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防御性现实主义: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的悲剧(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6 13:4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11期

李江春【内容提要】
作者旨在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 防御性现实主义在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的命运如何? 这个问题可

以分解为两个小问题: 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下的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面临哪些生存压力? 这些生

存压力对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会造成哪些影响? 作者认为,在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防御性现实

主义国家面临五种生存压力: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进攻的诱因; 防御性现实

主义国家经常遭遇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的攻击; 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被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包围;

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几乎无法和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合作; 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的军力通常在整

体上或在关键指标上落后于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在这些生存压力之下,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的

生存质量堪忧,在重要的物质利益和国家的自主性两项指标上的表现难如人意。作者采取了案例

分析的方法,以中国宋朝和波兰为例,论证了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的防御性现实主义困境。

【关键词】 进攻性现实主义; 防御性现实主义; 国家的生存质量; 中国宋朝; 波兰
【作者简介】 李江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 上海 邮

编:200433)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9550(2011)11 - 0099 - 25

*感谢唐世平教授的指导,张宇燕、秦亚青和叶江教授的鼓励与批评使本文增色不少,在此一并致

谢,同时也要感谢《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的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批评意见,文中疏漏由作者负

责。


一 前言
自从 1991 年杰克·斯奈德( Jack Snyder) 在其《帝国的神话: 国内政治和国际野心》一书中提

及侵略性现实主义( 即后来所说的进攻性现实主义) 和防御性现实主义两个概念以来,①现实主

义阵营对进攻性现实主义和防御性现实主义展开的热烈争论一直持续至今。中国学者唐世平概括

和总结了这场争论,②并倾向于用时间的维度来理解进攻性现实主义和防御性现实主义。他认为

,人类社会是社会进化的,国际政治理论具有时代性,人类经历过丛林时代( 即进攻性现实主义

时代) 和防御性现实主义时代,这两个时代分别适用进攻性现实主义和防御性现实主义。③既然

如此,那么,在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采取防御性现实主义时,其结果将会如何? 这个问题当然重

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占据了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我们应该充

分关注这段历史。第二,再没有比一个国家能否生存、生存得好还是坏更为重要的了。防御性现

实主义国家并不遵循那个时代的生存法则,其命运如何,应该引起我们的格外注意。第三,只有

把现有对防御性现实主义的研究推进到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我们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防御性现

实主义。对于防御性现实主义在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的命运,唐世平的回答是: “意味着等待灭

亡。”④不过,这个回答缺乏详细的论证来支撑,也不够准确。为弥补这些缺陷,本文一方面将

深入探讨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⑤悲惨命运的内在机理,另一方面也提出

①Jack L. Snyder,Myths of Empire: Domestic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Ambition,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Press,1991,pp. 11 - 12. 斯奈德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进攻性现

实主义和防御性现实主义的二分法,但罗伯特·杰维斯( Robert Jervis) 早就为这一研究奠定了

基础,参见 Robert Jervis,“Cooperation under the Security Dilemma,”World Politics

,Vol. 30,No. 2,1978,pp. 167 - 214。更早的思想萌芽可参见 Arnold

Wolfers,“‘National Securi-ty’ as an Ambiguous Symbol,”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 67,No. 4,1952,pp. 481 - 502。
②Shiping Tang,A Theory of Security Strategy for Our Time: Defensive Realism,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10,Chap. 1.
③唐世平: 《国际政治理论的时代性》,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 年第 3 期,第 140 - 150

页;
④唐世平: 《国际政治的社会进化: 从米尔斯海默到杰维斯》,载《当代亚太》,2009 年第 4

期,第 5 - 31 页; Shiping Tang,A Theoryof Security Strategy for Our Time: Defensive

Realism,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10。从更广的意义上看,社会进化范式是国际政治

理论中正在形成的新范式。
⑤本文之所以用“时代”替代唐世平所说的“世界”,是因为前者比后者能更准确表达时代性的

特征。唐世平: 《国际政治理论的时代性》,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 年第 3 期,第 144 页

。本文使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和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这两个概念同样来自唐世平。在他看来

,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是受进攻性现实主义指引的国家,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则是受防御性现实

主义指引的国家; 或者说,除极端情况外,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为了寻求自身安全而有意加害别

国,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则没有为了寻求自身安全而加害别国的借口,参见 Shiping Tang,A

Theory of Security Strategy for Our Time: Defensive Realism,p.31。




国家的生存质量这一概念,并设定两项指标,以恰当地评价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在存续期间的表

现。同时,本文还指出,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可以选择依附性生存策略,在这种情形下,它可能

没有被灭亡之虞。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是理论建构,从五个方面解释进攻性现实主义时

