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024|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笔记]《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主编)基础复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24 10:4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o*VV((KoS
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 3[|v|3R|Y
一、   政治的定义 i Z%sb'
二、   几种政治观的历史演变 am'FL5Bc
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apjI(~f
四、   政治的地位 % R.K/
第二节   政治学 k@= @=4:U
一、   什么是政治学 -b2:!CI-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bK&N5~
1、中国古代政治学  2、中国古代政治学的特点  3、西方政治学  4、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6、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39; zIhS<i
三、政治学的范围 V;FO)_
1、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2、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Y bh[:,f
四、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略) sA>gH-?9J
[考核要求] H^.7Za $
识记:政治的定义。什么是政治学。中国古代政治学。中国古代政治学的特点。西方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c Jz@qu&E
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w*=cnz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9=<@uv\w4
=o7i?u2&#39;
第二章 政治权力 d%-!9]o0Y
第一节  政治权力及相关概念 \. \S\^
一、政治权力的概念 Udv7.)MH
二、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 Z>wtlrA
1、政治权力的权力结构   2、政治权力主体结构 <FW/F6a
三、政治权力的类型 =c:D= 04
四、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JjDR ~"V
1、合法性  2、如何实现合法性权力  3、实现由合法性向权威的转换需要具备的条件  4、合法性权力、影响力权力及功利性权力和操纵性权力之间的主要关系。 g xb9s`i+,
五、政治权力的基础 Lya~gw*a
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分配 5Glseu~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p}~p8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IV]:7y[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O\I5<pQ
[考核要求] )ekSkn xT
识记;政治权力的概念。政治权力的类型。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社会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合法性。实现由合法性向权威的转换需要具备的条件。 WZpV&#39;X? 
领会:政治权力的权力结构。政治权力主体结构。政治权力的基础。合法性权力、影响力权力及功利性权力和操纵性权力之间的主要关系。 nFz0YJ
应用:如何实现合法性权力 。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JDB8m@2sb
Z&#39;^i>J9^z
第二编  政治意识 9ZoaJa-
D=3;lGz_u
[学习目的和要求] DhxREf.7
     通过本编的学习,掌握政治意识基本框架,了解和认识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gX&U4
eQEKN!!7
[考核知识点] wN[;Yk=[b
第二章   政治文化 tQ6&#39;U2w .
_? 5[=F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内涵 O6bBb@@E
一、   政治文化的概念 ,6d Z qM
      1、中外学者对政治文化颇具代表性的三种观点  2、政治文化的概念 #a17=iqm
二、   政治文化的内容 osm(W/!h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类型与功能 q^ uI[~{
一、   政治文化的类型 qb|(` +C(
      1、统治政治文化  2、大众政治文化  3、狭隘型文化  4、顺从型文化  5、参与型文化 $-~}z:8eTj
二、作为新型政治文化的社会资本 $qDXupeQO
1、社会资本  2、社会资本的特征  3、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 a;!80
     三、政治文化的功能 q [Az/rU
~f&Ud_>9
[考核要求] poqG,5&_Z
VI4
识记;政治文化的概念。统治政治文化。大众政治文化。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  参与型文化。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 QJhuoa
领会:中外学者对政治文化颇具代表性的三种观点。政治文化的内容。社会资本的特征。 "&#39;nT&#39;7k
应用:政治文化的功能 6<cO 8f_{
2Zwn|&#39;>
第三章    意识形态 ~36&#39;#a|W
@-YM,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涵义与特征 7 4=d~U6
一、   意识形态的概念 0*w)Ica%
      1、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 2、曼海姆对两种范围意识形态的区分  3、韦伯的信仰体系。 b>vr$>(Fo
