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7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1年真题及参考答案(参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 22: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625476 于 2012-4-8 11:50 编辑

一、名词解释:
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是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
强制性的集体行为。它不属于政府的一部分,也不属于盈利的私营经济的一部分。换而言之,
它是处于“公”与“私”之间的一个领域。通常而言,它包括了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
公众的利益而行动的组织,诸如指慈善团体、非政府组织(NGO)、社区组织、专业协会、
工会等等。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
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 年)由魏吏部尚书陈
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
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其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影子内阁: 所谓“影子内阁”是指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在野党为准备上台执政而设的预备内阁
班子。它往往由下议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本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
建而成。这种制度由英国保守党首创,后为一些英联邦国家所采用。

对外战略:就是为实现国家的总目标而制定的国家战略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战略。

民主和平论:民主和平论(Democratic peace theory)是一种国际关系、政治学、和哲学
的理论,主张所有坚守民主制度的国家(更正确的说,所有****制国家)不会或极少与
另一个民主国家发生战争。
  
比利牛斯条约: “三十年战争”后,西班牙利用法国投石党运动和英法紧张关系继续对法战争。
法国积极联英反西:容忍英国的共和制度;恢复英法自由贸易;接受因法方海上抢掠行为而
遭到损失的英国船主的正当要求。1659 年,法西签订《比利牛斯条约》。《比利牛斯条约》:
1659 年法西两国签订,主要内容有:(1)法国波邦王室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联姻;(2)
西班牙向法国割让领土;(3)法国赦免投石党领袖孔代亲王。法西联姻为以后的西班牙王位
继承问题埋下了法国的隐患。该条约是法西两国继《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继续较量的结
果。

“保护的责任”:  “保护的责任”是本世纪初出现的一个新概念。2005 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
文件》对“保护的责任”作了非常谨慎的描述。《成果文件》将“保护的责任”的适用范围严格
限于“种族灭绝、战争罪、种族清洗和****罪”等四种严重的国际罪行。但几年来,各方对
此概念的内涵和适用性仍存在争议。中国有如下初步看法:  
     第一,各国政府负有保护本国公民的首要责任。
     第二,“保护的责任”概念只适用于种族灭绝、战争罪、种族清洗和危害人类罪等四种国
际罪行。

     第三,当发生上述四大类危机且需要联合国做出反应时,安理会可发挥一定作用。
     第四,在联合国以及区域组织范围内,应将正常的人道主义援助与履行“保护的责任”时
的国际援助相区别,以保持人道主义援助的中立性和公正性,并避免“保护的责任”的滥用。  



李顿报告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驻国际联盟代表施肇基奉令,于 9 月 21 日向国联
理事会控告日本侵略中国领土,破坏国联盟约。要求国联采取行动,制止日本对和平的威胁
和形势的恶化。“使危害和平的局势不致扩大”,并恢复到事变爆发前的状态。    国际联盟在
英法等大国操纵下采取了纵容态度,国联理事会就日本武装侵入中国东北问题争论了 3 个月,
作过多次决议,既不敢谴责日本,也不能制止日本扩大侵略。在中国代表的一再要求下, 1931
年 12月 10日,国联理事会终于通过决议,决定派遣一个国联调查团到远东实地调查“九一
八”事变情况。调查团的任务只限研究中、日纠纷的背景,向国联提出报告,而无权干预两
国的军事行动或建议双方直接交涉。    1932 年 1 月 21 日,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调查团
由英、美、 法、德、意等 5 个国家的代表组成。团长是英国人李顿爵士,故亦称李顿调查团。
李顿在英国殖民统治印度时,曾出任孟买省长、代理印度总督等高职。美国代表为麦考益将
军,曾任菲律宾总督。法国代表为亨利·克劳德将军,曾任法属西非军司令。德国代表为恩


利克·希尼博士,曾任德属东非总督。意大利代表为马柯迪伯爵,曾任意驻南美各国公使。
根据理事会决议,中国派前处长顾维钧以中国代表处处长资格参加,于能模作为国际联合会
调查委员会中国代表处专门委员身份参加。日方“参加委员”为吉田伊三郎,曾任驻沈阳总领
事。代表团秘书长为国联秘书处股长哈斯。此外还有一些翻译人员。     调查团临行前,
国联行政院规定他们除调查日本在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而形成的满洲问题外,也调查中国
的一般形势。因为日本当时宣称,由于中国的政治形势关系,中国政府已不能履行它的责任,
即不能保护外国利益,特别是日本在满洲的条约权利和利益。    李顿调查团行程不是首先
去遭受日军铁蹄蹂躏的中国,而是去询问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对该事变的态度。1932 年 2 月
3 日,调查团由法国勒哈弗尔港出发,到伦敦、华盛顿。29 日到达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
在东京 10 天,拜会日本天皇裕仁、首相犬养毅,参拜靖国神社。3 月 14 日抵达中国上海。
26 日在南京与蒋介石、汪精卫、宋子文等会面。然后周游芜湖、九江、汉口、重庆、宜昌、
济南、天津等。4 月 21 日才抵达沈阳。这时,日本侵略者已完全占领和控制了中国东北,
制造了伪满洲国,迫使李顿调查团承认既成事实。在东北,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伪

满洲国溥仪及其官员会晤,查看了“九一八”事变现场。日本为了使调查团难以了解真相,关
东军将调查团任何时候,要看的任何地方,都粉刷一新,做得极至周详。当时,许多善良的
中国人对国联调查团还是抱有幻想的,东三省的爱国将领、社会贤达,24 个东北民众团体
和学术团体,战斗在东北的抗日义勇军,以及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地学生、市民等,
纷纷走访、投书、致电调查团,要求其主持正义。由于控制调查团系列强国家,致使中国国
民政府外交部及国际联合调查委员会中国代表处受到制约,无法发挥更大作用。    李顿调
查团在中国东北活动了一个半月。1932 年 9 月 4 日调查团完成调查报告书,各委会签字。
10 月 2 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中国外交部公布调查团
报告书章节,报告书共分 10 章,文长 272 页,约 14.4 万字,报告书虽然肯定东北是中国
领土一部分,主权属于中国,对事变经过和伪满洲国也有某些公正和客观的叙述,但是总体
上是模糊是非、混淆黑白,充分暴露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绥靖政策。
报告书认为中国DIZHI日货运动是“中日冲突的重要原因”,苏联的“共产主义目前的传播”是造
成“九一八”事变的最重要因素。对于“九一八”事变的解决,报告书主张既不应该维持“满洲国”
的现状,也不应恢复到“九一八”事变以前的状态,而是应该中日两国都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


力量,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    1933年 2 月24 日,国联大会以 42 票赞成,日本
1 票反对,通过了 19 国委员会关于接受《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决议,重申不承认伪满洲国。
日本于 3 月28 日以抗议该报告书为由,宣布退出国际联盟,致使国联的调查报告书实际上
成了一纸空文。事实证明,国联的活动和《李顿调查团报告书》,未能制止日本帝国主义对
中国东北的侵略,日本的侵华战争在迅速扩大,并准备进一步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国联李
顿调查团的活动说明了旧中国弱国无外交的事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3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4-1 23:1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4-2 10:50:38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必须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4-2 19:04:09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 谢谢楼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1-24 14:02: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2-15 22:46:15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10 00:51:22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0-1 09:00:40 | 只看该作者
y  chux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0-11 10:39:3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5 12:0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