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 政治的性质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
一、什么是政治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
1、政治博弈的要素
2、政治博弈的规则
3、政治博弈的类型
三、政治的地位
1、维护社会秩序
2、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
3、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
第二节 政治学
一、什么是政治学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2、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政治学的范围
1、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2、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四、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历史学途径
2、社会学途径
3、经济学途径
4、制度与法律途径
5、现代西方政治学的一些研究方法
第二章 政治权力
第一节 政治权力及相关概念
一、 政治权力的概念
二、权力政治的作用方式
三、政治权力的类型
1、强制性权力
2、功利性权力
3、操纵性权力
4、人格型权力
四、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五、政治权力的基础
1、武力
2、财富
3、技能
4、动机
5、知识
6、制度基础
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分配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分配
第二篇 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的定义
第三章 政治文化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内涵
一、政治文化的概念
二、政治文化的内容
1、政治认知性成分
2、政治情感性成分
3、政治评价性成分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类型与功能
一、政治文化的类型
1、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2、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二、作为新型政治文化的社会资本
1、社会资本的定义
2、社会资本的作用
3、社会资本的特征
三、政治文化的功能
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3、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4、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第四章 意识形态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涵义与特征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1、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
2、曼海姆对两种范围意识形态的区分
3、韦伯的信仰体系
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1、现实性
2、总体性
3、阶级性
4、相对独立性
5、依赖性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
一、马克思主义
二、民主社会主义
三、新自由主义
四、新保守主义
五、社群主义
六、民族主义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一、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二、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1、保护团体内部团结和稳定性
2、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
3、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
4、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5、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
三、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意识形态的特征与经济增长
2、意识形态变革的滞后性及其影响
3、意识形态的变革方式与经济增长
第五章 政治社会化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及特点
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3、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体与功能
一、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体
1、家庭
2、学校
3、同辈团体
4、工作场所
5、大众传播媒介
6、裑偌捌渌位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