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督
政治学导论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1、 政治的含义
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分配的过程
①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任何一个社会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决定这些资源和代价是如何分配的,这个分配过程就是政治
②分配必须是权威的
政治关心的是被认为对整个社会有权威性的政策关系
权威性分配是指
在大多社会
由拥有权威的权力的政府机构去做决定
③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政治活动与文化法律意识形态和经济关系等系统相互作用
它们为政治活动提供某些规则
要把政治看作系统
使人明白政府是“谁得到什么”的决定者
2、 博弈论与政治的关系
博弈是分析利益的框架
政治博弈的要素:居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即局中人运用他们的资源
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制定对策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政治博弈的规则:与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习惯与传统就是政治博弈的渊源
政治博弈的类型: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是一种参加者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
非零和博弈:是一方参加者的所得不再恰好诶另一方所失
它们不完全是敌对的
而且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
非零和博弈分为消极和积极的两种:
消极的非零和博弈适用的政治情形是参与者处于总体冲突之中或没有意识到共同利益
每一方采取的策略是追求全面的胜利
结果是输家多余赢家甚至都是赢家
积极的非零和博弈适用的政治情形是参与者有分歧
但存在共同利益
为此他们采取的典型策略是讨价还价
结果是赢家多余输家或者每方都是赢家
3、 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指的是政治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两个方面
规范性指的是回答政治对与错
好与坏的价值准则
核心是“应当是什么”
即我们所指的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的核心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
他依据的是哲学思辩
政治哲学在于提出命题启发人们去思考
而不在于能解决或回答什么
由于政治哲学不能回答问题
便产生把政治学发展成能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的工具
于是就有了政治科学化问题
4、 研究政治学的主要途径
5、 政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中国政治学发展:古代
近代、现代和当代
西方政治学发展:
古典主义时期(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政治与哲学难以区分
典型特征是规范性活动
既强调道德伦理和价值判断
当然也有科学性活动与工具分析
传统主义时期(从19世纪中叶到二战)政治学关注的是法律
主要集中在对制度和法律的描述上
虽然发现公共政策问题
却没有能力解决公共政策过程
行为主义时期(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的着眼点是人及人的行为
特点:关注的是政治活动者的行为
断然拒绝机构研究法
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
强调社会科学的统一
主张“价值祛除”或“价值中立”
后行为主义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又成为政治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政治学重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经济社会阶级意识形态以及整个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二章 政治权力
1、 政治权力的基本含义
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
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
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①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
即无权力便不构成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的要素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和政治作用
②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③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综合起来
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有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和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2、 政治权力的主要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根据政治权力运动方式对权力加以分类
①强制性权力
甲要求乙做某事
乙因受到甲的威胁
虽然不愿意做但不得不去做
这种权力“可信性”至关重要
其中威胁作出要使对方觉得可信
威胁只是使强制力成为一种有效的目标或对行动的遏制
是权力得以生效的保障
现代政治中
强制性权力表现为行动者之间的威胁
②功利性权力
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
权力主体就会承诺给权力客体好处
这种政治性奖励包括财富、职位、雇用、荣誉及权力
③操纵性权力
前两种权力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
操纵性权力是以更巧妙的方式全部和部分改变权力客体的价值观
它假设一个人的态度能够被重造
他会以别人希望的方式去做
技巧主要有:洗脑、宣传和社会化
④人格型权力
也叫影响力
如果权威来自人们对制度和过程的尊敬,那么影响力则来自人们对特殊类型的人的尊敬,这种人叫克里斯马(韦伯:原指古代的宗教先知
战争英雄
),他们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和启示力
人格型权力在现代政治学中范围被扩大了
具有人格魅力都是克里斯马型的政治家
注意拥有人格型权力的并一定拥有官职
有些政治领袖即使不拥有官职也享有权力
⑤合法性权力:
3、 权力、权威和合法性的关系
① 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合法性关心的是统治、政府或政权怎样及能否在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运行
合法性体现一种价值判断
合法性不仅是一个权力问题
它还涉及到权力和权威的基础
② 实现合法性权力主要通过信仰体系和有限政府来实现
信仰体系为合法性提供理论基础
有限政府要求政府势力不超过法律
③ 在合法性权力中
关键是权威
权力是迫使人服从的一种力量
权威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服从和支持
人们对权力安排的服从可能有被迫的成分
但对权威的安排则属于认同
服从不等同于认同
权力可能使人服从
但却得不到忠诚
④ 权力和权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被认为是正当的权力
权威被所有人当作正当法则接受
权威的行使既为同意者认可
也为反对者容忍
面对权力人们反对或支持
对权威则是服从
⑤ 权力转化为权威
合法性是关键
它要求:A合法性中的合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效性
B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
⑥ 权威虽然在合法性上产生
但有独立性
反过来会促进合法性的稳固性
⑦ 正确理解合法性权力、影响力(人格型)及功利性和操纵性权力的关系
A:功利性和强制性权力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合法性和操纵性复杂
合法性来自宣传和政治社会化
人们通过政治学习认识制度的权威
B、操纵性权力能导致合法化
同样合法化也有利于操纵性权力
C:影响力(人格型)与权威
4、 政治权力的基础
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
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等
同时权力依赖于运转的制度本身的好坏
这也直接决定权力的性质和力量
武力
武力是权力的首要基础;
财富
财富制约着权力;
技能
技能使等量武力和财富的人具有不等量的权力;
动机和知识
动机和知识是权力的重要基础
制度基础
制度本身是权力的最为根本的基础
他直接决定了作为权力基础的武力财富和知识等因素
5、 政治权力的功能
6、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分配的基本方式
表面上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具有合法性
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分配制度是选举制
选民以选举制来分配国家权力
但资本主义的特殊利益决定不可能代表全社会利益
从形式上看:平等权似乎主权在民
但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化
经济的运行不在受政治的操纵
这样出现政治形式上的平等和经济实际上的不平等
导致政治人格和经济人格的***
权力分配主要是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
社会主义国家P41-42
政治学导论笔记[杨光斌](只限于真诚需要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