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7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27 18:1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r />Kailuo Xuanyan <br />开罗宣言 <br />Cairo Declaration <br /><br />见开罗会议。 <br />Deheilan Huiyi <br />德黑兰会议 <br />Teheran Conference <br /><br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11月28日至 12月1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国际会议。参加者有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И.В.斯大林、美国总统F.D.罗斯福和英国首相W.L.S.丘吉尔以及他们的外长和顾问。1943年反法西斯国家开始反攻,法西斯国家转为防御和退却,但仍在负隅顽抗。苏联政府希望美、英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早日结束战争。美国则期待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以减轻它在太平洋战场的损失。英国更多地关心它在欧洲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利益。为了加强合作和协调对德、日作战问题,经过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的筹备,召开了此次会议。  会议着重研究在西欧早日开辟第二战场。苏联要求优先讨论并落实第二战场的具体实施。丘吉尔却坚持其“地中海战略”,后又提出从西路进入西欧的新方案。罗斯福不赞成英国方案,主张实施西欧登陆。最后会议决定苏美英三国从东、西、南三面向德国发起进攻。为此,美、英军队将于1944年5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而苏军将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发动攻势,以便阻止德军从东战场调到西战场。关于战后波兰的边界问题,会议同意波兰国土应向西移,即将德国东部的一些地区并入波兰。三国首脑就战后德国问题交换了意见,决定设立欧洲咨询委员会研究欧洲问题,同意战败后的德国由盟军分区占领。罗斯福介绍了战后建立维持和平机构(即后来的联合国组织)的设想。斯大林表示,打败德国后苏联愿参加对日作战。会议秘密签定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会后发表了《关于伊朗的宣言》和《德黑兰宣言》。《德黑兰宣言》宣布三国决心在战争方面,以及在战后的和平方面,进行合作,声明三国已就从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达成完全的协议。 <br />  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国际会议,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产生了巨大作用和影响。它是反法西斯同盟团结和壮大的重要标志,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br />Deheilan Xuanyan <br />德黑兰宣言 <br />Teheran Declaration <br /><br />见德黑兰会议。 <br />Ya’erta Huiyi <br />雅尔塔会议 <br />Yalta Conference <br /><br />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3国政府首脑在苏联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的国际会议。亦称克里米亚会议(见彩图И.В.斯大林、F.D.罗斯福和W.L.S.丘吉尔(从右至左)出席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参加会议的有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И.В.斯大林、美国总统F.D.罗斯福和英国首相W.L.S.丘吉尔以及 3国外交部长、参谋长和顾问们。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后期,苏联和英、美等国军队从东西两线向德国本土推进,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日本法西斯军队尚在负隅顽抗。为了协调盟国关系,商讨最后打败德、日的计划及研究处置战败的德国,安排欧洲事务和战后和平等重大事项,举行了此次会议。W.L.S.丘吉尔、F.D.罗斯福、И.В.斯大林(前排从左至右)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的合影 <br />  会议内容 会议讨论的问题范围广泛,主要问题为:①处置德国问题。3国制定了最后击败德国迫其无条件投降的计划。德国投降后,3国将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设立盟国中央管制委员会进行协调管理。3国同意从英、美两国占领区划出一个地区,交由FaGuo占领,并邀请FaGuo参加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会议决定德国必须解除武装,解散总参谋部,拆除军事设施和军事工业,惩办战犯,并在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消除一切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势力与影响。