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儒家文化传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1 12:5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化,是外来的。那么它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又有什么关系?当年在引进马克思主义时,是中国知识分子有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过时、落伍,是中国保守落后、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比之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它更“先进”,中国人之所以引进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是“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br />如此说来,马克思主义比中国传统文化是优越的,至少他们表面上很不相同。但是这样一种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立或截然不同的文化思想,又如何能为中国人接受呢?<br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立,而且统一;不仅相异,而且有相同之点。而这,正是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br /><br />马克思的思想观念是对西方文化传统的背叛。因为在西方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观念中,个人主义就是衡量一切的价值中心。个人独立、个体自由、平等博爱,都是西方文化的核心精神,西方文化的核心是个人而不是集体,而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以家族为本位的价值观念是很不相同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就是儒家精神。<br />西方文化的核心观念是个人,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是家族,是国家和集体,而个体生命是没有独立价值的。正是儒家文化注重家族、注重集体和国家,才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以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全球意识,很有相似之处。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被儒教中国接受的主要原因。<br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传统文化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儒家的社会理想有“小康”和“大同世界”;马克思有集体主义思想,儒家有家族观念;马克思主义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儒家文化强调个人服从家族与国家;马克思讲改造个人主义的世界观,儒家讲“克己复礼”、“吾日三省吾身”;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一种愚昧,孔子则“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如此等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的资本主义世界中产生如此之大的凝聚力,主要是他的集体主义思想和观念克服了个人主义的狭隘,提高了人的生命境界,成为社会自我组织的一个重的序参量。而它正是改造社会、实现社会结构转变的思想动力。<br />人们常说,儒家思想落后保守,但它在客观上长期维护了中国社会的高度稳定,这种功能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当然它也有弊病,这主要是男女不平等、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对个体生命的压抑,对社会创新能力的抑制,等等。长此以往,必使社会丧失生机活力,产生腐败黑暗。正是由于这些缺点,中国的知识分子才向西方人求教,引进了马克思主义。<br /><br />儒家文化维护社会的高度稳定,其主要原因是抑制个体生命的自由发展,强调个体服从整体,强调整体和谐,而这是通过抑制理性***为逻辑思维、防止理性工具化的倾向而实现的。于是有人抱怨说,中国人从来没有发达的理性思维,并把它作为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主要原因。对这一点,我们当然不能否定。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人没有发达的逻辑思维,却不等于没有发达的理性。理性不是唯一的。西方人的逻辑理性并非完美无缺,相反,它有着巨大的局限性。这就是它必须与信仰同时并存,没有信仰,逻辑理性就成为一种盲目的势力和危险的工具,它有创造的功能也有毁灭的危险,是创造与毁灭同时并存的。这是现代文明发展失控的根本原因。<br />因此,引进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代表了西方的理性精神。在个人主义和私有制方面,马克思主张“与传统进行最彻底的决裂”,因而它是反传统的;但在理性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马克思却继承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思想文化传统,高扬了理性与科学,并把它作为拯救人类、促进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这正是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家传统所欠缺的。儒家强调“仁者爱人”、以人为本,注重人学,却轻视对物的研究,以人为本并没有错,却把一切科学技术都看作“雕虫小技”,而“君子不为也”。儒家传统重人轻物,西方文化重物轻人,二者的价值取向正好相反。<br />研究人,人最复杂。尤其是人性和人的行为规范,孔子是用“礼”来约束的。由于人性的复杂,西方的逻辑理性无法用于对人性的定量化分析,因此对人性的研究,西方是肤浅的。研究人只能用整体思维方法。因为儒家长期以来不研究物而研究人,这就使得逻辑思维方法难以派上用场,从而使中国的逻辑理性方法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而逻辑理性,正是研究物质科学的有力工具,而它也就成为现代文明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br />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就是逻辑理性化。