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命题特点
1.近几年英译汉试题的文章均为议论文,其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文章长度约400词。
2.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或科普知识,难度较大。
3.文章中要求翻译的5个句子,或句子较长,包括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从属结构,致使句子结构复杂;或句子虽然不长,但包含较难理解的词、词组或短语以及较复杂的语法现象。
4.常有一些词,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选择词义或作词义的引申。
5.往往有代词,因此考生应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其指代关系并译成汉语。
6.往往有一些惯用句型或成语。如:not so much…as… 与其……不如……;anything but 根本不。
(二)解题技巧
1.译汉练习中的常见错误及解决办法。
(1)抛开语境,按部就班地理解多义词、多义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大家在练习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上下文来理解整体的语境。对于一个多义词来说,在特殊的语境下只有一个特定的含义,而这个特定的含义,通常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2) 修饰语与被修饰语相混淆,也就是在英文句中,打破了通常的顺序,使大家不易搞清楚词组之间的搭配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大家看准每个词组的范围,例如,“to+xx”,“from+xx”,“in+xx”,“have done xx”等词组。这些词组有些时候被插入语分开,但根据其意思可知道哪些部分是相互匹配的。当你看到“to”“from”等词,就要明白它们可能引出了“动作承受者”或“主语的来源”。
(3)把一些固定短语的意思想像成几个单词意思的叠加,如 if only because,as it is等。其实这些词组、短语有其专一、特定的意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希望同学们在练习阅读时,注意系统地辑录这些词组,我们也会在“双博士”系列图书中专门给大家列出考研常用疑难词组。
2.了解英、汉的特点及差异。
(1)语序。英汉语序的主要差异在状语的语序上和定语及被修饰成分的语序上。
A英语的定语可放在被修饰语的前面,也可放在后面;另外,英语的修饰语形式多样,可以是介词短语,也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副词+分词”,也可以是从句。
a loved mother一位受人爱戴的母亲
a mother of many children一位多个孩子的母亲
a newly married mother with one child一位刚结婚的有一个孩子的母亲
a young mother who devotes to education for the babies一位致力于幼儿教育的年轻母亲
a young girl hoping for a twin as child一位想要一对双胞胎孩子的年轻女孩
B英语中状语的语序有约定俗成的顺序规律。
a当英语句子中同时有时间状语、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遵循下面的原则。
We should challenge the world and future with knowledge as our weapon anywhere anytime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我们都会以知识作为武器,挑战世界,挑战未来。
b在英语中,如果时间或地点状语有大小、粗略之分,则遵循下列原则。
The letter was sent from No.4,Zhongguancun Street,Haidian District,Beijing,in the deep night of July 4th,1996.
1996年7月4日的深夜,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4号,这封信被寄出。
(2)句序。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句序差距指从句与主句之间的不同顺序。
A逻辑顺序
a因果句中,英语先说结果,汉语则反过来,先说原因。
I will not go there because I’m tired.我累了,不想去了。
b在让步句中,英语先说结果,后讲条件,汉语则相反。
I will go there as long as I have energy .只要我还有精力,我会去的。
c在表达观点的语句中,英语先“表态”,而汉语则先讲出情况。
It’s so exciting that I could play together with you.和你们一块玩真棒。
B时间顺序。在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从句可在主句之前或之后,汉语中的分句语序则较固定地按时间先后排列。
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get up?你起床之后做什么?
(3)句子的结构。指英语句子结构较紧凑,有较强的层次感,而汉语则没有“时态”“分词”的形式,也就不易分出层次来,汉语中的顺序往往借助时间、逻辑顺序来表达,多重复 ,多并列短句。
Although many of these historians have accepted the earlier assumption that Loyalists represented an upper class,new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Loyalists,like rebels,were drawn from all socicoeconomic classes.
尽管这些历史学家中很多人已接受早期的那种假定——即保皇党代表了上层阶级,然而新的证据表明,正如那些反叛党一样,保皇党也是来自各个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阶级。
3翻译技巧
英译汉或汉译英都是有技巧可言的,因为英语中的语义在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部分,如果把这些“语言间的切换”熟练养成一种思维上的模式,那么,可以应付各种英汉互译题。
(1)词类转换,也就是说,英语中的词和词组有可能在汉语中改变词性。
people from America从美国来的人
people in trouble陷入麻烦的人
the blacks and whites黑人与白人
be in search of 寻找……
(2)句子结构转换
A单词译成句子,这种情况常见于英语中的形容词。
That area is the most identifiable trouble spot.那个地方易引起麻烦,这显而易见。
B短语译成句子:英语中的短语成分一般在汉语中译成句子。
Energy can neither be created nor destroyed,a universally accepted law.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这是一条普遍公认的定律。
(3)英语的被动语态
A英语的被动语态译成汉语后,由“被”、“由”、“给”、“受”等词来连接主语和谓语。
The hard work is completed finally by the whole staff.