会议同意苏联提出的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50%应归苏联所有的建议作为讨论的基础,决定设置赔偿委员会处理德国赔偿问题。②波兰问题。会议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当依照寇松线,在若干区域应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波兰必须在北方和西方获得广大的领土上的让予,即波兰将从德国获得领土的补偿,补偿范围应征询新的波兰临时民族统一政府的意见。波兰西部的最后疆域定界,待后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问题,会议达成原则协议;现今在波兰行使职权的临时政府,应该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实行改组,以容纳国内外民主领袖。由美、英驻苏大使会同苏联外长 В.□.莫洛托夫在莫斯科与波兰临时政府委员会并与波兰国内外其他民主领袖进行会晤,以便根据上述方针改组现政府。③远东问题。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3国政府首脑秘密签订《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即《雅尔塔协定》。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作战。为此,美、英两国答应苏联提出的下列条件: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苏联重新取得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丧失的俄国以前的权益。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交还苏联。乙,大连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丙,设立一个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丁,千岛群岛交予苏联。上述规定由美国总统采取步骤,以取得蒋介石同意。苏联还表示同意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友好同盟条约。④联合国问题,就安全理事会的投票问题的折衷方案达成了协议。苏联撤回16个加盟共和国都成为联合国大会成员国的要求。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以便成立联合国。会议通过《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并讨论了南斯拉夫、伊朗、巴尔干以及遣送战俘等问题。会议最后签署了《英美苏三国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公报》、《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的议定书》。 <br />  会议的评价 该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以同盟国的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制裁德国和维护战后的世界和平。但《雅尔塔协定》有关中国的条款,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会议反映出苏、美、英三国对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上的不同意图和矛盾,对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有着重大影响。 <br />Bocitan Huiyi <br />波茨坦会议 <br />Potsdam Conference <br /><br />亦称柏林会议。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的国际会议。参加者有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И.В.斯大林、美国总统H.S.杜鲁门和英国首相W.L.S.丘吉尔(7月28日后是新任首相C.R.艾德礼)以及他们的外长和顾问。1945年5月8日,德国政府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在远东日本法西斯负隅顽抗的同时,开始酝酿媾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分享战争胜利果实,如何安排战后格局,成为苏、美、英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研究处置德国,商讨对日本作战和解决欧洲其他问题,苏、美、英三国举行了波茨坦会议。8月2日签署了《苏美英三国的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和《柏林(波茨坦)会议公报》,两个内容基本相同的文件,通称《波茨坦协定》。 <br />  《波茨坦协定》内容 协定决定:为进行关于缔结和约所必需的准备工作,设立由英、苏、中、法、美五国外长组成的外长会议。协定确定了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政治原则是: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为此规定德国境内的最高权力由美、英、苏、法四国占领军总司令遵照本国政府的指令,分别在其各自的占领区内实行。