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81|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地区国别分类整理--来自网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8 13:0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大,人大,清华,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地区国别分类整理
(一)纵向战后国关史重点


1、欧洲篇


富尔顿演说(1946.3)    敦刻尔克条约(1947.3)      第一次柏林危机(1947.8--1948.5)



多瑙河会议(1948.8)    布鲁塞尔条约(1948.3)      三环外交(1948.10)



北大西洋公约(1949.4)   舒曼计划(1950.9)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1.4)



普利文计划(欧洲防务集团)(1952.5)   伦敦-巴黎协定(1954.10)    哈尔斯坦主义(1955.12)



罗马条约(1957.3)    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0-1961.8)     狄龙回合(1960--1962)



多边力量核计划(1961.4)    伏歇方案(1961.11   1962.1)   法德合作条约(1963.1)



卢森堡妥协(1966.1)   新东方政策(1963.10提出)     东方条约(1970.8   1970.12)



欧安会(1973.7-1975.8)    大西洋关系宣言(1974.6)   洛美协定(1975.2) 雅温得协定与之有关



尤里卡计划(1985.7)    德洛尔计划(1987.2)(1989.4)    新大西洋主义(1989.12)



伦敦宣言(1990.7)      新欧洲巴黎宪章(1990.11)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12)   



波匈捷加入北约(1999.3)    罗马宣言(2002.5)    欧盟宪法草案(2004.6)



中东欧七国加入北约(2004.3)      中东欧十国加入欧盟(2004.5)



2、美国篇


乔治凯南遏制理论(1946.2)    杜鲁门主义(1947.3)   马歇尔计(1947.6)



里约热内卢条约(1947.9)   美洲国家组织(1948.3)   第四点计划(1949.1)



旧金山和会(1951.9)  日美安全条约(1951.9)  



日美共同防御协定(1954.3)   U-2飞机事件(1960.5)  



肯尼迪和平战略(1960.1)     古巴导弹危机(1962.8)



葛拉撕堡罗会谈(1967.6)     罗杰斯计划(1967)      核不扩散条约(1968.6)



约瀚逊主义    尼克松主义(1972.2)    卡特主义(1980.1)



新遏制政策(1980)     星球大战计划(1983.3)      里根主义(1986.3)



中导条约(双零点方案)(1987.12)       超越遏制战略(1989.5)



贝克计划(1988.11)      世界新秩序(1990)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2.8)



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1996.4)     沙漠之狐行动(1998.12)



圣地亚哥宣言(1998.4)      美入侵南联盟(1999.3)      911事件(2001.9)



美入侵阿富汗(2001.10)      邪恶轴心国(2002.1)



美入侵伊拉克(2003.3----2003.5)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2004.7)



3、苏联篇



经互会(1949.1)  华沙条约(1955.5)   波茨南事件(1956.6)



匈牙利事件(1956.10)   长波电台与共同潜艇队(1958.4)



珍宝岛事件(1969.3)  布拉格之春(1968.3)   苏联入侵捷克(1968.8)



勃列日捏夫主义(60年代末)  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1979.1)



苏联占领阿富汗(1979.12)    外交新思维(1986.1)



八一九事件(1991.8.19)   啊拉木图宣言(1991.12)  



苏联解体(1991.12)



4、中国篇


中美上海公报    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8.17公报



与台湾关系法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中日联合声明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中日联合宣言    中日建交3原则



中日关系4原则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中苏和平友好条约



中俄联合声明        中俄睦邻友好条约



5、日本篇
民主改革     旧金山对日和会     日美安全保障条  日美共同防御协定



日美共同合作与安全条约      多边自主外交与全方位外交   



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日美防卫合作旧指针   宫泽四原则     宫泽主义  



PKO 法案   新日美防卫指针



6、第三世界篇



巴勒斯坦问题     万隆会议十原则     不结盟运动     七十七国集团



曼谷宣言   刚果事件    多米尼加事件     两伊战争    拉美债务危机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海湾战争   朝鲜核危机    波黑冲突   京都议定书



