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史》提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4 12:4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威斯特伐利亚: 第一编 威斯特伐利亚: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

导言 第一章 现代世界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1500 年前后的世界
一 东亚封贡体系
二 穆斯林世界
三 欧洲秩序
第二节 走出中世纪——西欧的兴起
一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二 民族君主国的出现
三 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
第三节 现代国际关系的孕育
一 商业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
二 西班牙的衰落与尼德兰革命
三 王朝战争与商业战争
第二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第一节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产生
一 “三十年战争”的国际背景
1、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
2、宗教纷争与王朝利益
二 “三十年战争”
1、战争的导火线——“掷出窗外事件”
2、战争的四个阶段
三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
1、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2、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3、现代国际关系原则
第二节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 一 17、18 世纪欧洲的纷争
1、 《航海条例》与英荷战争
2、法国大陆扩张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3、欧洲列强争霸与“七年战争”
二 奥地利、普鲁士与俄罗斯
1、奥地利的转变
2、普鲁士的崛起
1
3、俄罗斯的海陆扩张
第三节 17、18 世纪的欧洲与世界 一 美国独立战争
1、美国独立战争与欧洲列强的态度
2、美国独立与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
二 欧洲、拉美与非洲
1、拉丁美洲与殖民制度
2、非洲与奴隶贸易
三 亚洲: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
1、中国的“康乾盛世”
2、印度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
从维也纳到凡尔赛—华盛顿: 均势” 第二编 从维也纳到凡尔赛—华盛顿: 均势”格局的兴衰 “

第三章 维也纳体系

第一节 维也纳体系的产生
一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两极国际格局
1、法国大革命及其外交原则
2、反法同盟与拿破仑帝国的兴衰
二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1、维也纳会议
2、神圣同盟与四国同盟
第二节 维也纳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 一 欧洲协调体制的尝试
1、四次国际会议 2、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与“东方问题”
二 1848 年欧洲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
1、1848 年欧洲革命
2、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3、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
第三节 维也纳体系的衰落
一 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1、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
2、克里米亚战争
3、克里米亚战争后的欧洲国际关系新格局
二 意大利、德国的统一
1、意大利的统一
2、德国统一的背景
3、 “铁血政策”与统一战争
2
4、德国与“东西方政策”的选择

第四节 “欧洲体系”的全球扩张 一 资本主义体系的扩张
1、工业革命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2、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
3、殖民地的反应 二 美国的加入
1、内战前的美国对外政策
2、美国内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3、内战后的美国对外政策
三 中国的衰落与日本的崛起
1、中国的衰落

2、日本的崛起
第四章 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

第一节 大陆联盟体系的形成
一 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
1、普法战争后的欧洲格局
2、近东危机
3、1878 年柏林会议
二 大陆联盟体系的建立
1、德俄关系和 1879 年德奥同盟
2、1881 年三皇同盟
3、1882 年德、奥、意同盟
第二节 大陆联盟体系的调整与解体 一 大陆联盟体系的调整
1、保加利亚危机
2、德法关系危机和《三国同盟续约》
3、两次《地中海协定》与《再保险条约》
二 大陆联盟体系的解体
1、俾斯麦下台与德国外交策略的转变
2、法俄同盟的形成 第三节 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 一 列强瓜分非洲的斗争
1、英法德的扩张与竞争
2、瓜分刚果河流域
3、1884—1885 年柏林会议及列强在非洲的冲突
二 列强在中亚的争夺
1、英俄在中亚的争夺 2、1894—1896 年近东危机
3
3、巴格达铁路问题 三 列强在远东的角逐
1、英、法、俄在远东的角逐
2、日本侵占朝鲜与中日“甲午战争”
3、三国干涉还辽
第五章 从多极均势到两极对抗