二、   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CZiU
>*j%91K]g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 HGqQ*H|4|
一、   马克思主义 ^_-9CE"}
二、民主社会主义 )V C[ 2xA
三、   新自由主义 p3o\=PM)U
四、   新保守主义 0T{A1i
五、   社群主义 ._gXT#F_
六、   民族主义 _ dHu`&#39;!a
tMJVsV Qj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TW`M`Rug
一、   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 bfC
     二、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VzS$7My7
     三、意识形态变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HQzMVJ
     1、意识形态的特征与经济增长  2、意识形态变更的滞后性及其影响  3、意识形态的变更方式与经济增长 nWn2hp9P^
+||PmXY#
[考核要求] -cECD9
k;k36.!m:
识记: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民 kH;p
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民族主义。 ]Ske g=AE
      领会: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曼海姆对两种范围意识形态的区分。韦伯的信仰体系。意识形态的特征与经济增长。意识形态变更的滞后性及其影响。意识形态的变更方式与经济增长 -[1y~"
  运用: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qf=_klu
c}Jw@8%u{
第五章   政治社会化 [$BQC3 (+
lnv-l47/aK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及特点 [ Gti&#39;fI
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 Q]YI)kK
1、几种颇具代表性的政治社会化的观点  2、政治社会化的概念  Y )hQCkK0
二、   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UAS~HF`
FR=>-X(H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与功能 _LIWI]
1、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lge~^K
2、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s~)@[DrG5
   TI*WzX+
[考核要求] }S T1k>_
ra$43HrR
识记;几种颇具代表性的政治社会化的观点。政治社会化的概念。 vjLD 
领会:政治社会化的特点;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S~>P%V
      应用: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bi] @"
; |0i &Q|
8Te]<SxX
第三编  政治体系 H~U=:f/F
He-92A>jT
[学习目的和要求] `/`@Q6D
      通过对政治行为主体,既国家、政府、政党、政治社团和政治个人的研究,掌握政府体制、政党制度、政治社团活动规则等政治理论。 2i{}`pH
0><v3-c/F
[考核知识点] +nR&t$sBA
第六章     国家 <^iAlm81K5
+6h (A>>
第一节  国家理论 *&HW&Z l
一、国家的起源 05GwQ|&#39;K !
几种主要的国家起源说 V]U~J oE
二、 国家的本质 w/u~ wash
  1、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著名论断  2、国家与氏族组织的根本性区别  3、理解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4、国家权力的重要特征 +&HL?GOF!
三、民族国家的建构 \ge+I3"s=^
1、民族  2、民族国家的要素  3、民族国家建构的危机 &_HT)1Bl
四、国家的目的 o$lp,B
(一)国家的基本目的 V o&uhz)N
1、洛克关于国家的基本目的观  2、亚当·斯密关于国家的基本目的观 3、美国政治学家梅里亚姆关于国家的基本目的观 4、历史和现实证明的国家的基本目的 [<F ;N
  (二)国家目的的矛盾性 ^R7d3oa N
  (三)国家能力 p[EZGga
第二节  国家的类型 nzHR@R
一、划分国家类型的方法和标准 !x|40oN
1、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分类法  2、布丹的国家分类法  3、马克斯·韦伯的国家分类法  4、西方政治学的国家分类法  5、类型学的主要特征 6、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分类法 K TE5Fx
二、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的划分 +.?0OqwR4
三、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标准的划分 &#39;QUx6KmLR
1、19世纪的几大社会理论 2、英国政治社会学家吉登斯关于国家形态的分类 >fJu`x_
四、以政治治理形式为标准的划分 Sk[L}(0=0
1、法西斯主义国家及其特征 2、威权主义国家及其特征 3、****国家的主要特征 by.q6`+R2
0Jm,n}s`l
                        第三节  国家的结构形式 QDMW: Y5p
一、单一制国家 zrD+ab)d
1、单一制概念  2、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dTX.G 
二、联邦制国家 :r1 ?&H
1、联邦制概念  2、联邦制主要特征  3、联邦制和单一制的主要区别 &#39;i.!ZrH5
aOBrHD
                        第四节  国家机构 Q3iU1IiN
     一、国家元首 Y (FjCrBJ
      1、国家元首的概念  2、元首对于国家的作用 <}tQ1
二、立法机关 Jo P=,)1v
(一)立法机关的结构  Qz8.
