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7 09:0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于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本学科所属的一级学科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本学科所属的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确认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近年来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航海动态仿真和航运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有船舶运动建模与仿真、船舶运动控制、航海模拟器中的实时视景生成、雷达模拟器、网络化的海上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综合船岸信息系统、现代化船舶导航设备的集成等。先后研制出小型船舶操纵模拟器、雷达避碰模拟器和多本船大屏幕投影视景船舶操纵模拟器。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对我国航海模拟器市场的垄断,从根本上改变了高品质航海模拟器只能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并正在开辟国际市场。除航海模拟器的研制与开发外,本学科还开展利用模拟器进行海事分析,海难救助方案的论证,港口工程论证,船舶操纵性能及船舶操纵方案等应用研究。
本学科所依托的航海动态仿真与控制实验室,1999年被交通部认定为部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一个在航海和轮机仿真控制领域中进行系统性高水平科研的大型综合性实验室,实验室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我国海运、造船、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等部门提供先进的实验平台,同时作为各学术梯队的科学研究及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进行科研和教学的一个重要基地。
近5年来,本学科教师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检索100余篇,出版智能控制、船舶系统仿真等方面专著15部。

航海科学与技术(082320)
“航海科学与技术”是大连海事大学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下设的二级学科,具有“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授予权。学科行政隶属于“航海学院”, 师资力量雄厚,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多人被聘为海事部门的相关专家。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0余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0余人。
学科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为海洋船舶驾驶专业,1998年改为航海技术专业,是我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也是“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学科特色鲜明,在船舶操纵与避碰、船舶运动与控制、船舶数学模型建模与仿真、航行信息系统、航海智能技术等方面较为突出,研究方向包括:1.船舶航行信息系统;2.航海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3.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4.船舶操纵与通航环境分析;5.航海智能技术与系统;6.船舶避碰理论与技术;7.船舶货运理论与技术,等等。
学科各种实验设备先进,科研实力雄厚,多年来承担了交通部、港航企业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院校博士学科点基金项目多项。近年来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的有100余篇),出版相关专著多部。
学科非常注意加强国内外合作,与日本、韩国、挪威、瑞典等国外和港台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与上海海事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内著名航运企业、海事部门有着全方位的合作关系。

轮机工程(082402)
轮机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建设学科,是我校“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本学科已为国内外航运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成为水运交通领域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摇篮。
轮机工程学科现有轮机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轮机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轮机工程学科自1960年就开始了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工作,1981年1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评为交通部重点学科,1997年本学科的硕士学位教育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唯一地获得了英国皇家工程师学会认可并注册。
轮机工程学科各学术梯队成员的年龄、学缘、学历层次结构合理,拥有相对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跟踪国际航运最新发展和国际海事组织(imo)最新动态,拥有交通部重点学科带头人、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省部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现有教师中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海上运输的可靠、安全、高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与保障,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学科的研究重点在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主要侧重于船舶动力装置系统设计优化、振动监测和减振隔振设计、综合节能及环境经济性、故障诊断的预测预警技术、轮机自动化及智能化、轮机仿真技术及船舶轮机防染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海洋化学(070702)
海洋化学学科下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海洋系。海洋系成立于2005年,拥有海洋化学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是海洋化学硕士的首次招生。本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交通部“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学科。海洋系现有专任教师38人,平均年龄38岁。其中28人拥有博士学位,有13位系海外归国专家和学者。现有教师中教授16人,副教授10人,另有学校聘请海洋及其相关领域的兼职教授10人。
本学科的研究领域属海洋化学范畴,设有海洋环境化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洋环境生态学及海洋环境遥感等学术方向。目前主攻基础理论、海洋资源、海洋同位素化学、海洋工程技术、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环境遥感等7个方面的研究。
自筹建学科以来,学院海洋系教师先后参加了海洋科学领域的国家专项“126”和“908”课题研究,国家“863”、“973”项目,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科技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部委委托的较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项目20余项,专任教师发表过海洋科学sci和ei检索论文60余篇。
本学科专业重视海洋化学领域所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海洋科学及海洋工程相关领域具备从事海洋工程、海洋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高级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开发人才。