第一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战前危机
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的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时代
2、美西战争及美国的扩张政策
3、英布战争与日俄战争
二 一战前的大国关系
1、英德关系的转变
2、 《英法协约》
3、 《英俄协约》
三 一战前的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
1、列强的军备竞赛与英德海军谈判
2、波斯尼亚危机与摩洛哥危机
3、意土战争和巴尔干战争
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一战前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
2、萨拉热窝事件和“七月危机”
3、大战爆发 二 战时国际关系
1、列强的战争计划
2、交战国争取盟国的外交斗争
3、日本和美国参战
三 俄国革命的发生和大战结束
1、俄国十月革命与《和平法令》
2、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提出
3、大战结束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凡尔赛— 第六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一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1、巴黎和会的争端与问题
2、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3、国际联盟:理想主义的尝试
二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4
1、帝国主义在远东及太平洋的争夺
2、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总结
三 多极“均势”格局
1、欧洲霸权的衰落与两极格局的先兆
2、苏俄的外交政策 第二节 “二十年危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动荡 一 “洛迦诺时代”
1、德国的赔款问题与安全问题
2、洛迦诺会议与欧洲政局的变化
3、 《非战公约》和裁军问题
4、国际社会的动荡
二 大萧条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大萧条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德日法西斯统治的确立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寻求集体安全的政策调整
三 20—30 年代的亚非拉革命浪潮
1、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2、中东委任统治地与巴勒斯坦问题
3、拉丁美洲与欧美世界
4、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三节 两极对抗格局的形成 一 三国轴心的形成
1、德意关系的协调
2、罗马—柏林轴心的形成
3、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二 侵略与绥靖
1、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
2、德国侵占奥地利
3、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三 战前世界力量的重组
1、法西斯集团的内部矛盾与德意钢铁同盟
2、英法同盟的建立与日苏关系的调整
3、英(法)苏德的三角谈判
第三编
雅尔塔: 雅尔塔:美苏主导下的两极世界
第七章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二战的全面爆发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一 浩劫难免:二战的全面爆发
1、战前的大国关系与希特勒的全球战略
2、德国进攻波兰与西欧的沦陷

5
3、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与英美联盟的形成
二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苏德战争的爆发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3、同舟共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第二节 全球战略主导权的转移 一 美苏掌握全球战略主导权
1、二战战略形式的根本转折
2、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
3、二战中的中东与拉美

二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二战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2、欧洲霸权的终结
3、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
第三节 美苏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一 盟国对战后世界新秩序的设想
1、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蓝图
2、布雷顿森林体系
3、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二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1、雅尔塔会议
2、波茨坦会议
3、联合国的诞生
4、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第八章
冷战: 冷战:两极对抗下的国际关系格局
第一节 冷战的起源与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 一 从盟友到敌人
1、美苏对外战略的根本冲突
2、五国和约的缔结
3、战后美苏矛盾的激化
4、美国冷战政策的出台
5、冷战的起源 二 大西洋联盟的形成
1、马歇尔计划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3、伦敦—巴黎协定的签订
4、英美特殊关系
三 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
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2、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经互会的成立
6
3、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4、苏南关系的破裂
四 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
1、第一次柏林危机和德国***
2、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
3、越南抗法战争和日内瓦会议
4、美国建立亚太军事体系
第二节 美苏关系的缓和、冲突与僵持和东西方阵营的分化 一 美苏关系的第一次缓和
1、美苏外交政策的调整
2、东西方关系的解冻
3、美苏关于柏林问题的斗争
4、美苏戴维营会谈
二 美苏关系的再度紧张与僵持
1、 “箭与橄榄枝”的对外战略
2、走到战争边缘:第二次柏林危机
3、一触即发:古巴导弹危机
4、走向僵持的美苏关系
三 东方阵营的动荡与分化
1、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2、波匈事件
3、中苏关系的恶化与破裂
4、苏联干涉东欧国家内政
四 西方阵营的分化
1、战后西欧的联合与发展
2、戴高乐的独立外交
3、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的破产
4、日美安全条约的修订
第三节 新中国外交 一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1、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2、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
3、新中国对外战略 二 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1、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2、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
3、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4、中日关系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 60 年代的中国外交
1、 “两条线”的对外战略与中苏关系的恶化
2、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
7
3、中国印尼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的签订
4、周恩来总理十四国之行
第四节 冷战中的第三世界 一 战后初期的亚非拉国际关系
1、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2、印巴自治与克什米尔问题
3、巴勒斯坦问题与第一次中东战争
二 第三世界的联合
1、万隆会议
2、不结盟运动
三 全球殖民体系的崩溃
1、非洲的觉醒
2、苏伊士运河危机
3、拉丁美洲的革命风暴
4、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西方的非殖民化
缓和: 第九章 缓和:由两极到多元化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

