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31|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关系史的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5 12:5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部分 国际关系综述
一、战后初期(1945年~1949年)的国际关系:
    1.主要内容:
    战后初期(1945年~1949年)的国际关系,上限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下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界标。这一阶段是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确立的时期。随着战争的结束,美苏结盟的基础已不复存在,两国的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矛盾和争夺。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开始形成,美国凭借其战时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加紧对西欧的控制并向拉美扩张,提出“第四点计划”,妄图建立世界霸权。而社会主义苏联的崛起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先后抛出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并策划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发动对苏全面“冷战”。面对美国的遏制、封锁和包围,苏联则通过实施“莫洛托夫计划”,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及“经互会”,加强了同东欧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国家的合作。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宣告解体,两国由盟国变成敌人。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由此开始。但两大阵营并没有涵盖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战后初期,东南亚和南亚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和一批国家赢得民族独立,冲垮了亚洲殖民体系,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支新兴力量。                                
二、50年代(1950年~1959年)的国际关系:
    1.主要内容:
    50年代的国际关系始于朝鲜战争爆发,终于苏美首脑戴维营会谈。这一阶段是两大阵营对抗和激烈斗争的时期,也是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发展的时期。两大阵营对抗的实质是美苏对抗,对抗的主要表现在亚洲是朝鲜战争,在欧洲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目的是控制整个朝鲜半岛,进而扼杀社会主义新中国。由于中朝人民的英勇抗战,使美国遭到惨重失败。朝鲜战争实际上是两大阵营的一次“热战”,它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胜利宣告结束。1955年5月,美国通过“巴黎协定”把西德拉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企图把它作为北约抗衡苏联的前哨阵地。同年5月14日,苏联同东欧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第二年东德加入了该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峙的局面最终形成。但在50年代中期以后,两大阵营内部矛盾和分歧已开始暴露。西欧国家对美国的控制深感不满,开始寻求对抗措施。1958年1月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就是典型事例。苏联外交中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也时有表现,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1956年10月爆发的波、匈事件突出反映了苏东矛盾的尖锐性。1959年秋,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举行会谈,鼓吹苏美“合作”主宰世界,表明苏联外交的性质已开始发生变化。这一阶段最具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迅猛发展。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并由此诞生了“万隆精神”。它标志着亚非国家作为一支崭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这是被压迫民族反帝斗争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三、60年代(1960年~1969年)的国际关系:
    1.主要内容:
    60年代的国际关系上限始于苏联撕毁同中国签订的几百个合同和协议,把中苏两党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下限以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中国珍宝岛为界标。这一阶段是国际政治力量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资本主义阵营四分五裂。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主要标志是中苏同盟破裂。中苏分歧始于50年代中期,其主要根源是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的社会主义国家。1960年苏联撕毁同中国的几百个合同和协议,撤走全部在华专家。1962年苏联竟在中国新疆地区进行大规模颠覆活动,并不断制造边界冲突,直至1969年公然出兵侵犯我国珍宝岛。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破裂。在东欧,1968年苏联悍然出兵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充分暴露了它霸权主义的真面目,表明苏联已演变成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国家。
    在资本主义阵营,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和世界革命风暴的冲击,内部也发生了***。一方面,美国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侵朝侵越战争中损失巨大,实力衰落;另一方面,西欧和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美国,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西欧实力增强之后,加强了同美国的竞争和反控制斗争。最突出的表现是法美矛盾的激化。法国戴高乐政府,在经济上积极主张加强欧洲经济共同体,与美国抗衡;在政治上反对美国控制欧洲,倡导建立“欧洲人的欧洲”;在军事上DIZHI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反对北约军事一体化,并于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限令撤走美国在法驻军及军事基地,把北约总部赶出巴黎;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主动调整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这表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已受到严重挑战。日本在60年代经济获得高速发展,到60年代末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英、法和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同时,日美经济贸易矛盾和摩擦也随之激化,最突出的表现是双方围绕日本纺织品输美问题展开长期而激烈的斗争。显然,日本同西欧一样,也成为美国在经济贸易领域的重要竞争对手。
    美苏之间既勾结又争夺,以争夺为主。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战后美苏两国第一次大规模迎头相撞。结果是苏联以冒险主义开始,以投降主义告终,表明苏联的实力尚不能与美国匹敌。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积极增强经济实力,并利用美国深陷侵越战争泥潭之机,拼命扩充军事实力,特别是战略核武器,逐步扭转了战略上的不利形势,走上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 路   
     民族解放运动在60年代出现了新的高潮,其特点是革命风暴的中心从亚洲转向了非洲。仅1960年一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到60年代末,大部分非洲国家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拉丁美洲在古巴革命的推动下,也掀起了反美风暴。在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应运而生,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鲜明标志。
四、70年代(1970年~1979年)的国际关系:
   1.主要内容:
    70年代的国际关系始于《苏联—西德条约》签订,终于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这一阶段是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联合反霸的时期。70年代美苏争霸有两个特点:一是在“缓和”的烟幕下进行;二是战略态势苏攻美守。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总统时,美国正面临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演变,苏联不仅在常规军备方面继续保持对美优势,而且在战略核力量方面也赶上美国。尼克松为保持美国的现实和长远利益,被迫进行战略调整。同年7月,尼克松在关岛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即“尼克松主义”),不仅阐明了美国对亚洲政策新的指导方针,而且也是调整全球战略的信号。美国决心“收缩力量”,减轻 “全球义务”的负担,以“实力”为后盾,同对手进行“对话”或“谈判”,以便在美苏和其他大国之间建立有利于美国的均势。“尼克松主义”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进入一个以收缩海外力量和“缓和”同苏联关系为特点的新时期。
    苏联为巩固和发展对自己有利的战略形势,也企图在“缓和”的掩护下,分化、削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1970年8月,苏联与西德签订了《苏联—西德条约》,苏以在西柏林问题上的让步换取西德承认其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从而揭开了“缓和”的序幕。1975年召开“欧安会”和在赫尔辛基签署的《最后文件》,以条约的形式确认了战后欧洲分治的现状。在欧洲缓和局面得到稳定的情况下,70年代后半期苏联便放手对外发动新攻势,在亚洲和非洲扩张势力范围。1979年12月,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直接威胁了美国在中东波斯湾的战略利益,美国对次做出了强烈反应,从而宣告了“缓和”的破产。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新一轮的对抗和争夺。
    第三世界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由于广大中小国家的团结斗争,以76票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议案,显示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增强的巨大力量。1973年,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团结协作,展开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石油斗争,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1974年4月举行的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77国集团”起草的《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改变不合理、不公正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强烈愿望。在这个时期,由拉美国家发起的维护海洋权益,争取200海里海洋权的运动,迅速得到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和响应,沉重地打击了超级大国的海洋霸权主义。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到7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已在联合国占有2/3以上的多数,改变了超级大国任意摆布联合国的局面。联合国开始成为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舞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12-5 21:49:52 | 只看该作者
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2-9 20:39:46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12-12 10:01:49 | 只看该作者
来得真及时,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2-12 18:56:0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 进来顶一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2-18 22:49:59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2-18 22:50:13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2-31 20:20:08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2-8 21:42:4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3-8 17:54: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辛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3:3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