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所缺少的,正是逻辑理性。不仅如此,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都不很讲究。例如中医学,那是很高的智慧、严密的思维、精湛的技巧、宝贵的经验,但却不是逻辑思维,而这正是它与西医的根本区别。<br />中国人之所以引进马克思主义并且直到现在还不愿放弃而不断“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马克思主义主张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在于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是一种理性精神:科学精神。马克思宣称他所要建立的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并把共产主义理想作为“科学”。所有这些,体现的都是一种理性精神,都是理性精神的实现。而这正是西方文化传统长期发展起来的逻辑理性的延续。到目前,这种理性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无以复加,而它的弊病也开始逐步升级了。<br />何新说,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仅是价值理性,而且是工具理性,因为它具有直接的可操作性。正是这一点,是中国官方不愿意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马克思主义仍然可以和现代社会的逻辑理性工具化的倾向接轨。<br /><br />中国的传统文化逻辑理性不发达,这是它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缺陷。近百年来西学东渐、甚至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基本都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重大缺陷。而马克思主义中所包含的,无论是唯物主义哲学、阶级斗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政治经济学方法,贯穿始终的,都是逻辑理性精神,也都是所谓“科学精神”。这确实使迷信科学的中国人抓到了一根稻草。对于“科学精神”的实质,这里不讲,有兴趣可以去看我的论文《世界的真实性与科学的真理性》(发表在《中国学术论坛》科学精神栏目)。我在这里所强调的是,中国人之所以引进马克思主义,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缺少逻辑理性精神。<br /></font>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8-1 12:51:15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但是,物极必反。当逻辑理性的发展已经达到***世界、危及人类整体生存的时刻,我们对这种理性的局限就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后现代的,因为中国的现代化还离不开这种理性,而这种理性对中国社会,对人类的前途命运又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是马克思当年所始料不及的。更认识不到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方式的一种,并不拥有对真理的唯一裁判权,相反,科学认识是有局限的,克服这种局限,正是人类未来思想观念的重大突破。<br />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逻辑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理性,相反,它是一种更高的理性,这种理性是超越逻辑的,对于这一点,现在人还没有足够的认识。<br />中国人的理性是道德理性,这种理性需要更高的智慧,这种理性来自于对世界整体彻悟,不是区区逻辑所能证明的。因而归根到底它是整体理性。<br /><br /><br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一种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足可以和现代化接轨,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又被人们冷落,而面临着危机呢?<br />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集体主义思想、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等等,有意无意、直接间接地导致了许多社会灾难,其直接表现就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忽视。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其暴力专政和思想专制,几乎都引起了社会弊病,这和人性中追求生命自由、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倾向都是相抵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初衷在于解放全人类,结果人们却发现,对集体和国家、民族的无条件服从,却导致了对人的重新奴役。与资本主义世界相比,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公民不是享有更多的自由而是相反,思想和个性都被铸进一个模子里,自由和民主反倒成了一个梦想。这不能不是马克思理论所导致的一个弊病。或许正是由于这一点,人们才强调“发展马克思主义”?但是在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民主和自由真的能够有所保证吗?<br /><br />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过是西方诸多社会科学理论中的一家之言。西方近代以来,各种社会学说林立、各种理论层出不穷,这些理论无不是从某一个公设的大前提出发,人为地让不断变化的、具有生机活力的社会生活服从某个理论模式,而这种理论模式,不过是从某一角度观察,把得出的片面结论加以放大的结果。而真实的社会生活也像有机自然一样,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生命过程,把这一生命过程人为地纳入某一理论模式,不可能没有削足适履之嫌。<br />每一个社会理论都可以拿来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的教条,更不能当作迷信。