代的防御性现实主义悲剧为什么会产生,随后,提出国家的生存质量这一概念并设定两个指标加

以测量。第三、四部分是案例分析。其中,第三部分揭示中国宋朝的防御性现实主义性格,指出

宋朝在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选择防御性现实主义是错误的,它的生存质量堪忧,最终被进攻性现

实主义国家消灭; 第四部分回顾了波兰在 17 世纪中叶被迫转型为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及其悲惨

遭遇( 与宋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后是本文的结论。二 防御性现实主义在进攻性现实主

义时代的困境在进一步论证之前,我们首先要承认一个事实: 无论哪个时代,进攻性现实主义国

家和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都会共存,即使我们把眼光聚焦到大国身上,也是如此。进攻性现实主

义时代是崇尚进攻的时代,进攻被认为是能生存下来、生存得更好的战略,或者说,进攻是最好

的防御。基于进攻的战略偏好,战争变得非常普遍,与此呼应的是战争的合法化。①在进攻性现

实主义国家之间,战争的冲动总是难以抑制,而战争一旦爆发,胜利者就会坚定进攻的信心和勇

气,直到遭遇失败为止; 失败者则会积蓄力量,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于是,战争在胜利者

和失败者之间循环。②在这样的时代里,在进攻性现实主义面前,防御性现实主义的命运将会怎

样? 或者说,防御性现实主义是否适合在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生存? 依靠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

样近乎直觉的思维,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防御性现实主义的确面临这样的困境,无法适应那个

残酷的时代,但其原因和表现要比我们现在认识到的复杂得多。为提供更好的解释,本文将前述

问题拆解为两个小问题: 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的防御性现实主义会面临哪些生存压力? 这些生存

压力对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造成哪些影响?

①直到 1928 年《白里安 - 凯洛格公约》( Briand - Kellogg Pact) 的签署,蓄意发动战争

的行为才被认为非法,人类经历了多少战争磨难才终于走到这一步,尽管它很快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变成废纸。
②约翰·米尔斯海默( John Mearsheimer) 对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间关系的研究贡献良多( 虽然

他的论证过于粗糙) ,参见[美]约翰·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 《大国政治的悲剧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3年版。但该议题与本文主旨关系不大,故不予讨论。本文也不

打算讨论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的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间的关系,因为这种关系在那个时代的国际

政治中处于边缘地位。






然后分别给出答案。具体来说,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面临的生存压力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防御

性现实主义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进攻的诱因。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知道,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

很少主动出击。因而,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几乎没有被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入侵的后顾之忧,可

以大胆向后者发动进攻。更何况,进攻性现实主义还清楚,在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的土地上总有

自己需要的东西,占为己有岂不是更好? 也许最重要的是,在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防御性现实

主义国家要么弱小,要么实力没有获得较大提升,要么处于衰退之中,这些都让进攻性现实主义

国家的进攻行为充满合理性。对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发动进攻的诱惑力如此难以抵挡,以至于防

御性现实主义国家也可能考虑将自己化身为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如果它们能做到的话。第

二,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往往成为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的战争演练场。对于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

来说,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攫取发展动力,打造通往未来美好前程的通道是其成长的逻辑,因此

,它的对手无论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还是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其实并无不同,———反正都

是要对其“加害”的对象。与此必然相连的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将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开辟

为战争演练场。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有时会通过一场战争就能重创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但更多

时候,需要发动多次战争才能占据上风,直至消灭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尤其是在防御性现实主

义国家具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时。这样,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就在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身上找到了

演练各种战略、战术以及为此目的而建立和完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的机会,使自己更加成熟

。第三,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的对手———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往往不止一个。即使在古

代相对封闭的国际体系中,一个国家也会与多个国家相邻,当进攻性现实主义成为那个时代的通

行法则时,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周边就充斥着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到了近现代,战争的地域范

围扩大,进攻性联盟不仅在本地区形成,也跨越了地区层面到达全球范围。我们可以打个恰当的

比喻,在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犹如羊掉入了狼群。不可否认,进攻性现实

主义国家之间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是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可资利用的机会,但这种机会通

常不会长久,因为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除了以利益拱手相送以外,不可能有太多的筹码来抑制进

攻性现实主义国家的冲动。而在不断变换盟友的联盟政治中,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往往实力不济

,无足轻重,最有可能被抛弃。





第四,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几乎无法与把矛头对准自己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进行合作。①既是

合作,就需要双方付出代价。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希望以战争或战争威胁来获取在平等谈判时得

不到的东西,与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合作无法满足这种欲望。而且,即使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不

把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当成敌人,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也会把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当成( 潜在)

敌人,而( 潜在) 敌人之间的合作是机会主义的,即使有也稍纵即逝。在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面

