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的感恩情节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19 01:4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font size="3">前日无事,翻阅一杂志,偶见一短文,大意如下:在日本一青年投考某国家机关,成绩下来后,分数不够,未被录用,绝望至极欲自杀,幸被家人救起。正在此时,传来消息,原来是该机关的计算机出现错误,该青年的真实成绩名列榜首。正在由悲转喜之际,又传来消息,说是机关闻听该青年由于未被录用而欲自杀,觉得心理素质太差,不适合在该机关工作,尽管考分很高,也不予录用。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德国,最终结果是该青年的父母认为机关的工作作风不够严谨,会耽误自己儿子的前程,因而决定不让儿子到该机关工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的结果却是全国各地的名律师闻风而来,游说青年以精神受到重大创伤为由起诉,向该机关索赔。判决结果是该机关给予青年巨额赔款。而当事情发生在中国时,其结果是青年的父母买了一块匾额,跪倒在机关的门口,感谢该机关救了他们儿子一命。文章虽短,却也描绘出不同国家国民的心态意识,其中更是精辟地勾画出了中国人的感恩情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span><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r /></font></font></span><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所谓感恩情结,说白了就是一种奴性情结,其基本表现是,本人对他人尤其是一些威权机构所为的不应该做的事情或者本应是份内的事情没有做好,却抱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感恩心态。当然,这里的本人主要指弱势群体。中国人的感恩情结古已有之,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皇帝对臣民操有生杀大权。但每当皇帝对感于冒犯天威的臣民进行杀戮时,被杀者不但不表示稍稍的不满,反而要高呼皇恩,好象被皇帝杀头是件多么荣幸的事情。如果说自己被杀而不感反抗是因为怕连累家人,那么被诛九族时没什么后顾之忧,应该做一回好汉了吧,可他不干,还是要感恩,率领全家即将被屠戮的南女老少高呼皇恩浩荡。真是令人扼腕。如果说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封建社会的皇帝对臣民具有绝对处置权,那么在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似乎不应再出现,但事实绝非如此。如果本文开头的故事还带有调侃意味的话,而下面我所要讲的则绝对是真实发生的。在东北某地,一农民被控强奸杀人,但他死不认罪,而法院也似乎对此案感到有点棘手。最后在证据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将该农民判了死缓,后改为无期。十多年过去了,在此期间,监狱中的农民及他的家人不断地申诉却都没有下文。直到后来公安机关在破获另外一起案件时,犯罪嫌疑人供述出他才是这件强奸杀人案的元凶,此案才真象大白。事后,该法院宣布农民无罪释放。而此时,那位在监狱中被白白关了十多年的农民,不但没有向使他蒙受不白之冤的法院追究任何责任,反而率领全家高举一绣有&ldquo;当代青天&rdquo;的锦旗跪倒在法院门口,感谢法院为其申冤,而全然忘记当初正是这家法院把其送入大牢。感恩情结在这位农民身上再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我是在一家专业性很强的法制类报刊上读到这则新闻的,当时的感觉就是&ldquo;哀其不幸,怒其不争&rdquo;,而文章的作者对此持一种却褒扬的态度,似乎感到这样的结局是皆大欢喜。如果说这位农民&mdash;&mdash;社会的弱者,身上存有这种感恩情结尚情有可原的话,作为媒体的报纸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则是不可原谅的。<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span></font></p><span><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r /></font></font></span><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感恩情结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历史的原因。历史上,尽管孟子等思想家认为&ldquo;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rdquo;,但这种观念似乎并未为被统治者接受。他们所欣赏的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ldquo;君君臣臣父父子子&rdquo;&ldquo;君为臣纲&rdquo;,以及由此所衍生出来的&ldquo;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rdquo;。因此,对于统治者所做的任何行为,平民百姓只能感恩,而不能有丝毫的异议。尽管,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农民不堪统治者的压迫而发动的起义,而一旦起义胜利建立起新王朝之后,又形成了新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他们之间只能又重复着前朝同样的故事。在这种体制下平民百姓头脑里所产生的只能是&ldquo;草民意识&rdquo;,而绝不会是&ldquo;公民意识&rdquo;。二者的最大区别:前者是专制的产物,而后者是民主的结晶。<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span></font></p><span><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r /></font></font></span><p><font size="3">感恩情结产生的第二个原因是现实的原因,实质上应是历史原因的延续。中国社会虽然经历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并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也已经五十多年,但两千多年的封建习俗的积淀毕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消除的了的。况且我们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与法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并没有占据应有的地位。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国家执法机关,尤其是一些威权机构的意识之中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将自己视作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机构,而是将自己凌驾于社会之上,公仆成了一句空话。与此相适应,作为&ldquo;主人&rdquo;的社会大众也没有真正享受主人的待遇,在他们心底恐怕也从未把自己当作主人看。并且,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国家机构似乎都没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纳税人与被供养者的关系。