这项坚苦的工作终于由全体员工共同完成了。
B英语结构紧凑,一般如果没有施动者就只能用被动式,这种被动式译成汉语后要加泛指的人称,如“人们”、“大家”、“有人”等,然后汉语是“主动式”。
Evidence is found in a remote foot of mountain。有人在偏远的山麓发现了证据。
4.翻译标准
英译汉是创造性地运用汉语(Target language)将英语(Source language)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它不仅要求一定的英语基本功,也要求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而从卷面看,考生败笔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翻译技巧知之甚少,不敢放手调整词序、句序、语序,不敢加字、减字,不敢进行词类转换。因此,在学习和复习时针对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语言现象,总结一些“破译”的“利器”,对考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在该部分的得分也是完全可能的。
翻译创作的标准是“信、达、雅”,而英译汉考试只要求:忠实”与“通顺”即可。“忠实”就是忠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思想内容“完整而正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的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增补的现象;“通顺”指译文必须明白通畅,不能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或不合逻辑的现象。
在英译汉中,需要特别提醒的是:
<1>汉语所要表达的是英语原文的内容,即句子或文章的意思,而不是句子结构。
<2>在翻译过程中,英语原文的内容要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而不是将两种语言结构进行简单的转换。因此,在做英译汉的题目时,汉语所表达的意思应与原文保持一致,而汉语的句子结构只是为这一表达服务而不应拘泥于原文。
如,wet paint该如何译?如果译成“湿油漆”就很别扭,译成“油漆未干”则符合汉语习惯,听起来也较顺耳。
如:“A push of a button, a tiny voltage, and a long lost scene springs to life, complete in every detail-the voice of a dead parent, the smell of cooking, street noise outside a childhood home.” 这句话中parent一词该怎么译?汉语没有一个能兼指父亲又指母亲的词。这个词若是复数就好办,可以译成“父母”或“双亲”,而原文偏偏是单数,翻译时只能译成“父”或“母”。译文为:你按一下电钮,加一些微量电压,就可以使忘怀多年的景象又历历在目,栩栩如生,详尽无遗。比如亡母的声音,炒菜的香味,孩提时代街上的喧闹声。
5.翻译方法
英译汉的基本翻译方法包括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理解
这一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读懂英语原文,弄清原文的意思。它包括以下几点:
<1>通读全文
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理解画线部分与文章其他部分之间的语法与逻辑关系。在段落中要搞清画线的句子和其他句子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弄清代词it, they, them, this, that, these, those和other等所指代的词或词组。
<2>分析画线部分的句子结构
从翻译试题来看,画线部分一般来说句子结构都比较复杂,如果不搞清楚它的语法结构,很难达到正确完整地理解原文的要求。在分析画线部分的句子结构时,要首先注意把句子的主、谓、宾找出来,明确句子的骨干结构;同时要注意分析句子成分是否有省略的地方,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等等。
<3>理解画线部分的含义
不仅要弄清句子中所有实词和虚词的词汇意义,还要理解全句的整体意思及该句子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此阶段应弄清楚下列问题:
(1)句子中是否含有代词和其他具有指代意义的词,如果有,应根据上下文确定它们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2)句子中的短语和一些常用的词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的,应结合它的“左邻右舍”,确定具体含义是什么。
(3)该部分的意义是否与全篇文章的内容一致,是否相互矛盾。
表达
就是译者把自己从英语原文理解的内容用汉语表达出来,表达的好坏取决于译者对英语原文的理解程度以及汉语的修养。在表达上有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一般分为直译和意译。
<1>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但是也不能生搬硬套的死译,如果这样来译一篇文章,结果可想而知是不伦不类了。
<2>意译。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以及格式,重点在于正确表达原文的意思。当然,意译并不等于我们可以乱译,还是要忠于原文材料。
在考试中一般提倡直译法,但我们可以在考试中把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就是先把句子直译,再把直译出来的译句中的某些比较生硬的词加以意译,达到符合汉语语言习惯,变成比较通顺流畅的句子。
校核
校核也是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即在英译汉过程中,考生从英语到汉语、从汉语到英语反复推敲的过程,以使译文达到“忠实”、“通顺”的要求。校核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校核修改翻译过程中译错或表达不够准确的词组、词汇和句子。
<2>校核汉语译文中的词和句有无错漏。
<3>校核原文中的时间、日期、人物名称、地点,以及有关数字等是否和译文相符合。
<4>校核标点符号的正确性。
来源:考研教育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