生物物理学(071011)

生物物理学学科硕士点是环境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于2005年获得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10月,是交通部“十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研究所之一,拥有现代化的研究设备和交叉型的师资队伍,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国防科工委民用航天、国家基金委和大连市科技攻关等近十个科研项目。环境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整合了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相关师资和研究条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有害环境的监测分析和数据库构建;2) 环境引起模式生物材料改变的系统生物学研究;3) 环境诱变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4) 环境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开发。
目前,生物物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8名硕士生指导教师,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2名,分别在空间生物学效应对遗传变异的影响、空间环境诱变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生物信息分析检测技术、空间辐射评估系统、纳米污染的生物学修复的分子机理、蛋白质的折叠机制及结构和功能预测、海洋生态毒理学等7个研究方向下培养生物物理学硕士研究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0)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含“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环境科学”于1996年获得硕士招生资格,“环境工程”硕士点于2003年开始招生。同时学科具有“环境科学”博士授予权,是辽宁省和交通部重点建设学科。指导教师中教授15人,副教授11人,其中有20人具有博士学位,留学归国人员9人。有5人次分别入选国家和辽宁省“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经过十年发展,形成了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监测评价、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规划管理、环境信息等具有交通与海洋环境保护特色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梯队。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项目1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为各海事部门、港航企事业、海洋部门等单位进行技术开发服务和成果转化项目15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000万元,在各级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3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2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0809)是大连海事大学的优势学科, 从1962年大连海运学院成立船舶无线电导航专业算起,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我校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史。该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该学科学生将学习数字、模拟、线性和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理论和技术,光电信息处理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现代信息与通讯网络的理论与技术等。毕业后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科学研究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电路与系统 (080902 ),物理电子学(080901)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的研究也在积极建设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依托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立的国家工程中心和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的重要依托。
电路与系统下设应用电子技术和电子线路多媒体仿真技术两个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子电路,电网络理论,滤波器设计,生物信号处理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研究。该方向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目前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物理电子学下设光电信息检测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二个研究方向,经过“211工程十五期间”建设,人才引进建立起来的新的学科增长点,我校物理电子学研究已经取得多项科研成果,目前其学术梯队整齐,科学项目充沛,承担国防工程研究项目多项。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研究内容有微波技术与天线,电磁理论与技术。在微波技术和微波通信方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非对称共面波导和椭圆波导:海岸电台天线和船用天线的研究是本方向的强项,保持着国内领先的地位。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依托的专业是早在1960年就建立的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导航两个专业,这是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建立较早的专业,1977年更名为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下设两个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点建立于1986年,硕士点建立于1981年,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建立于1997年。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交通部和辽宁省的重点学科,具有雄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础,具有 “交通安全与通信技术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基地”和“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托这些实验基地,建立了交通电子、卫星导航、移动通信、信号与图像处理、光电信息工程、电路与系统、天线、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等研究所。该学科具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具有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17人,副教授2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还有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国外大学博导3人。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在水上交通领域具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和能力,既具有电子和通信技术基础,又精通水上交通专业,是本学科的一个突出特色,具有国家和交通部的特聘专家。近5年,本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辽宁省、交通部、教育部、总装备部等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4000多万,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200余篇。

法学(030100)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是1998年由大连海事大学市砙梅ㄑг河虢煌ㄔ耸涔芾硌г旱墓屎J伦ㄒ岛喜⒍伞8醚г合钟涤蟹ㄑб患堆Э扑妒垦皇谌ǖ慵胺伤妒孔ㄒ笛皇谌ǖ恪⒁桓龉史ㄑР┦垦皇谌ǖ恪J侨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1 22:39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