1、立法机关的概念 2、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组织结构  3、联邦制国家两院制议会的特点 4、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内部的政党组织 5、美国国会委员会的类型 JVH9U n
(二)立法机关的职权 Zv|Q=t
(三)中国的立法机关 8bvO hQ
三、司法机关 3@PN\:x;
1、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力 2、司法机关在行使其权力时遵循的原则 3,中国的司法制度 b1c8]]"
Rw_v=B
[考核要求] <D.yuefn&#39;
tOO_@=
识记;几种主要的国家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著名论断。国家与氏族组织的根本性区别 。国家权力的重要特征。民族 。民族国家的要素。洛克关于国家的基本目的观。亚当·斯密关于国家的基本目的观。美国政治学家梅里亚姆关于国家的基本目的观。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分类法。布丹的国家分类法。马克斯·韦伯的国家分类法。西方政治学的国家分类法。类型学的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分类法。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的划分。单一制概念。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概念。联邦制主要特征。联邦制和单一制的主要区别。国家元首的概念。立法机关的概念。联邦制国家两院制议会的特点。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内部的政党组织。美国国会委员会的类型。 (+`(BT"3
领会:立法机关的职权。民族国家建构的危机。历史和现实证明的国家的基本目的。国家目的的矛盾性。国家能力。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标准的划分。法西斯主义国家及其特征。威权主义国家及其特征。****国家的主要特征。元首对于国家的作用。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组织结构。立法机关的职权。 <FLra?<4
应用:理解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中国的立法机关。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力。司法机关在行使其权力时遵循的原则。中国的司法制度。 yG<"_2+aK
mexg k
: Xgwj-0)GR
第七章     政府 .w,Td042
ZkI|lK
第一节   政府体制 {W{}Jh%
一、政府体制理论 nrT7rPY
1、政府 2、政府机构 3、什么因素影响政府机构的区别和变化 2、分权学说  3、“议行合一”原则 `y s =}6
二、政府职权理论 GCP\vM4HD
1、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政府职能理论  2、福利经济学派的政府职能理论 3、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 MtTRt 2
三、政府行为理论 8KY+SsZRw
1、公共选择理论的定义  2、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范围  3、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  4、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范式 4、公共选择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不同 yk^}
四、政府体制的类型 9[{j4ji);
1、君主制 2、专制君主制 3、等级君主制  4、立宪君主制 5、二元制的立宪君主制 6、议会君主制 7、共和制  8、议会制  9、总统制  10、混合 型的议会制——总统制 11、无产阶级共和制 =_W=kmN,
J>;O)<7m
第二节     行政机关 OASu~wq^y
一、   总统制的行政机关 &#39;4t i=z
      1、美国总统与国会、法院之间的相互关系  2、美国第二届总统约翰·亚当斯概括的分权制衡原则  3、美国总统的主要作用      <u ~5}#.<
二、内阁制的行政机关 d?SkB^qe
      1、内阁制的主要特点  2、内阁制的优点 nPtU9/*V#
三、混合型的行政机关 o#=[ W
      混合型的行政机关——FaGuo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 fITGbeWhJ
    四、中国的行政机关              [Rfc<C|
1、中国的行政领导机关  2、中国国务院的职权  3、中国的党政关系 f0gUxjU%
QuhnMkB*
第三节   官僚部门 _#OUE Oprv
一、官僚制 yzb}7 o`m
1、韦伯的官僚制定义  2、对官僚制的分析 tnO]1$b
二、官僚理论 ^$j* E-yfv
官僚理论的主要要素及其分析 */`7)b
三、官僚作用 #,b1fui
   官僚机构的职能分析 4 l i_}0
[考核要求] #CIRT&#39;)y
(HBOh*p
  识记:政府。政府机构。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政府职能理论。福利经济学派的政府职能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定义。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范围。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范式。君主制。专制君主制。等级君主制。立宪君主制。二元制的立宪君主制。议会君主制。共和制。议会制。总统制。混合 型的议会制——总统制。无产阶级共和制。美国第二届总统约翰·亚当斯概括的分权制衡原则。内阁制的主要特点。中国国务院的职权。韦伯的官僚制定义。 =Ln?\AxT(
领会:什么因素影响政府机构的区别和变化。分权学说。“议行合一”原则。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公共选择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不同。美国总统与国会、法院之间的相互关系。美国总统的主要作用。内阁制的优点。混合型的行政机关——FaGuo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对官僚制的分析。 m^ +2J<}go
      运用:中国的行政领导机关。中国的党政关系。官僚理论的主要要素及其分析。官僚机构的职能分析。 :grIB3CL
,\X{U:)2w
                         第八章    政  党 (V_k7"x4+
,xQH8! &
                         第一节  政党理论 jJJv)*S
一、   政党的概念 /ULB)J5V$$
     1、政党  2、政党与其它社会组织的区别。 v`}!sZ
二、政党的类型 X[0HrGO
     1、政党类型的划分标准  2、使命党  3、jian客政党 4、分权型政党  4、集权型政党  5、强控制型政党  6、弱控制型政党  7、一致型政党 8、分散型政党  9、传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 xl{= |}
    三、政党的作用 j _r!C.
