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讯息] 國際關係的概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6 14:1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國際關係時常被視為是一種分析的層次,系統層次是指那些定義並形塑了國際環境的觀念,在國際層次上就如同無政府狀態一般,沒有一個世界政府的存在。

力量在國際關係上的概念可以被形容為一國擁有的資源、潛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程度。這通常被分為硬力量(Hard power)和軟力量(Soft power),硬力量指軍事、經濟力量的使用,而軟力量則指源自於文化、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有好與否的「吸引力」有關。
極化(Polarity)在國際關係上指的是國際系統裡的權力分配。這種觀念在冷戰期間浮現,當時國際系統是由兩個超级大國之間的衝突所主導的。在1945年以前的國際系統則被稱為多極,被許多大國所主導。蘇聯在1991年的瓦解也使許多人將美國視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體現了單極的國際體系。而有人認為19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崛起、美國漸漸衰弱造成了無極的國際體系,因為沒有一個國家能真正被視為極。
一些國際關係的理論都是以類似冷戰的兩極觀念為基礎的。

權力平衡(Balance Power)則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盛行歐洲的理論,這個理論主張國與國之間結盟帶來的彼此制衡,將能達成國際體系的穩定並維持和平、避免戰爭。不過由於戰間期當中自由主義相當盛行,因此權力平衡理論不那麼被重視。不過權力平衡理論在冷戰期間再度崛起,成為肯尼思·沃爾茲新現實主義的中心機制。從這個理論上,發展出制衡(權力之間互相制衡)與選邊站(國家選擇與哪一方結盟)的概念。
霸權穩定論(Hegemonic stability theory)也是從極化衍生的概念,尤其是在單極化的國家上。霸權是在國際系統裡擁有單極優勢的權力,霸權穩定論主張由霸權國家建立全球性的制度來提供公共財,霸權與其他國家之間都能在其中受惠,這種情況的結構是穩定的,因為霸權勢力和其他國家都能在這種國際體系中互相合作。這與許多新現實主義的主張相反,尤其是肯尼思·沃爾茲,他主張冷戰的結束和單極霸權的出現是一種不穩定的結構,並且會不可避免地改變。
許多支持現行國際系統的人認為目前世界上的國家越來越互相依賴,彼此都對其他國家有所責任和依賴。支持者指出全球化—尤其是國際間的經濟互動逐漸成長。國際組織的角色以及在國際系統上各國對一些運作原則的廣泛接受也強化了互相依賴的理論。
依賴理論(Dependency theory)是時常與馬克思主義連結的理論,主張核心國家會去剝削邊陲國家以增進自身的繁榮。許多從這種理論衍生的不同版本要不是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標準的依賴理論),就是使用這個理論以強調改變的必要性(新馬克思主義)。
國際關係的系統工具:

外交是各國的代表們進行談判的動作。在很大程度上,其他所有國際關係的工具都可以被視為是外交的失敗。
制裁通常是外交失敗後最先被使用的解決方式,同時也是確保履行協約的主要工具之一。制裁可以是外交上或經濟上,制裁並切斷一個國家對其他國家的交流或貿易。
戰爭是對於武力的使用,通常被視為是國際關係的最終手段。克劳塞维茨對此提出了一種說法:「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不過這並不被廣泛地接受。近來對於非國家牽涉的「新戰爭」(如恐怖主義)的研究也逐漸增加。研究戰爭的國際關係子學科被稱為「戰爭研究」、「安全研究」或「戰略研究」。
國際羞辱的動員也可以被視為國際關係的一種手段。在國際層次上藉著「貼標籤和羞辱」(name and shame) 的方式來改變一個國家的行為。最突出的例子是聯合國的人權委員會所發布的1235號決議,公開地披露那些違反人權的國家。

在分析層次上的單位層級時常是以國家作為單位,以解釋國家單位的部分,而不是解釋一整個國際系統。

政權形式:一般認為一個國家的政權形式能夠支配它在國際系統上與其他國家的互動方式。
民主和平论是一種主張民主國家之間不可能出現戰爭的理論。主張民主制度使得一個國家的政策基準具體化,只有在正當理由下才能對他國發動戰爭,而且民主也促成互相的信任和尊重。
共產主義則提倡世界革命,同樣也是主張這樣能使全世界和平共存,根基於一個無產階級的全球社會上。
修正主義/現狀:國家可以依照他們是否接受目前的現狀來分類。修正主義國家企圖在國際關係的規則和實踐上進行根本的改變,對於當前的現狀感到不滿。他們認為當前的國際系統是由西方國家所創立以維持自身優勢的。舉例而言,中國原本屬於渴望改變現狀的國家之一,但近來已經傾向於維持現狀,因為現在維持現狀對他們較為有利。
宗教也時常被視為是一個擁有正常國家在國際系統裡的行動效力的組織。宗教是一種有組織地原則,尤其是在伊斯蘭國家,而政教分離論則是在這個光譜的另一端,自由主義的國際關係理論便支持分離政治和宗教的關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3-4-26 20:38:29 | 只看该作者
有了新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00:5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