第一节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中美苏战略大三角 一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1、美苏对外战略的调整
2、美苏关系的第二次缓和
3、欧洲局势的缓和
二 中美苏战略大三角
1、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与中国“一条线”对外战略
2、中美和解与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的形成
3、中美建交
4、80 年代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变化
第二节 苏联的战略扩张与美苏争夺的新态势 一 苏联的战略扩张
1、苏联的扩张战略
2、苏联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与在第三世界的扩张
3、美苏第二次缓和的终结 二 美苏争夺的新态势
1、从人权外交到卡特主义
2、里根主义:美国重振霸权的新起点
3、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4、美苏关系的第三次缓和
第三节 多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 一 国际关系中的新因素
8
1、新技术革命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
2、跨国公司
3、国际组织 二 多元化时代的来临
1、欧洲联合的发展
2、欧共体对外关系的发展
3、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4、80 年代的中国外交 三 多元化时代的第三世界
1、亚洲的地区热点问题 2、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3、拉美的债务危机与反霸斗争

4、第三世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全球化时代: 第四编 全球化时代:转型中的国际关系

第十章 冷战的终结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第一节 雅尔塔体系的崩溃与冷战终结 一 东欧政治地震与欧洲新局面
1、东欧剧变
2、德国重新统一
3
、华约解散与北约调整
4、欧安会特别首脑会议
二 美国的战略安排
1、 “超越遏制”下的美苏伙伴关系
2、海湾战争: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区域演示
3、布什的“世界新秩序”
三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终结
1、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2、两极格局“和平”终结的原因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一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追溯
2、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图景
3、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
4、反全球化运动 二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增多
1、跨国公司
2、政府间国际组织
3、非政府组织
三 全球性问题
9
1、恐怖主义问题
2、民族主义问题
3
、人口问题
4、生态环境问题
5、贫困问题
6、毒品问题
第十一章 美国霸权与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 冷战后美国霸权的增长 一 美国实力地位的增长
1、美国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
2、美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
二 软权力:美国霸权的新形式
1、何谓“软权力”
2、美国的新式霸权
三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1、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全球战略
2、 “911”袭击与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
第二节 “多强”力量变迁与对外关系 一 欧盟:扩大与深化
1、欧洲一体化新进展
2、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3、欧盟共同外交的实践
二 日本:政治大国的努力
1、日益强化的日美同盟关系
2、 “大国外交”实践
三 俄罗斯:从叶利钦到普京的大国复兴之路
1、政治经济转轨中的困难
2、从亲西方到全方位外交
3、普京的大国外交实践
四 中国:努力构筑稳定的大国关系
1、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2、中俄关系的稳步发展
3、中欧、中日关系的发展
五 印度:从南亚走向世界
1、印度的大国意识
2、印度大国梦的实践
3、印度崛起的潜力与禁锢
第三节 冷战后的第三世界 一 危机与嬗变
1、非洲经济困境与政治民主化浪潮
10
2、拉美民主化进程及金融危机
3、东亚金融危机与政局变动
二 地区冲突
1、波黑内战
2、科索沃问题
3、巴以冲突
4、印巴冲突
5、朝鲜半岛
6、两次车臣战争
7、阿富汗问题
8、非洲地区的动荡
三 加强合作:第三世界的自强之路
1、东盟的扩大及其一体化新进展
2、拉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3、非洲联合自强
结语
1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5-28 15:16:36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06:07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