非盟     蒙巴顿方案  克什米儿问题    部分禁止核实验条约  



全面禁止核实验条约   核不扩散条约



第一次中东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五次中东战争





(二)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不变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上述两大目标的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国自身实力消长,美国**和争霸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⑤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

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②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联和中国的“两个半战争”。

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年)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最初是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谈话时提出的。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尼克松主义的实质: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它是在美国处于战略守势的不利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美国全球霸权。补充: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体现出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大转折。这与当时美国内外交困的处境有关:①是美国调整亚洲政策的需要。侵越战争的失败,导致国内反战运动风起云涌,美国希望尽快从越南脱身;②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变化。尼克松提出五大力量中心说,中国是其中之一,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有助于美国与苏联的争霸;③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丧失,美元危机的频频爆发,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最终崩溃,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落。

⑸卡特政府(1977-1981年)的“世界秩序战略”

卡特政府初期延续尼克松主义,上台后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②发展南北政治、经济关系,减少第三世界对美国的敌视,削弱苏联的影响。③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④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推进与中国的关系正常化,谋求同中国建立对抗苏联的战略合作关系。⑤重视人权外交。1979年2月伊朗霍梅尼革命胜利、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沉重打击了卡特政府的对外政策。1980年1月,“卡特主义”出台,美苏关系再趋紧张。

⑹里根政府(1981-1989年)“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略
里根是在美国内外交困的时刻上台的。里根放弃了前几任缓和和维持均势的战略,提出了 “重振国威”、“扩军抗苏”的口号,制定了以下几点政策:①1985年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谋求美国对苏联的战略优势,并且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和拖垮苏联。②对苏联推行强硬政策,在第三世界和军备上同苏联激烈争夺。③努力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力图通过强有力的对外政策,使盟国服从于反苏的总战略。④里根执政初期,美中关系起伏波折,随后趋于平稳。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⑺老布什政府(1989-1993年)的全球战略
老布什总统任期内,跨越冷战前后两个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①1989年初,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所谓“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在不放弃军事遏制的条件下,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以“和平演变”为灵魂,抓住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亲西方的反对派,最终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②1989年底,提出了建立欧洲新格局的“新大西洋主义”:主张把北约、欧共体、欧安会三大机制作为建立欧洲新格局的基础,其实质是要在重塑欧洲格局的过程中保持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确保美国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利益。③对中国推行既维持美中关系的基本框架,又诱压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两手方针。④更加重视第三世界的动荡对美国的影响,加强美国处理地区危机的能力。1991年实施沙漠风暴计划,打击伊拉克。⑤提出美国“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⑻克林顿政府(1993-2001年)的“参与和扩展”战略

“参与和扩展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所谓“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为此,美国提出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控制西欧、东亚、西南亚和前苏联地区,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一度摇摆不定,美国统治阶层陷入“遏制”还是“接触”中国的争论之中。经过反思,克林顿政府确立了对华“全面接触”政策,即希望通过接触而不是对抗保证美国战略利益的实现;通过与中国交往影响中国内外政策,改变中国;通过吸引中国参加国际体系,约束中国,使之按美国倡导的国际规则、规范从事。

⑼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

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②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③注重美国本土安全。④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⑤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⑥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三)西欧、日本的对外政策

⑴战后西欧对外政策

战后西欧对外政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

①20世纪50年代追随美国反苏**。当时欧洲国家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离不开美国的帮助,因此,在外交政策上惟美国马首是瞻,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英法等国完全站在美国一边。

②20世纪60-70年代寻求独立自主、联合自强。法国的戴高乐主义、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和欧共体的洛美协定是最突出的例证。

戴高乐主义核心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它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反对美国在联盟中的霸权,谋求法国独立地位。争做核大国,1960年核试验成功。第二,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第三,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第四,主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第五,积极推进欧洲联合,提出“欧洲人的欧洲”口号。

   “新东方政策”是1969年前西德勃兰特政府上台后推出的一条旨在与苏联、东欧缓和的外交政策。主要内容是:放弃主张东西方对立的“哈尔斯坦主义”,宣布在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争取达成与东方的谅解;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东欧的关系;承认东德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表示愿意实现两德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以和平方式谋求德国的统一。戴高乐和勃兰特的成就在于集中概括地反映了西欧要求独立发展的政治倾向。



