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博导介绍---林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1 22:5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林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文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当代中国研究》和《中国政治学刊》(英文)编委,台湾政治大学政治学系客座教授(2010年春)与台湾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院客座教授(2011年冬)。2005年由上海交通大学面向全球招聘, 从美国引进为学科带头人, 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D类)资助。回国前担任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亚洲项目研究员兼中国课题负责人(1999-2005),美利坚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兼职教授(1999-2001),全美中国政治研究学会候任会长、会长(1997-1999),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89-1991),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5-1989)。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政治学博士(1997)、硕士(1994),厦门大学台湾研究硕士(1984),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1982)。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比较政治,中国政治,民主理论,中美关系、台湾问题。曾开设的中、英文或双语课程包括政治学导论、比较政府与政治、比较文官制度、英美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民主和政治发展、台湾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英语等。
主要著作有《台湾政治转型与两岸关系的前景》(九州出版社,2010)、《江**之后的中国》(英文,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3),《邓后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转型》(英文,新加坡大学出版社,2001),《台湾海峡两岸的发展前景》(香港亚洲科学出版社,2000),和《台湾的政治转型》(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在《亚洲观察》(英文)、《问题与研究》(英文)、《美国亚洲评论》(英文)、《当代中国》(英文)、《中国政治学刊》(英文) 、《国际问题研究》、《美国研究》、《当代中国研究》、《台湾研究》、《台湾研究集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福建论坛》、《亚太经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等SSCI、CSSCI或同级中英文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数十篇学术论文,撰写《中国的政治变化》(英文,Lynne Rienner Publisher,2008)、《对北京-台北-华盛顿三角关系的反思》(英文,Palgrave, 2006)、《变化中的中国领导》(英文,Palgrave, 2005)、《未来中国》(台北时报文化出版社,2003) 、《中国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挑战》(英文,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3)、《中国评论:一九九八年》(中英文,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铨释中美台三边关系》(英文,美国大学出版社,1998)、《世纪之交的台海关系》(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双赢?双输?--两岸关系何去何从》(台北致良出版社,1996)、《再看台湾》(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蒋经国之后的台湾》(华艺出版社,1988)、《蒋经国去世与台湾问题》(福建台湾研究会出版,1987)等书的部份章节。代表作《江**之后的中国》(China after Jiang)出版后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圣地亚哥分校、胡佛研究所、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等处发表新书发布会,中央党校作为理论动态内参于2003年上报。多家英文核心学术刊物发表书评。美、英、德、荷、芬等国学者在不同外文语种的论文中,对该书多有引用。澳大利亚的中华书籍网站和一家德文网站,对此书也有介绍。论文“美国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取向”获得首届全国台湾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与2010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近年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的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研究”,预计2011年12月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美国对台政策的走向分析及对策研究”,预计2012年12月完成。
应邀出席在美国、德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举办的五十多场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中包括美国政治科学协会(APSA)的四次年会,发表论文或专题演讲。曾接受路透社、《美国之音》、《朝日新闻》、《华盛顿观察》、《世界新闻报》、《万维网》、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上海东方卫视、台湾“中央社”、《联合报》、《星岛日报》等媒体的采访。参加“美国之音”电视扣应节目近50场。
在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工作期间,定期策划、主持有关中国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和国会早餐会,讨论相关议题,共计80场以上。牵头的研究课题包括“台湾内部发展和两岸关系”,“江**之后的中国”,“全球化和中国发展”和“中国对外关系”等。负责约稿、编辑与中国相关的亚洲项目《特别报告》(Special Report),共16期,其中有两期是跟美国著名政治学者谢淑丽(Susan Shirk)和经济学家罗斯基(Thomas Rawski)合作而成。

近年中英文代表性成果:
“2012年台湾选举对政党体系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6期。
“台湾政党体系发展趋势探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5期。
《台湾的政治转型与两岸关系的演变》(九州出版社,2010)。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遇和路径”,《台湾研究》,2010年第4期。
“奥巴马政府的两岸关系政策”,《国际问题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1期。
“台湾再次政党轮替的深层原因”,《台湾研究集刊》(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1期。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复旦大学政治学评论》第七辑(2009年11月,CSSCI来源期刊)。
“台湾‘活路外交’探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9年第4期。
“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国际问题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09年第1期。
“被治理者政治的建构--评帕萨·查特杰的政治社会理论”,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9年第1期。
“民进党执政失败的根源探析”,《台湾研究》,2008年第6期。
“美国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取向”,《美国研究》,2008年第3期。
“美国因素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台湾研究集刊》,2008年第3期。
“美国预防和应对台海危机的策略”, 《台湾研究》,2007年第5期。
“U.S. Strategies in Maintaining Peac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Issues and Studies (SSCI刊物),Vol.43, No.2 (June 2007).
“台湾问题: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两难议题”,《台湾研究集刊》,2007年第1期。
“The Taiwan Dilemma in U.S.-PRC Relations,” in Shiping Hua, ed., Reflections on the triangular relations of Beijing-Taipei-Washingt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6), pp.15-35.
“Traversing the Dangerous Waters,” Issues and Studies, Vol. 41, No.4 (December 2005).
“Leadership Transition, Intra-Party Democracy, and Institution Building in China,” Asian Survey, March/April 2004, pp. 255-275.
China after Jiang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自题诗(2008除夕夜赴美与会有感)
东海波连西域天,半生甘苦融云空。爆竹声落腾蛇起,横渡关山话岁终。

Dr. Lin Gang is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th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 executive director of Center for Taiwan Studies, and member of the University’s Academic Committee (2008-2013). He served as Program Associate in the Woodrow Wilson Center (1999-2005) and President of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Studies (1998-1999). He has authored Taiwan’s Political Transi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Jiuzhou Press, 2010), co-edited China after Jiang (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Transition toward Post-Deng China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2001) and Prospects for Cross-Taiwan Strait Developments (Hong Kong: Asia Sciences Press, 2000), co-authored Taiwan’s Political Transition (Hong Kong: Social Sciences Press, 1997), and contributed numerous articles and book chapters. He has frequently participa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held in the United States,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as well as Voice of America programs. He was invited by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to attend (as an observer) its 10th annual meeting in Beijing, March 2003. He received his Ph.D. in political science from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1997), MA in Taiwan studies from Xiamen University (1984), and BA in history from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1982).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omparative politics, Chinese politics, democratic theory, Sino-U.S. relations, and the Taiwan issue.

Contact information:
Lin Ga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954 Huashan Road, Shanghai 200030
Phone: 86-21-62932781(O)
64355953 (H)
Fax:     86-21-62933095

Email: lingang@sjtu.edu.c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21:17 , Processed in 0.4218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