彼等并以管制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共同处置有关全德事宜。解除德国全部武装,废除一切军事机构,解散一切纳粹组织,废止一切纳粹法律,逮捕并审判战争罪犯,永远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及纳粹主义的复活或改组。德国一切民主党派应准许成立并恢复自由活动权利。司法制度、教育及整个政治生活都在民主基础上重新建立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德国行政应以政权分散和发展地方政府权限为原则。处理德国的经济原则是:消灭德国作战潜力,禁止军事生产,铲除或控制可用作军事生产的一切工业。消灭垄断造成的过分集中,发展和平经济,并把德国视为一个经济单位。关于德国赔偿问题,苏、美、英向德国所提的赔偿要求,将以德国境内的物资及适当的德国国外资产予以满足,苏联并可由西方占领区获得赔偿。德国的舰队和商船队由苏、美、英三国均分。哥尼斯堡及邻近地区让与苏联。关于波兰问题,美英同意承认波兰统一临时政府,并撤销对波兰流亡政府的承认。对波兰西部边界达成原则协议,最后划定由和约解决。不归苏联管辖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和以前的但泽自由市区域,均由波兰政府管辖。会议还讨论了奥地利问题、同意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五国缔结和约问题、领土托管问题和控制黑海海峡等问题。W.L.S.丘吉尔、H.S.杜鲁门、И.В.斯大林(从左至右)在波茨坦会议上 <br />  《波茨坦公告》 在波茨坦会议期间,7月26日,苏、美、英三国首脑讨论了结束对日本作战的条件和战后处置日本的方针,并通过一项决议,即《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亦称《波茨坦宣言》,共13条,苏联当时尚未对日本作战,没有签字。中国政府虽未参加讨论,但事前征得中国政府的同意,故公告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并在公告上签字,成为四国对日共同宣言。公告敦促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日本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所决定的其他岛屿范围之内。日本军队必须完全解除武装,永久消除日本军国主义,战犯交付审判。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的所有障碍必须消除。不准日本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之工业。宣言宣称,在上述目的达到并成立倾向和平及负责的日本政府后,盟国占领军当即撤退。 <br />  会议评价 波茨坦会议是战时苏、美、英三国首脑最后一次会议,对迫使日本早日投降,巩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维护战后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会上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在国际事务中的分歧和矛盾已有明显表现,这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br />Bocitan Xieding <br />波茨坦协定 <br />Potsdam Agreement <br /><br />见波茨坦会议。 <br />Bali Hehui(1946) <br />巴黎和会(1946) <br />Paris Peace Conference (1946) <br /><br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对意、罗、保、匈、芬 5国缔结和平条约的国际会议。1943年9月3日意大利战败,签署了由英、美起草的具有纯军事性质的停战协定。1944年秋至翌年初,罗、芬、保、匈等希特勒附庸国崩溃,相继签署由苏联起草的停战协定,其中除军事条款外,尚有政治、经济、边界和赔款条款。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8月2日苏、美、英三国在波茨坦会议上签订的波茨坦协定规定:设立苏、美、英、中、法五国外长会议,制定对意、罗、保、匈、芬五国和约草案。   <br />和会前的外长会议 第一届外长会议(1945.9.11~10.2) 在伦敦召开。会上苏联与英、美的立场相对立,仅就意大利应放弃殖民地,意大利、南斯拉夫两国边界划分应根据民族分布界限,的里雅斯特应辟为自由港等问题达成初步的原则协议。  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1945.12.16~26) 因伦敦会议破裂。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了一次磋商性会议。苏联与美、英在一些问题上彼此有所妥协,议决对意和约由苏、美、英、法四国外长起草;对罗、保、匈和约由苏、美、英三国外长起草;对芬和约由苏、英两国外长起草。各该项和约草案拟具后经二十一国和会讨论和提出修改建议,最后由苏、美、英、法外长会议研究并确定和约之最后文本。   <br />第二届外长会议(1946.4.25~5.16,6.15~7.12) 在巴黎召开。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就五国和约内容的一些主要问题达成协议,基本上完成了对罗、保、匈三国和约的草案,对意和约草案尚有一些主要条款悬而未决。为审查上述和约草案,召开了巴黎和会。   <br />和会的情况 1946年 7月29日和会在巴黎卢森堡宫开幕,正式参加会议的有21个国家:即苏联、美国、英国、中国、FaGuo、澳大利亚、比利时、白俄罗斯、巴西、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埃塞俄比亚、希腊、印度、新西兰、挪威、波兰、荷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和乌克兰。阿尔巴尼亚、墨西哥、古巴、埃及、伊朗、伊拉克和奥地利七国以协商资格(无表决权)参加会议。五个战败国亦被准许各自派出代表到会申诉意见。和会伊始,讨论议事规则时就发生了争执。外长会议原已就和会表决方式取得协议,即凡属实质性问题须经2/3多数票通过。澳大利亚、希腊、荷兰等国提出修改外长会议的决定,主张和会所有决议案只要得到 1/2普通多数即告通过。美、英出于操纵和会多数的意图,极力支持澳大利亚等国的建议。苏联、南斯拉夫、波兰、挪威和巴西等国则主张维持外长会议原有决定。后通过一项折衷方案,即无论绝对多数或普通多数票通过的建议均可由和会交外长会议审议。和会中关于实质性问题的讨论,苏联、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为一方,美、英等一些西方国家为另一方之间存在激烈争执。在战后意、南边界的划分,保、希边界的划分,赔款的数额与分配方面,双方意见尤为对立。经过紧张的谈判,双方均有所妥协。和会就罗、匈、保(保希边界除外)的领土变动和五国赔款数额与分配办法取得协议。但关于意大利前殖民地的处理,的里雅斯特自由港法规以及多瑙河问题等未能达成协议。和会于10月15日闭幕。由苏、美、英、法四国副外长整理出五国和约草案的修正案。此修正案虽为和会同意但仍存在一些分歧。  <br /> 五国和约的签字及主要内容 为解决和会上一些未决问题,第三届外长会议于1946年11月 4日在纽约召开。会议制定了五国和约的最后文本。和约先分别由美(1947.1.20)苏(1.29)英(2.4)三国外长代表本国签署后,于同年 2月10日在巴黎正式举行五国和约签字仪式,由其他有关各国签署,同年 9月15日生效。五国和约的主要内容如下: <br />  对意和约 意、法在阿尔卑斯山边界有 4处地段作有利于FaGuo的不大的改变。意、南边界作了有利于南斯拉夫的重大改变。的里雅斯特港辟为自由港,该港及其附近地区划为非军事化和中立化的自由区。佐泽卡尼索斯群岛(现斯波拉泽斯群岛)划归希腊。意放弃其在非洲的殖民地。意承认并尊重阿尔巴尼亚、埃塞俄比亚的主权和独立。意放弃由辛丑(1901)条约取得的在华特权,将天津意租界归还中国,放弃意在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的权利。意给苏、南、希、埃(塞俄比亚)、阿(尔巴尼亚)赔款分别为:1亿美元、1.2亿美元、1.05亿美元、2500万美元和 500万美元,意大利军队人数不得超过25万人。 <br />  对罗和约 罗马尼亚边界为1941年1月1日原有的边界,但罗、匈边界恢复为1938年1月1日边界,1940年维也纳仲裁裁决无效。陆军限12万人、防空炮兵限5000人、海军限5000人、空军为8000人。给苏联3亿美元赔款。  对保和约 保持1941年1月1日原有边界。陆军限5.5万人;海军限3500人;空军限5200人。给南斯拉夫7000万美元,给希腊4500万美元赔款。 <br />  对匈和约 匈与奥、南、罗边界仍维持1938年1月1日原有的边界。1938和1940年维也纳仲裁裁决无效。匈、捷边界略作有利于捷方的改变。陆军限 6.5万人,空军限5000人。给苏2亿美元、给捷、南各1亿美元的赔款。  对芬和约 根据1944年 9月19日停战协定,芬兰确认将贝柴摩省归还给苏联,除此以外应维持1941年 1月1日原有边界。苏联放弃1940年3月12日苏芬和约所给予的汉科半岛租借权,改租波卡拉-乌德地区为海军基地。奥兰群岛保持非军事化。陆军限3.44万人,海军限4500人,空军限3000人。给苏联以3亿美元贷款。 <br />  参考书目 <br />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编委会:《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br />(第一编,第二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76。 <br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蓝色星空 该用户已被删除
2#
发表于 2006-10-28 11:18:2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发表于 2006-10-31 12:41:41 | 只看该作者
好帖!!!!
4#
发表于 2006-11-6 17:19:15 |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老兄不
5#
发表于 2006-11-7 15:43:32 | 只看该作者
多谢
6#
发表于 2006-11-8 23:37:28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220541">好帖!!!!谢谢</div>
7#
发表于 2006-11-9 12:14:24 | 只看该作者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221264">多谢</div></td></tr></table>
8#
发表于 2006-11-9 15:02:39 | 只看该作者
so tidiou
9#
发表于 2006-11-9 19:40:19 | 只看该作者
tai? duo le
10#
发表于 2006-11-15 19:16:24 | 只看该作者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218343">非常好,谢了!</div></td></tr><tr><td><div></div></td></tr></tab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8 11:3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