四、政党的适应性问题 GGoca7qn:
     1、亨廷顿的政党适应性理论 2、布卢斯·迪克森的政党适应性理论。3、彼得2梅尔的政党适应性理论 3yvXgLyl
第二节    政党制度 vS9N:"$Zs
    一、政党制度的涵义 f1WY Wb)/;
     1、政党制度 (k$z:R*a4p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eP[$
1、资产阶级政党的起源 2、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基本类型  3、多党制  4、两党制。5、英美两党制的特点。6、一党制。 ,PSyh/ry.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f.]. U[
    1、一党专政制  2、中国的政党制度 [zJZSA:
f $w aF{
[考核要求] RD^nN#
V>r2{k2Q}-
     识记;政党。政党类型的划分标准。使命党。jian客政党。分权型政党。集权型政党。强控制型政党。弱控制型政党。一致型政党。分散型政党。传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政党制度。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基本类型。一党专政制。一党制。 3d@@-
领会:政党与其它社会组织的区别。亨廷顿的政党适应性理论。布卢斯·迪克森的政党适应性理论。彼得·梅尔的政党适应性理论。资产阶级政党的起源。多党制。两党制。英美两党制的特点。 q_dJn\!
      应用:中国的政党制度。 vz0Vb#Hr
vWy}RP
第九章  利益集团 MKr.KUJ
j\K &v%u
                  第一节 利益集团的涵义及分类 hu,-x%tY
一、利益集团概念的界定 M"]>.0=(
1、社团 2、利益集团 3、压力集团  4、院外活动集团 :YCj1[1k
二、利益集团的分类 ,jiM]\L|
     XL:cfDX}v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 =Pj{mf@*c
一、利益集团的产生与发展 >I*,fSg
1、利益集团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社会政治基础  2、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活动的膨胀和利益集团政治化的原因 J65 `zOPF
二、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渠道与策略 Z4tsMp)8wh
三、利益集团的作用 l)KmC3{\l/
     aks48]BEr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性社团 {Lq: G~
一、政治性社团的产生与发展 0NZa&o
1、中国政治性社团的发展  2、我国对社团的分类  3、社团在中国崛起根本原因。 Owr z~W-
二、政治性社团的活动方式 Yy}jI]x z
   1、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作用于政治过程的特点  3、政治性社团的政治作用。 6).~wp<I
[考核要求] |h~SA
l,?1_2~v
  识记;社团。利益集团。压力集团。院外活动集团。利益集团的分类。我国对社团的分类 kRMv3P:Q
领会:利益集团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社会政治基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活动的膨胀和利益集团政治化的原因。利益集团的作用。中国政治性社团的发展。社团在中国崛起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作用于政治过程的特点。 *">h$0} G
    应用: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渠道与策略。政治性社团的政治作用。 +c]jjj*a6
=tu;f?xb
qz <7.\?A
      第十章  政治人 pkO&Afd
B 3txy*m
                     第一节  政治人与公民 /&#39;dicKc2
一、政治人的涵义 U7 C
1、罗伯特·达尔关于影响人们进入或退出政治阶层的因素分析  2、政治人  Xw-z5RkV
二、公民 f.U5U& b
      1、公民  2、现代国家宪法关于公民权力的规定  !GN&_"
XYBn;%Hd}
第二节  政治家 ^sDL8e
一、政治家的涵义与政治家的产生 C?;n VZ7a
  1、政治家  2、政治家的特征  3、政治家的产生方式  4、成为政治家的主观条件 pSJ,Z@vZ
二、政治家的类型 H(5J
三、政治家的责任与作用 +gL ):
     从政治家与群众的关系上来认识政治家的作用 WT4$&#39;;vr
kgjm48sZi
w2,d+{
[考核要求] zpRcpX7 
Rx{t<(E8<B
     识记;政治人的概念。公民的概念。政治家的概念。政治家的特征。政治家的产生方式。 a,T HUTB
     领会:现代国家的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成为政治家的主观条件。政治家的类型。罗伯特·达尔关于影响人们进入或退出政治阶层的因素分析。    ,Ki,NV7
应用:从政治家与群众的关系上来认识政治家的作用。 ]YN nV?mW
nv+@v]b2
K311GXz
第四编   政治行为 zK_nXRQ
Hjas2ZO{
[学习目的和要求] _F&#39;p4
  通过对政治行为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了解政治主体的活动和政治的本质,加深对政治行为是制度性的行为的理解。 }}q1\5d
)\&#39;zNW~H
[考核知识点] ?~5r!ej
                  第十一章   政治统治 Ggm2TVkq
*R0*7.n 
第一节  政治统治理论 J"_+{oS
H^ ai-
一、   政治统治的若干理论 cO!7cQA
   1、精英统治论  2、多元统治论  3、无统治阶级论  4、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论 3r) yV%x
二、   政治统治的本质 e=bI<!3q (
   1、政治统治的本质  2、现代国家呈现三种特征。 ?YqpV]q.
