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三月份成绩出来到四月十八日去国关院复试,一个多月的努力学习终归泡影,而四月二十二日如赶场般地回到辽大,至二十九日一切成为定局。至此,我的考研生涯结束了。如今谈谈我的感受和体会以及自己的经验,但愿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思考。
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本人29岁,东北辽宁人,初中毕业后进入技校,专业化工机械,三年的学习结束后于98年12月进入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工作,2001年开始在工作业余期间零基础自学英语,并参加高自考考试,专业为英语。2004年基本结束专科学习,辞职后去天津外国语学院旁听法语专业课程,用时两年半时间完成四年的专业学习(由于一些学校的人为障碍,我的学习只有阅读达到了本科水平,听力和口语均不过关)其后开始英语本科的自学,并于2007年末同时取得本科专科文凭。2007年初决定考研并放弃当初所设想的法语专业,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国际关系专业。经过一年的看书,2008年首次考研报考北大,分数为279。2009年报考国际关系学院,分数为380,进入复试后因英语不及格被踢,后调剂至辽宁大学自费。
先说一下自己的建议,
1如果你真的是对这一学科感兴趣,请选择北大,复旦之类的学校,因为这些学校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虽说竞争激烈,且名额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看过了北大的书之后,你才会知道其他学校的东西有多么肤浅,有多么的浪费时间。国际关系是以政治学为依托的专业学科,而国关院对政治学的考量几乎没有。再有国关和国政和学习离不开国关史的学习,而国关史的考量只有在北大才是真正有深度的,像国关院今年的考题,简直就是开玩笑。在学习阶段,无法从政治学和国关史两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到了研究生阶段将是一个十分大的短板。目前一些专业论文的质量很差的原因就是这两个方面的欠缺,看似很好的东西实际上只有理论的堆砌和专业术语的汇集而已。
2如果你真的对这一学科抱有一种崇高的理想,那么请作好心理准备,对书的精细收集和阅读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而长时间的紧张学习难免出现的状态反复也会折磨我们的身体与心灵。至于一次不中的失落更是难以言状的对自己信心的打击。如果你真的有把握面对并战胜这些苦痛,那么,我觉得你的考研之路前途十分光明。
3我的建议是多找几个志同道合的研友,因为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对于书的理解也因人而异,彼此的交流与借鉴对于我们的学习的提高是有相当的好处的。而更重要的建议则是开诚布公的讨论与交流而不是片面的套话和获取。对于学习国关的人来说,政治上手段是大家都有的,你不说实话,别人也不会说,而一来一往,讨论的意义就被各自的小算盘所埋葬了。国关群的大小也有讲究,大群里通常不会有结果,但可以发现彼此要好的人,之后别组小群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功效。以我为例,在辅导班里另组小群是被逼出来的结果,而小群里的人之团结也是我所心向往之的,从井浩,到张蕊,唐博,季新扬,人人都是心心相印的关系。从初试到复试,我们的相互帮助对于彼此的意义很大,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五去其三(唐博倒在初试,而我和井浩倒在复试),但我们的合作关系足以说明合作的道路的重要性。
4多看报纸,杂志,根据学校选择,北大,人大,复旦,国关,都有各自的期刊,选择相应的书来看是相当重要的。
5对于选择学校来说,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应当注重的环节。具体来说,北大的政治制度方向,人大的战略研究方向,南京大学的国关史研究,复旦的美国研究,社科院的综合,外交学院的外交学,清华的国关理论综合研究方向,以及国关院国际政治形势分析。次一级的有吉林大学和辽宁大学的东北亚研究,兰州大学的中亚研究,云南大学的南亚研究等等。针对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的比如要坚持,还有其他的东西,别人已经写过很多,我就不重复了。下面谈我的两次考研的经验。
1关于买书
对于参考书而言,各个学校的各有不同,但在国关史方面,我还是认为北大的书最为全面。如果你想提高你的水平,看北大的最好不过,其它的,无论是顾关福的还是其他的,都差着一个档次。而北大要求的从近代史直到冷战后的范围也比其他学校大多要求战后史的要强,对于历史的了解,可以说国关专业的硬性要求。而对于北大的政治学概论而言,最近我听说已经取消了参考书,不过对于有志于考北大的同志们,往年的书还是重点要看的,而且不能停留在他列的那几本书,像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政治经济学,和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都不能不看。而像《政治学手册》这么偏的书,如果能看到的话,看一下对你的政治学基础也绝对是有加分的。实际上,如何去搜集这些书对非大城市的人而言,的确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我建议除了网络外,也可去当地的图书馆看看,往往有发现,我的政治学手册一书是在天津的旧书市场中找到的,其他的书则是在天津市图书馆看到的。如果你真的对某些书感兴趣而又无法搞到的话,我也许可以帮得上忙,联系我请用29052007@qq.com 另外其他的像《大外交》《理解国际冲突》和其他的类似读物也是必读的东西。我正在整理书目列表,以后会发上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关于看书
