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2版)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 组审
主编 陈先达 副主编 杨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第2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章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及相关的基本问题,把握哲学基本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
一、识记:哲学 世界观 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领会: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哲学的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本章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一、识记:物质 运动 时间和空间 劳动 生产方式 意识 社会存在 实事求是
二、领会: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三、应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实事求是的内涵及其哲学依据
第三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本章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掌握实践在现实世界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识记:实践 主体和客体 自在世界 人类世界 人化自然 现实世界
二、领会: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三、应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实质
实践是现实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四章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环节
本章旨在说明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基本思想。
一、识记:联系 发展 规律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辩证否定观 系统
二、领会:量变与质变及其关系
肯定与否定及其关系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含义和意义
辩证否定观及方法论意义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
三、应用: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说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与发展的关系
系统论和矛盾论的关系
第五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本章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握认识的本质及其过程。
一、识记:认识 直观反映论 能动反映论 信息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 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真理标准 价值 价值评价 真理原则 价值原则 辨证思维方法
二、领会: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理解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关系
价值的客观性与价值的主体性
三、应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的意义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关系及其意义
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历史观的本质,把握社会的本质、特点与结构。
一、识记:社会意识 社会有机体 社会机构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经济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阶级 国家 意识形态 文化 文化结构 文明和文明形态
二、领会: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科学技术是现代第一生产力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
三、应用: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和功能与文化建设
社会文明的形态及其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