-5[4 J&
第二节     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 { ka >O.
c=a(0f4T
一、   统治秩序的确立 $%-fMW5k
   统治秩序的概念。在确立和巩固统治秩序的过程中,统治者不但要审慎地认识暴力的作用,还要处理好制度建设、法律建构的关系。 |r@N^@R
二、   政治统治的合法化 !LS`&zE/z[
   合法性的概念。合法性是如何获得的。 ,KT?yv/ l
三、   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z<`=z\B4
   政治统治是由在经济上居优势地位的阶级的统治,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权力的重要手段。统治阶级在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时,必须以公共利益的面目出现,这就意味着要考虑到全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只有这样,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才能得到更好地实现,政治秩序才能更加稳定。 Zm 01<4lf
   Mhe\IhFT
第三节    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 R+_Sxqt?=
m_tGE#H$
一、   政治统治的类型 <7lhf=3dz
   在当代西方政治学中,对政治统治进行分类研究的是马克斯·韦伯。韦伯根据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把政治统治分为克里斯马型统治、传统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把历史上存在过的统治分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与多数人统治少数人。 |i)`B2
二、   政治统治的规律与政治统治的失败 %Bpo3^_
  1、 政治统治的一般规律  2、政治统治失败的根本原因 C]%Njm
m]{PH,k?
[考核要求] hR&wNA
G-fL{{^R
  识记;统治秩序的概念。 合法性的概念。克里斯马型统治。传统型统治。法理型统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现代国家呈现三种特征。 H6$FUdok
领会:精英统治论。多元统治论。无统治阶级论。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论。政治统治的本质。合法性是如何获得的。政治统治的一般规律。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_\@a@ 
  应用:在确立和巩固统治秩序的过程中,统治者不但要审慎地认识暴力的作用,还要处理好制度、法律与政策的关系。政治统治失败的根本原因 。 }NFwU3bT
^F ^ hY"4
tu^4cg50`{
第十二章   政治管理 sv|">Z
TH #-
第一节   政治管理的涵义与作用 A@!<S] cU
.2Q;?rk#
一、   政治管理的概念 QZLu/KxX
  什么是政治管理。政治管理的目标。政治管理的行为方式。政治管理作用的客体。政治管理的特征。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约束是本来意义上的政治管理,也是社会的必然要求和现实政治生活的反映。 W\BC~7 )]
    二、政治管理与善制的关系 ^m2I<t3X
  管理与治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DM`Ybf9
三、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IDPB #_Q
四、政治管理的作用 |H[IOac
  G c&p[F
第二节  政治决策 %x$Cpe>
jY Se Fq]c
一、政治决策的涵义 0;M4w1
二、政治决策的模式 xJ< 0}g"P
    三、政治决策的科学化问题 !S8io)v
   1、决策的基本程序;2、决策机构的规范化;3、民主政治与决策的科学化 x5i>Yh I
7 QI
[考核要求]  Mj_z&h
fswK
识记;什么是政治管理。政治管理的目标。政治管理的行为方式。政治管理作 _+9<wTp
用的客体。政治管理的特征。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区别。政治决策的涵义。决策的基本程序。决策机构的规范化。 ko:y +
  领会: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约束是本来意义上的政治管理,也是社会的必然要求和现实政治生活的反映。政治管理与治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政治决策的模式。民主政治与决策的科学化。  ;B!;s"8
应用:政治管理的作用。影响政治决策科学化的因素。 d<`4I +h
`nF@L2T
第十三章   政治参与 |K0=d
[\7vP@DU^
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涵义 1Vu)yc2m<
]# UJqu
一、   政治参与的定义 OC?H#9<A{
二、   政治参与的价值争论 Im0!6ajO+\
  精英民主主义或政治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沃科尔和莱恩的观点。 Xp}% z
三、   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 ?_Y]6]b
  1、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  2、非正规利益集团的活动 @RC]- "
V4 oz!~&#39;
第二节   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BXLS<eP
,dHp24\9
一、   社会经济发展 DUv6l^?c
二、   社会环境与社会地位 {~t smf
三、   政治制度 ua<%ZO
四、   政治心理 [}N|*rw?j
  l*|[k]X45v
第三节   政治参与的作用 2sR >,-
[t8[&`K0]
一、   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 f1 4|
二、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n_2JS$w@
    三、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 fO*j_1Rn=
  _ F:KtZ
nx\5O4Yqz3
[考核要求] WgbY#pV
8uw# u
   识记;政治参与的定义。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精英民主主义。政治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沃科尔和莱恩的观点。 I]\={"*iI
   领会: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非正规利益集团的活动。 {5E;By
应用:政治参与的作用  GNQiR
r | ^z0
(jhCl$B
第五编   政治发展 LcsDxl>h
[1XH:Z5U9
[学习目的和要求] N~2a?2L@c
   通过对政治发展目标、手段的学习,了解政治现代化的概念,理解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的基本内容;掌握政治民主的理论和人权理论。 5 Ov6} ?
