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中国外交与对外关系》一、二章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9 13:1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章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本章重点掌握
1、外交的定义
2、新中国外交的分期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教学要点
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外交与对外关系是一门政策性极强、严肃而又敏感的学科。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我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列强的欺凌掠夺。中国***从它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为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彻底结束旧中国的屈辱外交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外交也开始了新的篇章。
回首50多年的新中国外交,可谓曲曲折折,轰轰烈烈。50多年来,新中国外交在毛**、邓小平和***三代领导核心的领导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谋求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外交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巩固和加强,同各大国和发达国家的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多边外交日益活跃,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积极的贡献。
当然,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外交历程中,中国外交在无成功经验可循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一些失误,走过弯路。这与中国外交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相比,毕竟是次要的。“历史是镜子,是书本,是箴言。”我们应吸取教训,引以为鉴,在纷纭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找准自己的位置,奉行正确的外交政策,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正因为如此,这门课程的学习便显得更加重要。在这个学科领域中,需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国家与国家的官方关系、政党关系以及民间关系。
本课程以毛**、周恩来、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外交发展的不同时期为脉络,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为教学内容。通过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了解中国外交史上重大外交决策和外交事件的前因后果,探讨中国外交战略的布局、内涵及其演变。重点分析中国领导人和我国政府在各个时期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调整变化的背景、影响因素、目的、政策内容及实施效果等。力图清晰、准确地阐述和揭示新中国50年外交重大历史与现实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
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外交政策的制定
(一)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外交任务
新中国成立之际面临着复杂、尖锐的国际环境。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尖锐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并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它们继续支持蒋介石集团,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和军事上包围的政策,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合法席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二)毛**、周恩来等制定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毛**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站在社会主义一边(“一边倒”)等外交思想和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为建国后的外交工作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
1、及时割断外国同旧中国残余力量方方面面的联系,才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旧势力、旧特权,才能维护新中国的独立。
2.打碎包括外交机构在内的旧国家机器,才能建立新的国家机器,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外交。
3.中国***和前苏联共产党都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兄弟党。前苏联在我军三大战役胜利之后,就派人来华商谈合作。“一边倒”方针的提出是新中国联合前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的需要。
4.美国扶蒋**,对新中国不予承认。面对帝国主义的军事干涉、经济封锁、政治敌对,发展同前苏联的关系,是新生的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向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寻求必要的经济技术援助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
新中国建立不久,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结盟。虽然中苏联合,但是中国一直保持着在发展建设道路上以及处理国际事务时的独立自主。中国也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老子党”倾向进行过严厉的批评和斗争。但是美国却在一段时期内,一直把中国看成前苏联的附庸,看成前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一个重要敌人。美国对中国的偏见和恼怒不能不把中美关系推向对立和敌视。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周恩来等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和方针,为建国后的外交工作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毛**主席主张“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将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而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条约的继续存在,要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说明了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同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胜利后的对外关系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1949年6月30日,毛**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宣布,“必须一边倒”,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一边。“一边倒”政策就是宣布新中国将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在此要弄清楚为什么说“一边倒”的决策是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下的唯一选择?
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国际上正在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局面。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国民党打内战。而且,新中国诞生后,帝国主义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有可能对中国进行战争干涉,而苏联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上述情况决定了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联合的必要性。邓小平认为,从“一边倒”产生的背景来看,**与美国改善关系实际上已经不可能,所以才有倒向苏联的政策;从意义来看,主动地倒向苏联比将来不得已而被动倒向苏联要好得多,对我更有利;从内容来看,**倒向苏联并不是屈从于苏联或依赖苏联,其基本点仍是自力更生。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站在社会主义一边”三大决策的提出,解决了新中国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即:1、“另起炉灶”,解决了如何在新的基础上同外国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了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问题;3、“站在社会主义一边”,解决了我国如何正确处理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上述三大决策以及周恩来提出的“礼尚往来”、“互通有无”和“团结全世界人民”等外交决策及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3-1-10 04:34:30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8 21:1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