《洛美协定》是1975年2月28日欧洲经济共同体九国同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46个发展中国家在多哥首都洛美签订的经济贸易协定,称为《洛美协定》。其主要内容是:非、加、太地区签字国的全部工业品和大部分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体成员国,欧共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只享受最惠国待遇;欧共体建立稳定出口收入基金,以补偿46国12种初级产品出口下跌造成的损失;欧共体5年内向这些地区的国家提供42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洛美协定明显地有利于非、加、太地区46个发展中国家。后来,欧共体曾3次续签洛美协定,直到2000年被新协定所取代。

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欧一体化进程加快。1991年底马约的签订,确立了经济与货币联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司法与社会政策合作三大支柱,使欧洲一体化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当前,欧盟正积极争取成为世界的重要一极。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积极使欧盟东扩;推进南下战略;实施“新亚洲战略”;改善和发展对华关系;谋求与美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伙伴关系;对俄罗斯奉行“既合作又防范”的政策。



⑵战后日本的外交政策

战后日本外交大体分5个阶段:

①战后初期的“追随外交”。当时日本被美国占领,丧失外交权。当务之急是争取美国帮助,重返国际社会。1951年9月,签订片面和约,恢复了主权国家地位。1951年和1954年同美国签订《日美安全条约》和《共同防御援助条约》,驻日美军合法化,并组建日本防卫力量。1956年12月,加入联合国,此前,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实行“经济外交”。此时,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但国内资源稀缺,岸信介政府提出“经济外交”口号,即在美国庇护下以经济力量为手段向外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培育国力的目的。经济外交的重点是东南亚。日本通过战争赔偿、贸易、投资等向东南亚实行经济渗透。同时还不断加强与美欧的经济交流。

③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经济实力增长,推行“多边自主外交”。当时,面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石油和美元危机的冲击,美国战略收缩及调整亚洲政策,日本田中内阁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走“多边自主外交”路线。具体内容是:以日美同盟为基轴;借助中国,抗衡苏联,1972年9月,中日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78年8月签订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联系,如制定了“新中东政策”,多方开展对中东、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的经贸联系与合作。

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开始“政治大国外交”。1981年5月,铃木首相访美,关于“第三次远航”的谈话是个标志,紧接着1982年中曾根内阁公开举起“要做政治大国”的旗帜。此后,历届政府都把“政治大国”当作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为此,日本作了一系列的努力: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行“科技立国”代替原来的“贸易立国”;增强日元的国际货币职能;扩充军费,由“专守防卫”,转向“攻势防卫”;坚持“西方一员”的基本立场,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稳定、发展中日关系,继续与苏联对抗,同时不放弃对话。

⑤冷战结束后开始全力推进“积极进取”外交,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政治大国外交”有新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出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利用日美政治军事同盟与国际维和行动这两个框架实现军事大国化,加强军事力量,日本军队装备是亚洲最先进的,而军事开支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法律上制定国际和平合作法,积极突破向海外派兵的禁区,并且还与美国签订《防卫合作指针》,把“日本有事”改为“日本周边有事”,为日本今后介入地区争端埋下伏笔;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为争取跻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做准备;调整和改善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同时,防范中国的倾向在加强,日俄关系有所突破,双方达成暂时搁置北方领土问题,加强经济合作的协议,但进展缓慢。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目标,既有许多有利因素,又有许多不利因素,根本问题在于它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能否正确处理大国关系,能否正确对待世界人民维护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能否正确对待曾经发动过侵略战争的历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9-17 17:00:34 | 只看该作者
这真是好东西哇!力挺!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9-17 20:38:55 | 只看该作者
力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9-18 23:39:01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9-21 22:34:01 | 只看该作者
O(∩_∩)O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0-12 22:44:2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0-13 12:34:25 | 只看该作者
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0-13 12:34:35 | 只看该作者
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0-13 12:34:43 | 只看该作者
         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1-1 01:40:41 | 只看该作者
还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0 12:3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