:;.]uOJ
[考核知识点] :uP2fFE
第十四章  政治现代化 [xxx_3j
z eUC}b
第一节  政治现代化理论 <rFNYZ
_<-P3E `"
一、   政治现代化的概念 }kt}n>&#39;h_
   沃德和拉斯托所提出的现代政治体的几项特征。派伊的《政治发展的面面观》。亨廷顿的政治现代化观点。衡量政治现代化的总的原则。 g5=/bQbJ
二、政治现代化的道路 r &&#39;k>J
   1、资本主义的道路  2、社会主义的道路  3、新兴民族国家的道路。 oV!j|5n
*aovR]3
第二节  政治革命 8f,C7MuwV
 GpH;Slq
一、   政治革命的涵义和类型  @? a&\
  列宁关于政治革命的解释及革命的几点含义。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样性质的革命,由于各国的环境不同,革命的进程也会有很大差异。一场全面的革命,包括用暴力摧毁旧制度,动员新兴社会力量参与政治活动以及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这三个方面的次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国家的革命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西方型”,另一种是“东方型”。 Qa@; 9k
二、   政治革命的条件 eiH6|?%z&#39;
三、   政治革命的作用 Oo@E 0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真正的革命,都将使社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和飞跃发展,因为它宣告了旧制度的灭亡和新制度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中的质变。或者说,革命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bN<!E6LQG(
  革命使中国真正开始了政治现代化。 C3 _4OI
Oe`XC%&9
第三节  政治改革 iZ/[*G
mOpTU=ld
一、   政治改革的涵义 5}(gWg8
  1、 政治改革的概念、根本原因。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改革主要表现 Zes7UArsn
二、政治改革的实施战略 3S$~:sJ
  1、改革是一场比革命更加困难的进程。2、闪电式改革、分项的渐进式改革。3、中国改革的政策选择 2O5A(o_x]
三、政治改革的条件与作用 `{Xy1C;Q9
  1、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2、政治改革的主观条件。3、 成功的政治改革需具备的条件。 "b&@5]
@xUp;t4#
[考核要求] QGII=mJ:%W
{La|hPJk
   识记; 沃德和拉斯托所提出的现代政治体的几项特征。亨廷顿的政治现代化观点。  列宁关于政治革命的解释及革命的几点含义。政治革命的条件。政治改革的概念、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改革主要表现。 nvA:` mz
  领会:派伊的《政治发展的面面观》。革命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改革是一场比革命更加困难的进程。闪电式改革。分项的渐进式改革。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政治改革的主观条件。同样性质的革命,由于各国的环境不同,革命的进程也会有很大差异。一场全面的革命,包括用暴力摧毁旧制度,动员新兴社会力量参与政治活动以及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这三个方面的次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国家的革命中有着不同的表现。 bK8,[@dw`
   应用:中国改革的政策选择。革命使中国真正开始了政治现代化。成功的政治改革需具备的条件。  v!,h
-30"`wk
dn!$-?T
z2Bs"n
第十五章   政治民主 F2 mVd:
vZjFOES
第一节  政治民主理论 oL6WIRBjP
1IO&> !
