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现设有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物理电子学、凝聚态物理、生物医学工程五个硕士点,拥有硕士生导师22名,其中有教授17名,副教授13名,博士10名,硕士41名,硕士生导师18名。他们出色地完成了全校繁忙的数学、物理教学任务,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先后有10多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教学楷模”、“九五立功奖章”、“桑麻奖”、“钱之光奖”等模范称号和奖励;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天津市一二等奖多项;带领学生获得挑战杯天津市特等奖;这支队伍积极进取,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近5年发表论文350余篇,有40余篇被《sci》、《ei》、《istp》等索引;带领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比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7项,获天津市一、二等奖多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了二等奖2项。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科研项目和我校其他专业博士生的论文指导工作。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世界银行贷款教育发展项目及其他省级项目多项。
理学院现有实验设备等固定资产,价值500万元,大型仪器有:高速光探测器、光电源器件测试组件、电光效应测试实验系统、固体激光器、激光纵横模测试实验系统、光栅光谱仪、有源光纤器件组合实验、真空管式电炉、纤维图像分析系统、宽带光源、光纤熔接机、示波器(tds3052b)、数控激光切割雕刻机、红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扫描隧道显微镜、微光学平台等。拥有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合成、制备和测试等实验室,为使学生接受系统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训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理学院有具备最新配置的现代化数学实验室一个,可以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良好的上机、上网条件。
专业介绍
应用数学:数学理论的深入发展以及数学在各学科的广泛应用,使得各学科得以迅速发展,也使得应用数学同基础数学一样已成为数学乃至整个科学的基础。我校应用数学硕士点在这个大背景下得以发展并壮大。本硕士点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7名,博士4名,硕士28名,硕士生导师9名。著名泛函分析专家w.kirk(usa)、yeol je cho(krear)、dominguez benavides tomas(spain)和我校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南非科学院院士徐洪坤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先后到我校讲学并与我校数学研究所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2005年12月在我校成功举办的首届非线性算子不动点与变分不等式迭代算法国际会议标志着该方向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本硕士点全体导师全身心投入研究生的培养工作,2002年以来招收了五届研究生,在非线性泛函分析、计算数学、非线性控制、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等方向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目前几乎全部分配在高校任教,近二年毕业的9位研究生就有四位同学在我国数学学报,sci源期刊发表或上网13篇文章,最多的一位在sci源期刊发表或上网6篇文章,数学学报录用一篇,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在我国前二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连续二届获得全国二等奖,显示了其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雄厚实力。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 泛函分析及应用
2. 概率统计及应用
3. 计算数学
4. 代数组合
5. 生物数学
6. 微分动力学研究及应用
运筹学与控制论:最优化理论与应用是一门集理论与实验的学科,几乎在所有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本方向的研究强调密切联系当前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实际,重视理论的严密性和实际中的切实可用性,重视与其它应用学科(如数理经济学、系统工程学、控制论、管理科学等)的交叉渗透以及从实际问题中挖掘新的优化方法。如: 供水系统优化的研究对天津市水资源的保护、使用和再利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非线性控制系统广泛出现于工程技术、自然、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多年来,非线性系统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许多成果。但由于其复杂性,研究成果还远不能满足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的需要。
近年来,本方向的梯队成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10余个,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近150篇,其中10篇被sci或ei收录,培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余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
1、 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
2、 最优化理论与应用;
3、 非线性振动理论与应用。
4、 城市环境系统的优化研究;
物理电子学:物理电子学是我院最早建立的硕士点。物理电子学是近代物理学、电子学、光学、光电子学、量子电子学及相关技术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主要在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激光的发明标志着电子学的工作频段延伸到了光学频段,产生了光电子学、导波光学与集成光学等新兴学科分支,并已成为电子信息科学发展新技术的基础。近年来本学科发展特别迅速,主要研究方向有:
1.超短脉冲半导体激光器件与技术:以光电子技术在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国防科技中的应用为背景,开展新型激光器件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新型半导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的研究及相关激光技术应用研究。
2.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技术:以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对抗等各种光电子信息系统为应用背景,主要开展光纤通信、光电传感技术、光电检测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3.光电子信息技术与系统:以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对抗等光电子信息技术与系统在国防、工业、通信、交通、能源、农业和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为背景,主要开展化合物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传输及处理技术、led白光发射器件、三基色荧光粉、电致发光纤维的研究。
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学学科隶属理学院,多年来该学科一直围绕学科发展的前沿,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开展研究,理工结合交叉,注重把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最新成果运用到材料科学中去,形成了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的显微组织计算机仿真研究、超快激光技术三个各具特色、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为我国的国防、航天、航空、纺织以及其它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方向主要研究宽禁带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器件研究。半导体纳米材料只有组装成特定的结构才能制成器件应用于实际。特别是用于电子学领域更要求其具有长程的有序结构。该研究方向主要采用磁控溅射技术、溶胶-凝胶技术等制备光电功能超薄膜,并研究其光电性质,取得了许多重要科研成果,在nanotechnology,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等杂志上发表了许多重要文章。
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计算机仿真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对钢铁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模拟,达到预测组织和性能以及优化成分和工艺的目的。研究工作涉及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不同条件下的相变特性、动态再结晶行为、显微析出规律和热变形fem仿真研究等。许多研究成果被公司采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超快激光技术方向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在激光光谱和激光技术基础上,开展时间高分辨、空间高分辨、超高灵敏光谱及荧光寿命成像等激光光谱学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开展相关仪器研制及其应用。
目前本学科点正在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是在化学、高分子化学、力学、近代物理学、光学、射线技术、电子学、微电子学、现代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和近代高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在与医学结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絔担膊〉脑し馈⒄锒稀⒅瘟坪涂蹈捶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