有一位留美学者留学归来后曾经谈到他在美国街头遇到的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情:一位美国警察在追辑逃犯时因为行动不力而遭到一位老太太的当众训斥:&ldquo;你们警察拿着我们纳税人的钱究竟都干了些什么,难到我们纳税人交税就是为了供养你们这些酒囊饭袋吗?&rdquo;而警察被训得面红耳赤,却也不敢作任何反驳,只有低着头唯唯诺诺,乖乖听着的份儿。我们姑且不论老太太的训斥是否过于刻薄,单单在这里所表现出的极强的纳税人意识就令我们钦佩不已。然而这种事情的发生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中国的老百姓见了警察之后或者是远远的地躲到一边,或者是下跪谢恩,何谈以纳税人的身份去责怪警察执法不力<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span></font></p><span><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r /></font></font></span><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感恩情结产生的第三个原因是媒体的作用。这一点本文在前边实际上已经提到过。我们无论在报纸还是电视上都不止一次地见到过这样的场景:某地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当地群众的奋斗下,终于击退了灾魔,把损失降减少到最低限度。当记者采访某位受灾群众时,他总是(请原谅我用&lsquo;总是&rsquo;一词,因为事实如此)噙着热泪说:&ldquo;感谢政府,是政府救了我全家。&rdquo;而从来没见过媒体报导过任何人对政府的救援行动提出任何的不满与指责。我们不妨作一下对比,一九九五年的日本神户发生了大地震,是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发生的最严重的天灾。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迅速采取了救援措施,其行动效率之高连中国派往采访的那些见多识广的记者都赞叹不已。而我们从新闻媒体上却从未见到过有哪位日本国民对政府表示过感谢或赞赏,相反,有的只是批评和不满。我认为,媒体作为社会新闻的传播者与评论者,有义务将国民人格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引导,切不可为了迎合某些当权者的需要而进行误导。而我们的媒体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够。<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span></font></p><span><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r /></font></font></span><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感恩情结产生的危害是巨大的。首先,它不利于对党和政府的监督。笔者认为,无论作为一个执政党还是一级政府,它所需要的是批评和监督,而决不是应当是鲜花和赞歌。因为它们不同于作为自然人的个体,作为个体,赏识或鼓励可能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而作为政党和政府,感恩和赞歌只能使其陶醉于盲目的自满之中而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而批评和监督则是给它们的最好的清醒剂。尤其在我们国家,国情不允许我们存在反对党,那么对执政党的监督则应当是更多的来自于民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span></font></p><span><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r /></font></font></span><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其次,感恩情结不利于培养健康的国民人格。所谓国民人格,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稳定的普遍的心理特征,是一个国家公民人格的总和。作为一种定型人格,国民人格是一种抽象的概化或范畴化,它是从无数的国民人格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又表现于个别的国民人格之中。健康的国民人格建立在高度的自尊之上。有着健康国民人格的人不会奴颜卑膝、摇尾企怜,也不会夜郎自大、目中无人;既不会唯我独尊、自以为是,也不会没有主见、人云亦云。总之,健康的国民人格应当是自信的、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相反,病态的国民人格则表现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放弃责任、逃避现实,最主要的是卑下、盲从和无主见。而感恩情结导致的直接恶果就是病态的国民人格。如果说国民人格决定国家命运的话,则感恩情结的巨大危害不言自明。<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span></font></p><span><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r /></font></font></span><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克服赶感恩情结的利器有两个,即民主与法治。尽管是老生常谈,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并非易事。&ldquo;民主&rdquo;一词从&ldquo;五四&rdquo;运动后传入我国,但直到现在民主的观念也并没有深入人心。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国人似乎并不需要民主,反倒视民主为洪水猛兽,认为民主是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还有一种论调认为东方国家普遍缺乏生长民主的土壤,而民主制在同为东方国家的韩国的巨大成功似乎不能够证明这种论断<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至于法治,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其作为治国方略之一。但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没有法治的传统,百姓心目中的法治意识又很薄弱,所以要建设真正的法治国家,依然是任重而道远。www.owecn.com</span></font></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5-8-23 20:43:19 | 只看该作者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本质啊
bear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发表于 2005-9-8 19:40:4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goodspeed 该用户已被删除
4#
发表于 2005-9-25 14:43:1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23:1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