一、   民主的涵义 2\4bTjz*G5
   1、洛克、卢梭的“古典民主理论”。2、马克斯 · 韦伯和熊彼特的“精英民主理论”。3、罗伯特 · 达尔为代表的“多元民主理论”。4、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tW[0vlXT
二、   政治民主的基础 Wil8EhP
    1、经济基础。2、法制基础。3、社会自治。 y!49]^ 
H>m5 +A:A
第二节  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类型 0^B$"D8R
yTp>|j p<
一、   资本主义民主 #}b0sl{.F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主要包括议会制、普选制、政党制和三权分立原则。 @JMwa6iM
二、社会主义民主 ?6<%
  社会主义民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的民主建设。 w@f~+SoMz
^+6V- Cc|G
[考核要求] UYKR6 A
_mbu^;,
识记;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定义。议会制、普选制、政党制。三权分立原 B{, <beK
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则。 )~tivK-7
  领会:洛克、卢梭的“古典民主理论”。马克斯 · 韦伯和熊彼特的“精英民主理论”。罗伯特 · 达尔为代表的“多元民主理论”。 |e\I&<
  应用:我国的民主建设。政治民主的基础。 m]rvHs`E
n<k z^=P
k4s|*+2b
zp,hpW{
第十六章  人  权 1.7Ds:v]
)U Cy
第一节  人权的涵义 ,Mh TDd/
p[sSV-:|
一、   人权概念的演化 ?z -)t|
   人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古代哲学家们的平等自由观主要是作为自然法则的一个原则而呈现的。2、在中世纪,当人权传统变成了宗教意识的附属物,自然法原理按神学传统被重新加以解释。3、17世纪,产生了具有近代政治和法律意义的“人权”。自然权利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格劳秀斯和英国政治学家洛克,他们推动了自然法从神学化走向世俗化。自然权利学说在整个18世纪继续发展。4、19世纪,除了潘恩、杰斐逊、罗伯斯庇尔等人仍坚持并发展了天赋人权说外,还出现了各种人权学说。5、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ndp9 0>
   人权学说的三个斗争焦点。 pIP\~>TI
二、   人权的概念与性质 SKt;OvJ-Q
   人权的定义及其特性。人权与公民权的关系。 a ]%7n
三、   两种人权观 mQv,:IR
   1、个人主义人权观 。  2、集体主义人权观。 _q_![bC[
四、人权实现的条件 4&#39;&7fnY
   ;P lRlk
第二节  人权的基本内容 N[QE<?*
 `]QtZyM
一、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 v{v3,2bV{
   1、生存权及生命权。2、平等权。3、自由权。4、政治参与权。 aF" i=k6
二、社会和经济权利 uhfCecmd
   1、劳动权与休息权。2、社会保障权。3、财产权。4、受教育权。 gtxa
三、民族权利 9Lk>NgM%
    1、民族自决权。2、发展权。3、和平权。 :~-wK8zA
dX"_Mx
[考核要求] qCdA60"4-
E /W\G#>pR
   识记;人权的定义及其特性。人权与公民权的关系。生命权。平等权。自由权。政治参与权。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财产权。受教育权。民族自决权。发展权。和平权。 eLb I*pNP
领会:个人主义人权观。集体主义人权观。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UKh{"3- P%
  应用:人权实现的条件。 n^Ur; /lO
Ny.[o%CG
  三、题型举例(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39;BINo>Cus
   t3aF{ &
   (一)填空题 Pz"$f9V.(}
     1、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和-------政治权力的资源或成本。 BfRMop.(
   (二)多项选择题 XL10I.+
     1、几种主要的国家学说包括(       )。 Q]@ iX 
      A、国家神权说    B、国家社会共同体说  C、社会契约说 tta&HPo
D、国家统治说    E、国家要素说 K2L7\}?
   (三)名词解释 )w410#p v
     1、政治 RO1;j&#39;ZX
   (四)简答题  hB8vaX<
     1、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 LtcC
   (五)论述题 + pN3a(~
      1、试述“政治参与并不必然导致政治发展,有时会导致政治不稳定”这一命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1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7-9-14 17:00:13 | 只看该作者

oooooooooooo

:hug:
3#
发表于 2008-11-2 21:33:35 | 只看该作者
gogo  !!!!jiayo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1-13 23:4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7-3 16:28:46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会这样,不过还是辛苦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7-16 20:24:5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会显示成这样呢? 太遗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4-14 20:40:13 | 只看该作者
ha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4-14 20:40:30 | 只看该作者
bucuo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4-14 20:40:58 | 只看该作者
复制粘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4-14 20:41:30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真应该顶的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09:3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