前,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缺少利诱对方遏止进攻冲动的手段和机会,只有妥协或者不妥协。第五

,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的军力通常在整体上或在关键指标上落后于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战争的

冲动培育了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全面、迅速提高军力的积极性;理性的计算要求进攻性现实主义国

家的军力强于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军力在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的国际政治生活中具有压倒性的

重要地位。或许,我们可以换种说法: 军力几乎可以与判断国家强弱的综合国力或国家竞争力画

等号。这时,经济实力也就不那么重要( 至少在短期内) 。② 在冷兵器时期和热兵器对付冷兵器

时期( 当然都属于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 尤其如此。骑兵是冷兵器时期进攻的显著标志,热兵器

则是对付冷兵器的最好武器。因此,拥有骑兵但整体上看起来相对落后的国家会对先进国家带来

沉重,甚至致命的打击,依靠热兵器对待冷兵器也具有同样效果。这并非唯军备论,而是对历史

的客观解读。在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如果应对得当,自然可以延缓、减轻

这些压力,但还是没有办法完全解除,因为它们是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与生俱来、贯彻始终的。

如此难以承受的生存压力之重,这在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反映出极低的

生存质量。③国家的生存质量是对国家的生存状况的一种评价。一直以来,国际政治学家们只习

惯于从质的角度来分析国家的生存和灭亡,对生存质量的研究却尚未启动。④ 我们


①这里的合作是指军事合作。在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其他领域的合作对军事决策和行动的影响

无足轻重。
②遗憾的是,国际政治学家们过于关注离我们最近的历史事实,都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他们的

经典论著包括: [美]汉斯·摩根索著,徐昕等译: 《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利与和平的斗争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美]肯尼思·华尔兹著,信强译: 《国际政

治理论》,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3 年版; [美]罗伯特·吉尔平著,武军等译: 《世界

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美]保罗·肯尼迪著,陈景

彪等译: 《大国的兴衰: 1500 -2000 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6 年版; 约翰·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3 年版。
③感谢秦亚青教授鼓励笔者扩充对国家的生存质量的研究。
④目前,有关权力、安全和财富的研究可以纳入生存质量这一主题,但是,只有把这些因素以及

其他因素整合起来,并找到恰当的评价指标,才称得上是一项有关生存质量的研究。






必须改变这一现状。实际上,探究国家的生存质量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第一,任何存在

过的国家都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生存质量并不一样,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了解

生存质量,就不会对国家有深切的认识。第二,存亡是质的表现,生存质量是量的展示,后者的

重要性不低于前者,应引起重视。第三,只有仔细研究生存质量,才能了解国家存亡的趋势和原

因。第四,国家的生存质量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很多时候是一致的,不过,二者相互背离的情形也

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战争环境中。所以,把国家的生存质量这一问题提出来,并且厘清它和人民

的生活质量的关系尤为必要,借此我们才能正确理解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

国家的生存质量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领域,但具体到特定时代的特定国家

,我们并不一定需要涉猎所有领域,就能给出正确的评价。在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由于国家的

生存没有切实保障,军事的比重就尤为突出,否则,其他一切都是奢谈。这与前面关于军力几乎

可以和综合国力或国家竞争力画等号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接下来的问题是,该如何测量防御性

现实主义国家在这种环境中的生存质量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第一,是否将本国的军

备、金钱、领土和人口等物质利益拱手相送。第二,是否具有内政外交的自主性。① 重要的物质

利益和自主性是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除非不得已( 通常是因为一个国家的军力不够强大,不足

以威慑、挫败外敌的大规模入侵或入侵威胁) ,没有哪个国家会自愿把这些天然属于自己的东西

交给别的国家。对于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来说,最理想的情形莫过于两项指标都完好无损。然而

,由于前述生存压力的存在,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总是生活在受到大规模入侵的担忧和现实之中

,而自身实力又有所欠缺,要实现这些目标几乎不可能,必须以付出重要的物质利益和/或自主性

为代价,才能求得安全。通过牺牲重要的物质利益来维护自主性是惯常的做法,而结果如何则另

当别论; 自主性一旦被破坏,接踵而至的可能是丧失重要的物质利益。领土、人口、地理位置、

战略物资、科技水平、阶级结构、历史和领导能力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的战略选择;

不同的因素及其组合造就了不同的国家,造就了不同的生存战略。在强国和弱国的二分法面前,

人们对前者要求苛刻,不自主独立就不符合其身份和地位,对后者相对宽容,依附他国———国

家表面上得以保存———算不上什么耻辱的事。推崇自主性的国家可能会屡遭入侵,被强敌所灭;

用自主性来换

①本文所指的国家并没有站在与市民社会相对的角度来界定,因而这里不使用国家自主性的概念

,以免引起混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1 01:05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