维和西方人的思维是不同的。日本东洋学园大学的教授朱建荣表示,中国一直要求日本干干净净地解决历史问题,除了感情因素外,可能主要还是出于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疑虑。此外,似乎还有一种中国式“治病救人”的善良意识,期待日本能够像德国那样有大国胸怀,“尽快解脱历史包袱”。
<br>
<br>但是,他也指出,这在目前来说是不可能的,日本从来就没有一个大国的心态,所以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通过别的办法。
<br>
<br>对日本的敲打刚刚开始
<br>
<br>于是,很多人想到了美国,事实上,相比过去,美国人对于中日问题的关注开始与日俱增,并且也逐步认识到日本一直以来的拒不认错的态度并不可取。
<br>
<br>有报道说,在今年11月布什访华时,中方也向布什提出了靖国神社问题。此后,美国方面开始呼吁日本在靖国问题上走出让邻国满意的一步,但是至今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人们相信,如果美国愿意加大敲打日本的力度,则问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br>
<br>而西方的一些媒体目前也开始敲打日本。《纽约时报》在自民党获取胜利之后,发表社论指出,“自民党在选举中获胜,说明日本民众容忍了小泉首相愚昧盲目地拥护军国主义这一日本传统。小泉首相参拜供奉着军国主义者的靖国神社,追求更加强硬的军事政策,让亚洲的全体舆论为之提高了警惕”。
<br>
<br>这篇社论认为,现在的日本仍然残存着军国主义传统,恪守这个传统是“愚昧和盲目”的行为。说小泉首相的安保政策均为“军国主义”的体现,是让整个亚洲高度警惕的军事政策。
<br>
<br>日本的《产经新闻》评价说,该报不但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完全赞同中国的主张,而且还对建立在日美同盟基础上的日本安保政策以及大多数日本国会议员赞同修改宪法等问题提出了异议,认为目前的日本已经具有“危险的军国主义倾向”,指责日本和不信任日本的姿态异常鲜明。 (国际先驱导报伦敦特约记者李可、记者李若非报道)
<br>
<b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
发表于 2005-12-27 18:27:06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  这多多少少有点让人想起了一战后德国,英国,FaGuo为了各自的目的而签订的"洛迦诺会议\",英国政府的放纵以及张伯伦的无能还有白里安龌龊的外交能力使得史特瑞斯曼的\"顺从"政策得以加速德国的复苏,而史特瑞斯曼的死去,加之经济大萧条使得西特勒能够独*德国.
<br>     如今的美国为了一已私利,犹如当年的英国政府,放任于日本的复苏做大,总有一天会自食其苦.而我国政府则应当以当时的FaGuo政府为警,在外交政策中不能授人以柄,不能为了遏制而遏制.引起各国的误解,应是一种积极的互动的向前看的态度来处理两国关系.</fo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04:3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