我对看书的理解和其他人不太一样,因为我本身很难顺着书的写作意图去阅读,而是顺着自己的思维去阅读。我的建议是,国关史一定要精读,我不知道大家一般是读多少次才会有一个大体的框架,我两年一共看了十四遍。至于政治学那方面,我认为两遍足矣,当然,看一遍有一遍的感受。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多看几遍对于你自己也还是有好处的。至于说公共课方面,我个人的认识是这样的,英语以阅读写作为主进行突破,而政治嘛说实话,要么就不看,要么就看精,看不细的结果往往还不如不看。我第一年一眼都没看过公共课,考了122,英语58,政治64.今年看了很长时间,结果114,英语56,政治58.反而不如去年了。大家要引以为戒。如果是考北大的话,公共课少于135可以说是没有希望进复试的。因为你的专业课在230左右就已经是很不错了,240通常很少见,所以在370左右的复试线上,大家可能分析一下你的专业课与公共课的分数比,再决定你分配看书的时间比。
3关于答题
考过一年的朋友可能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大体上的判断,而没考过的大体上对自己的东西最好不要估计过高。我头一年考北大的时候,国关史的题目没有一个我不知道的,结果考的成绩很差,总结之后觉得是我的答题思路不合乎他们出题的要求。第二年作了改进,国关史在有两道大题没有答完的情况下,仍得了124,如果答完了话,140应该不是问题。但在北大那边,国关史一般不会高于130。而对于政治学概论一门来说,第一年的书我都没找全,答题时时间又计算失误,得分很低,心里没有把握说到底自己的问题会出在哪里。但就我考北大的朋友来看,正常情况一般都会在100-110之间。所以,大家应该在这方面心里有个数。如果你在国关史方面比较强,那么就政治学概论上下些功夫,如果你在国关史比较差,那还是多用些劲在国关史方面来的更为实际。答题上的策略是少一些自己的看法,多一些书上的东西。多看一些出题学校的研究方向和大体上的定位,多少会有些帮助。例如在北大,制度化对人的约束是一个正面的看法,如果你从另一种角度去说明制度对人的制约和压迫,估计就得不到高分了,可是另一种角度的看法也是事实,只不过是不为他们所接受罢了。
5关于报考
对于学校的选择,实际上前面已经说过了。但还想单列出来再说一下,因为在这点上,我是有切身体会的。从08年三月份北大的成绩出来后,我开始了第二年的复习,首先收全了用书,补上了去年的亏空,幸好我的强项国关史只是答题思路问题,所以我的重点落在了政治学概论方面和公共课方面。专业课方面进境很大,但失误出在了公共课方面,我的目标是140分,平均一下,每科要在70分左右,作为英语专业出身的人,靠英语拿分成了无疑的第一选择,而阅读则是重中之重(五十分的比重加上十分的翻译也靠它打基础,实际上,在写作不出问题的情况下,阅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英语成绩的高低)。我的失误就在于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训练量过大,整个复习阶段,我作了不下六百篇阅读,而成绩却不断下滑。于是在十月末报考的时候,果断的调低了学校,改报国关院,结果成绩果不其然,公共课只有114,整整少了三十分,如果是报北大的话,应该不会超350,结果肯定被PASS。所以我建议大家在报考的时候考虑一下风险,做到自己的理想与风险能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当然,复试被踢我没有想过,现在想来,如果当初报南开的话,应该是十拿九稳的。可是就算我现在知道是这种结果,我也还是会选择北大或者国关院,因为那两所学校才是我的目的。至于报考什么样的学校,是注重成功率还是注重拼一把,这就看大家对自己情况的具体认识了。
6关于复试
实际上,复试的成功与否已经不取决于你的水平高低,而大部分取决于你的运气了。我女友06年考研时初试第一,408分,且还是考本校的情况下还是一样被踢,继而校内调剂。而我作为英语专业的出身,在复试听力尚可,翻译基本无错的情况下,以42分的成绩被踢出简直就是一个幽默。而另一个我知道的考了390多分的也是同样原因被踢。所以,复试中的未知因素真的很多,不要相信复试时的自我感觉,人点背的时候真的是喝凉水都塞牙,大家只要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学习是艰苦的,但在学习中是可以找到快乐的,尽量在享受中进行学习才可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所以我坚持了五年而依然有十分的动力,复试过后我仍然保持每天看书六小时的习惯。但大家的情况肯定各有不同,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作息时间,还是得靠大家自己来解决。
你看过这篇东西后如果坚定了考研的决心,那么我祝福你,坚持学下去,打好基础是关键。在有更多精力的时候,注意多阅读,多思考,以便于读研阶段产生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进而在更深入的研究阶段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最后祝大家考研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