而中国人对待马克思的态度,却是既把它当作是一种理性,也作为中国人的信仰。但问题的根本却在于,这种信仰并不是精神信仰,而是一种物质信仰,一种强权公理、科技万能、无限发展、永恒进步的信仰,这种信仰没有精神根基,它是虚假的。<br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形成了思想专制,与历代中国的统治者“罢諸百佳、独尊儒术”是一样的。<br /><br />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有它的必然性。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专制统治传统的国家,它不比西方国家,是个个***独立的小国,中国是统一的,这不仅表现在文化上的统一,也必然表现在政治上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恰恰为这种统一找到了新的理论根据。中国并非不需要自由和民主,因为这更符合人性的内在要求。但中国不可能有西方那种自由和民主,因为中国不是西方。中国需要统一,而统一的代价,往往就是对个体生命自由的限制。问题是,如何使这种限制达到最小,也就是说,如何使中国的公民争得更多的民主和自由!<br /><br />有人认为,假如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也会走上现代化道路,这等于说,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并非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没有必然性。这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传统对当代的巨大作用。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上发生的,有着数千年儒家文化传统的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来使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转变,这等于承认了儒家文化对现代中国的巨大影响,而这也就是新儒家重新受到社会重视的原因。<br />马克思主义和儒家传统文化背景的结合又产生了新的社会弊病:过分强调人治的社会违背了自然,官本位的传统加剧了中国人的心理畸形和社会腐败,而儒家传统中的等级观念和社会不平等思想又加剧了社会矛盾。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对中国的儒家文化进行反思,而重铸中国的文化精神,<br /><br />长期以来,人们就有一个误解: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或把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其实儒家文化的独尊地位是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吹捧起来的,而且是断章取义、抽取了有利于统治的部分,而它的核心,就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中国社会的高稳定,就是在维护这种等级秩序下的稳定,正是对这种等级秩序的维护,使社会丧失了活力和生机。<br />? ? ? ? <br />中国儒家文化传统有与马克思主义这一外来文化相似的一面,这是马克思主义被中国接受的一个深层文化上的原因;印度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没有儒家传统,但它也进入了现代社会。可见现代化是不可抗拒的,在通往现代化的途程中,马克思不是绝对必要的,但对中国来说却是很自然的。现代化(民主、自由化?)是一种自发的倾向,正如全球化一样,是不可抗拒的。理论变成工具,可以动员巨大的社会力量和资源,但没有它,顺其自然,社会也会演变成现代的样子。这等于否定了中国革命,但实际上现实确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论采取了何种理论,转了一个圈子之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那么与其人为抗争,还不如顺其自然为好? <br />实际上,这等于宣告了数千年儒家文化(落实到政治层面)包括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趋势的无奈,也就是说,我们更应顺其自然?“我的朋友,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才常青”!只有符合自然大道的“无为无不为”的观念才是正确的!<br />长期以来,我们过于相信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理论,所以理所当然地被中国人所采纳。这其中难免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但是,因为任何理论都有主观的、僵化的、人为而非自然的一面,现实生活比任何理论都更有生命,所以僵守任何一种理论都难免最终成为教条。但人类毕竟是理性动物,理性的渴望总是需要有一个既定的理论观念做指导,否则就难免陷入盲目和困惑。“邓小平理论”就是不要理论,凭任自发地发展。但自发的结果恰恰是落入他人巢臼,而失去了自己的民族个性,引发了观念的混乱。况且,邓也不是完全凭任自发的,一个专制主义者不可能听任社会自发,他不也反对“自由化”吗?因为那危及他的统治!<br /><br />只有民主、自由才是人类的最终追求,只有人才是一切的根本,而把人当工具并服从任何一种专制制度的“理论”,都属于偏见,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误导,我们确实需要新的启蒙,思想观念的启蒙。但愿这种启蒙不要走到文明发展与自然对立的道路上去。<br />近代以来,西方各种社会科学理论走马灯般地变换,最终都不过是尼采所说的全人类的“试验”也即“试错”,因为它们是“科学”,是逻辑理性的一部分,而科学是可错的,自然科学“可错”,社会科学为何不“可错”?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理论吗?如果是,那他岂能逃出“可错”的命运?自然科学理论可以过时,社会科学理论不能过时?“与时俱进”,只能是修补,而根本原因却在于,逻辑理性是有局限的。我们需要重构人类理性,需要有新的理性!而这种理性,是与大自然合一的!而这就是自然之道!<br />有没有超越“可错性试验”的理性观念呢?看来只有体现这种理性的“无为无不为”的大道是永恒不变又随机应变的。我们需要理论,但我们更需要有超越理论的智慧,需要比理论更高一层面的“大道”,因为理论毕竟属于“科学”,而科学是有局限的,对这一点,人们还缺乏认识。<br />理论或许可以接近“大道”,但毕竟不等于“大道”,“大道”是常变常新、自我更新的,理论也必须不断更新才行!</fo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04:0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