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定量研究。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1991年考题类型→“个人偏好”)、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1992年考题类型→“无形社会问题”)、电视广告(1993年考题类型→“无形社会问题”)、结交朋友(1994年考题类型→“个人偏好”)、希望工程(1995年考题类型→“有形社会问题”)、健康的身体(1996年考题类型→“个人偏好”)、世界性的吸烟问题(1997年考题类型→“有形社会问题”)、不必要的承诺(1998年考题类型→“有形社会问题”)、生态失衡(1999年考题类型→“有形社会问题”)、商业捕鱼(2000年考题类型→“有形社会问题”)、奉献爱心(2001年考题类型→“无形社会问题”)、文化交流(2002年考题类型→“无形社会问题”)、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2003年考题类型→“人生哲理”)、终点又是新起点(2004年考题类型→“人生哲理”) 、养老问题(2005年考题类型→“无形社会问题”)、青少年盲目崇拜(2006年考题类型→“无形社会问题”)。
2)定性预测:历年大作文的考题有两大类型:a)“无形社会问题”的评析或“有形社会问题”的解决,如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无形社会问题”)、电视广告(“无形社会问题”)、希望工程(“有形社会问题”)、世界性的吸烟问题(“有形社会问题”)、不必要的承诺(“有形社会问题”)、生态失衡(“有形社会问题”)、商业捕鱼(“有形社会问题”)、奉献爱心(“无形社会问题”)、文化交流(“无形社会问题”)、养老问题(“无形社会问题”)、青少年盲目崇拜(“无形社会问题”)。b)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某个有争议问题的利弊分析及个人偏好的陈述或某种人生哲理性的启发,如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个人偏好”)、结交朋友(“个人偏好”)、健康的身体(“个人偏好”)、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人生哲理”)、终点又是新起点(“人生哲理”)。
3)“十一章经”: 2007年考研作文押题班将会分别讲授“无形社会问题”、“有形社会问题”、“个人偏好”和“人生哲理”四种类型的写作策略,最后给出11页左右的背诵文本。近五年内,考研作文从没有逃出过迦思佑每年给的11页纸,故被学员称为“十一章经”。
4)存同求异:迦思佑考研写作押题班有非常大的灵活性,虽然“背诵文本”是固定的,但具体的内容仍然是可变的。理论框架掌握了,核心句式背会了,用什么级别的词汇是可变的。所以,迦思佑学员在考场上写出来的文章是各有千秋。
5)小作文不足为患:2007年考研小作文预测性不是很强,毕竟只考了两年,但把这两年的考题和小作文的局限性结合来看,考题同个人有关的问题可能性最大。所以,把迦思佑给的三四页内容和个人问题相关的背诵文本掌握了就没问题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