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天平山,在城西约四十里,距灵岩山北约二十里。天平山山顶平正,因而得名。从东麓登山,半山有亭,亭中有泉,因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本无心水自闲”的诗句,故此泉名曰白云泉。从白云泉向西行数十步,有一石峡。石峡如一块整石,用斧中劈,截然分开,对立如门高陡窄逼,仅能容一人通过。人在石峡之中,抬头仰望,只见一线蓝天而已。过了一线天,山势渐高,在林木的深处,在一处垂直的山石壁的下面,有一小块长满青草的平台。在这块小平台上,靠着山石壁有一间茅草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是什么雅人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结庐而居呢?
??在四年多以前,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带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年来到了天平山,他们就在这一线天后面的小平地上,盖起了茅屋居住了下来。他们是隐者,不大与山民交往,自己打猎采樵为生,有时也下山换些油、盐、茶、米之类。披着晚霞踏歌而行的樵夫、黄昏牧归牛背上短笛横陈的牧童也只能远远地望见那山石壁下的林屋晚烟。这时小男孩已经长成了十四、五岁的小伙子了。可是已经很久没有见到那中年男子。在一年多以前,那中年男子已经去世了。少年人把他的父亲埋葬在了小茅屋后边转角的地方,他还住在小茅屋里,一边守孝,一边练他父亲传下来的剑术。
??这个少年人的名字叫作端木郎君,他的父亲就是那个中年男子叫端木林星,说起端木郎君的爷爷,那就大大的有名了,在弘治年间,正德初年,有谁不知道定边伯端木蔚文呢。
??端木蔚文的好名望是自己挣下的。虽然明朝高皇帝朱元璋推翻了元朝,把蒙古人赶出了中原大地。可是蒙古铁骑一直都是明朝的边患。明英宗皇帝曾在锦鸡栅一役大败,被瓦刺人掳去,瓦刺铁骑直逼京中。明景帝拜于谦为大都督,在紫荆关破了瓦刺骑兵,才保住了明皇朝。弘治早年,端木蔚文是大同总兵,在大同大破瓦刺两万铁骑,后又屡建奇功,才被弘治皇帝封为定边伯。正德初年,皇帝喜爱打猎,游乐,很少上朝。朝堂之上由正德皇帝的家奴司礼太监刘瑾理事。有一次,刘瑾的意见与朝臣不和,发生了严重的争吵。詹事杨芳驳了刘瑾的言论,那刘瑾却是没受过什么教育的,字虽然是认识几个,平日里也是能说的,可是真的理论起事情来他就结结巴巴的了。辩驳是辩驳不赢了,刘瑾老羞成怒睁着两眼喝道:“你算什么东西,配你在朝房之上大嚷。”
??“我不是东西,我是人,是正三品朝臣。我不在朝堂上说话在哪说话?倒是你这个阉竖来多说的吗?”杨芳也大怒骂道。说起来刘瑾的司礼监是正四品比詹事杨芳的正三品职位低。
??刘瑾听得骂他阉竖,触了所忌,脸上立刻涨得通红,竟不管好歹举起手来就是一掌,打得杨芳捂住脸怪叫。刘瑾打了一下还不解气,在朝房之上就要大发淫威,詹事杨芳一介文官,手无缚鸡之力,那里是对手。定边伯端木蔚文看不下去了,就上前挡住了刘瑾。本来这事到这儿也就算了,可是刘瑾失了理智,叫侍卫把杨芳和端木蔚文绑起来。这时朝臣们再也忍不住了一起大哗“太监岂可如此放肆,朝廷的法律没有了。”
??端木蔚文也是怒火中烧,就在朝堂之上与刘瑾大打出手。刘瑾的武功本来也了得,但却不是端木蔚文的对手,没有几个回合就被点中了穴道而倒在了地上。这一下打死老鼠的的人就多了,开始刘瑾还哼哼,到后来竟奄奄一息了。刘瑾被小太监抬回去在床上躺了三天,撑着起来跑到正德皇帝那儿,扑倒在地抱住正德皇帝的双腿大哭。正德皇帝本来就宠信刘瑾,见他这般的悲伤就安慰他道:“你有什么委屈,自有朕替你作主,不必哭到这个地步。”刘瑾要的就是正德皇帝这话,当时刘瑾是东厂监督,就下令给东厂提督丘聚和谷大用杀掉端木蔚文和杨芳,并且要屠掉端木蔚文和杨芳全家。
??
??那天端木郎君像平常一样在书房中读书,突然母亲皇甫锦来到书房叫端木郎君赶紧收拾东西说是要到外公家去。端木郎君虽然没有去过外公家,但在母亲的讲述中,那温柔的江南风情他已是心仪已久了。在母亲的帮助下端木郎君收拾好了行装,与父母一起到书房中向爷爷端木蔚文告别。端木林星当然知道家里边发生了什么事,当端木蔚文要端木林星一家三口远离京城避祸时,端木林星说什么也不愿意,端木林星很清楚那个时候得罪了刘瑾意味着什么。端木蔚文看着坚决不离开他的儿子叹息了一声说道:“唉,就是你们急急地逃出了北京,也不知能不能躲过东厂番子的追捕,而保住端木郎君,为咱端木家留住一条根。”
??端木林星见父亲这样说了才无话可说,开始收拾行李,做出行的准备。行李收拾好了,端木林星带了妻子,儿子来见端木蔚文,端木蔚文慈祥地抚着端木郎君的头说:“到了外公家,要好好的用功,长大了能为国家做点事情。”
??端木郎君虽然还只有十岁,但他也觉察到气氛有些不对,在爷爷慈爱的笑意中,隐藏着一丝悲哀,而父母的眼睛中几乎也蕴藏着泪水。端木郎君被这悲哀的气氛感染了,他拉着爷爷的手说:“我不离开爷爷。”
??端木蔚文笑着说:“君儿乖,到外公那儿去,过两年再回到京城来看爷爷。”
??
??端木郎君与父母一起上路了。
??端木林星先是租了一辆马车向北方赶路。在黄昏的时候到了一个大集镇,端木林星退掉了马车,领着皇甫锦、端木郎君走进了镇上一家最大的酒楼,点了菜,还叫了一壶烧酒。一家三口就在酒楼里吃起了晚饭,端木林星自斟自饮地喝着酒。酒喝了一大半,端木林星突然站起身来走了出去,过了好一回儿才回来。匆匆的扒了两碗饭,结了帐,带着皇甫锦和端木郎君来到了酒楼的后院,那儿已经停了一辆马车。皇甫锦和端木郎君上了马车,端木林星驾着马车,绕着道又向着南面赶路。他赶了一个晚上的车,到了清晨的时候才在一个小镇上歇了,他们就这样白天歇着,晚上赶路。端木林星认为这样可以避开东厂番子的侦缉。明朝的时候,厂卫纵横天下,他们由于是给皇帝办事,不受任何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的约束,再加上全国到处都有他们的探子,还有“买起钱”。所谓的“买起钱”就是一个消息,根据它的重要性而标有底价。任何人只要你向东厂番子提供情报都可以得到这笔钱。因此东厂番子的侦缉效率很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