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亚福
最近,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的李小平(网名“半个诗人”)在网络上发表了很多篇人口文章,提出了如下的观点:“中国长远的人口数量控制目标应大致定为:1) 在2100年将人口总量降到8-10亿,力求8亿;2) 在2200年将人口降到3-5亿,力求3亿。”为了论证大量减少中国人口的“好处”,他运用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证手法。下面归纳一下他在文章中比较常用的“三个绝招”:
第一招:精心选择国家。本来,世界各国中,富裕的国家既有人口密度大的,也有人口密度小的;贫穷的国家既有人口密度小的,也有人口密度大的。然而,在“半个诗人”文章中所举的例子中,凡是富裕国家,就选人口密度小的;凡是贫穷国家,就选人口密度大的。他把人口密度小的富国(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与人口密度大的穷国(例如印度、孟加拉国)进行比较,于是他就得出结论说:人口少才容易富裕起来。他举例说:“孟加拉人口1.35亿,澳大利亚不到2千万,其国土和耕地面积分别是孟加拉的53倍和7.2倍。孟加拉人均收入只有几百美元,澳大利亚则上万美元;按平价购买力计算,也只及澳大利亚的五分之一,人多何益?”
这一招是很拙劣的,只能骗一些对世界地理知识一窍不通的人。要反驳“半个诗人”的这一招其实也很容易,按照“半个诗人”的逻辑,我们可以假设:有另一位“半个人口学家”把人口密度大的富国(例如日本、德国)与人口密度小的穷国(例如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进行比较,能不能得出结论说:人口多才容易富裕起来?
第二招:地里能自动长出钞票来。李小平说:“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人口经济情况相比,日本人口从长远看应该至少减半。即便日本经济不再有任何增长,人口减半也可使人均GDP提高一倍”。按照李小平的“人口减半可使人均GDP提高一倍”的逻辑,如果美国人口减少一半,是不是人均GDP也可以提高一倍?如果美国人口减少到原来的1/4,是不是人均GDP继续提高?如果美国人口减少到原来的1/10,人均GDP是不是比原来提高很多倍了?然而,假如美国人口真的减少到现在的十分之一,美国不过是另一个加拿大而已。而加拿大的人均GDP还比不上美国。
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上七个主要发达国家(简称“西方七国”)的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按国土面积的排列次序为: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按人口数量的排列次序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其中法国、英国、意大利这三国的人口数量很接近,都是六千万左右。而西方七国的经济总量基本上也是按照人口数量排列的,而不是按国土面积排列的。西方七国之中,加拿大面积最大,但人口排在末尾,所以经济总量也排在末尾。
有人说:“中国的人口数量比美国多几倍,为什么经济总量还比不上美国?”其实,决定一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制度和人口素质,而与人口密度或人口数量没有多大关系。西方七国的经济制度和人口素质相差不大,所以人均收入也相差不大。而中国的经济制度和人口素质与美国相差很大,没有可比性。在人均收入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口数量越多,经济总量越大。我们从上述的事实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假如现在日本人口减少一半,而其它条件保持不变,那么日本经济总量也会减少一半,人均GDP仍然不变。
第三招:说梦话。李小平说:“有些国家可以在老龄人口比例高达40-50%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劳动力真实短缺的问题。”他说这种话有什么根据呢?现在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老龄人口比例也没有超过22%,就已经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了。当然,现在中国的老龄人口比例还没有达到40-50%,所以你并没有100%的事实来反驳他,权当他这句话是梦话而已。
李小平的另一句梦话是:“就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资本对劳动力的潜在替代能力来说,未来100年绝对不会存在劳动力的真实短缺。” 100年以后,现在活着的人基本上都不在人世了,劳动力再短缺,又关“半个诗人”什么事?路易十五早就说过了:“我死后,那管它洪水滔天!”所以,“半个诗人”是很精明的,他说一些“老龄人口比例高达40-50%”以及“未来100年”之类的梦话,让你现在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而“半个诗人”则把这些梦话当成真理,来论述把中国人口减少到3亿的“好处”。就算将来的事实证明“半个诗人”是彻头彻尾错误的,但他都不知到哪里去了,你能奈他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