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越为何力推南海问题“东盟化”?
发布时间:2012-05-15 作者:褚浩 来源:大众日报 2012年5月11日
中菲在南海对峙已一月有余。在这期间,菲律宾国内就如何“抗华”吵翻了天。近日,参议员约克·阿罗约公开声称菲律宾应发动“外交攻势”,分别对东盟国家做工作,争取东盟“团结起来应对中国”,依据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合理介入”对峙事件。部分议员积极响应,甚至还妄称黄岩岛事件是“地区问题”,呼吁菲律宾政府尽快与其他东盟国家举行紧急会议,共商对策。借此次黄岩岛对峙“之机”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至少已经成为菲律宾国内部分人的“共识”。
与此同时,东盟少数国家也蠢蠢欲动,试图以某种途径进行呼应。不管它(们)处于何种心理,趁火打劫也好,向中国要价也罢,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南海问题“东盟化”不仅无益于化解分歧、解决争端,还会对东盟竭力推进的一体化构成重大挑战。
南海问题并不涉及东盟
众所周知,南海问题是中国与相关争端国之间的领土主权争议和海域划界争端,并不涉及东盟。但近年来,菲、越在加强内部勾连的基础上,一直积极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甚至地区化,企图以“盟”之力对抗中国,进而获取国际话语权和相关谈判中的相对优势。两国联手通过利益交换、幕后交易等方式,已经成功将南海问题纳入去年的东盟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区域性论坛。
实际上,除了印尼以外,东盟国家均为小国。之所以在当今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吸引大家眼球、扮演重要角色,除了独特的地缘优势,很大程度上与近年来东盟推动的一体化密切相关。东盟于1992年提出加强经济一体化建设,至今已经20年。2008年12月正式生效的《东盟宪章》明确规定,东盟共同体将由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组成,建成后的东盟共同体将使东盟具有“一个目标、一个身份和一个声音”。自美国宣布“重返东南亚”,尤其是美、俄加入东亚峰会以来,东盟地区主导地位受到威胁,东盟近一年多来的表现,凸显了其整合内部、争取提升国际和地区事务参与权与发言权的努力。东盟一体化使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能凝聚十国之“神”,共同发挥十国之力,因此才能在大国激烈博弈的东亚发挥“小马拉大车”的作用。
南海问题“东盟化”有损东盟利益
但菲、越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有损东盟一体化的构建。
一是违背《东盟宪章》宗旨,蓄意加剧南海紧张局势。《东盟宪章》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维护并加强本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自去年以来,菲、越不断在南海进行军演或联合军演,频频试探中国南海政策的底线,企图火中取栗,扩大既得利益。这不仅违背了《东盟宪章》的宗旨,更不利于塑造东盟一体化所必需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二是菲、越相互勾连破坏东盟内部的力量平衡。一直以来,印尼是东盟的“龙头老大”,其他九国虽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有所差异,但维持相对力量平衡。但越南革新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让其感到有机会挑战印尼“老大”地位,鉴于越南已在中南半岛老挝、柬埔寨等国苦心经营多年,陆上基础已较为雄厚,南海问题成为越南在海上扩展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因此,越南借南海问题频频与菲律宾互动。越南的战略意图引起印尼高度警惕,双方相互芥蒂、防备增多,尽管在外部压力下双方不得不进行一些合作,相关分歧和矛盾尚未浮出水面,但这已成为东盟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隐性障碍。
三是不利于东盟与大国合作。长期以来,东盟市场小、自身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因素一直制约东盟内部整合和一体化的发展,常常需要中国等大国以外部力量助推东盟一体化。但将南海问题纳入东盟议事范围直接损害中国-东盟之间的来之不易的互信和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互联互通甚至正常经贸交流都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在南海问题上引入美国等域外大国又加剧了东盟国家在战略认知和利益分配的分化,东盟走散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其实,大多数东盟国家对中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心知肚明。是继续让少数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继续绑架整个东盟的利益,在破坏东盟一体化的同时损害中国-东盟关系,放任其成为损人不利己的“祸水”,还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站住立场,维护和平稳定的大局和整体利益,对东盟来说,正确和明智的选择很清楚。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