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化,是外来的。那么它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又有什么关系?当年在引进马克思主义时,是中国知识分子有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过时、落伍,是中国保守落后、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比之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它更“先进”,中国人之所以引进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是“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br />如此说来,马克思主义比中国传统文化是优越的,至少他们表面上很不相同。但是这样一种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立或截然不同的文化思想,又如何能为中国人接受呢?<br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立,而且统一;不仅相异,而且有相同之点。而这,正是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br /><br />马克思的思想观念是对西方文化传统的背叛。因为在西方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观念中,个人主义就是衡量一切的价值中心。个人独立、个体自由、平等博爱,都是西方文化的核心精神,西方文化的核心是个人而不是集体,而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以家族为本位的价值观念是很不相同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就是儒家精神。<br />西方文化的核心观念是个人,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是家族,是国家和集体,而个体生命是没有独立价值的。正是儒家文化注重家族、注重集体和国家,才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以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全球意识,很有相似之处。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被儒教中国接受的主要原因。<br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传统文化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儒家的社会理想有“小康”和“大同世界”;马克思有集体主义思想,儒家有家族观念;马克思主义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儒家文化强调个人服从家族与国家;马克思讲改造个人主义的世界观,儒家讲“克己复礼”、“吾日三省吾身”;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一种愚昧,孔子则“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如此等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的资本主义世界中产生如此之大的凝聚力,主要是他的集体主义思想和观念克服了个人主义的狭隘,提高了人的生命境界,成为社会自我组织的一个重的序参量。而它正是改造社会、实现社会结构转变的思想动力。<br />人们常说,儒家思想落后保守,但它在客观上长期维护了中国社会的高度稳定,这种功能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当然它也有弊病,这主要是男女不平等、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对个体生命的压抑,对社会创新能力的抑制,等等。长此以往,必使社会丧失生机活力,产生腐败黑暗。正是由于这些缺点,中国的知识分子才向西方人求教,引进了马克思主义。<br /><br />儒家文化维护社会的高度稳定,其主要原因是抑制个体生命的自由发展,强调个体服从整体,强调整体和谐,而这是通过抑制理性***为逻辑思维、防止理性工具化的倾向而实现的。于是有人抱怨说,中国人从来没有发达的理性思维,并把它作为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主要原因。对这一点,我们当然不能否定。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人没有发达的逻辑思维,却不等于没有发达的理性。理性不是唯一的。西方人的逻辑理性并非完美无缺,相反,它有着巨大的局限性。这就是它必须与信仰同时并存,没有信仰,逻辑理性就成为一种盲目的势力和危险的工具,它有创造的功能也有毁灭的危险,是创造与毁灭同时并存的。这是现代文明发展失控的根本原因。<br />因此,引进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代表了西方的理性精神。在个人主义和私有制方面,马克思主张“与传统进行最彻底的决裂”,因而它是反传统的;但在理性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马克思却继承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思想文化传统,高扬了理性与科学,并把它作为拯救人类、促进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这正是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家传统所欠缺的。儒家强调“仁者爱人”、以人为本,注重人学,却轻视对物的研究,以人为本并没有错,却把一切科学技术都看作“雕虫小技”,而“君子不为也”。儒家传统重人轻物,西方文化重物轻人,二者的价值取向正好相反。<br />研究人,人最复杂。尤其是人性和人的行为规范,孔子是用“礼”来约束的。由于人性的复杂,西方的逻辑理性无法用于对人性的定量化分析,因此对人性的研究,西方是肤浅的。研究人只能用整体思维方法。因为儒家长期以来不研究物而研究人,这就使得逻辑思维方法难以派上用场,从而使中国的逻辑理性方法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而逻辑理性,正是研究物质科学的有力工具,而它也就成为现代文明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br />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就是逻辑理性化。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所缺少的,正是逻辑理性。不仅如此,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都不很讲究。例如中医学,那是很高的智慧、严密的思维、精湛的技巧、宝贵的经验,但却不是逻辑思维,而这正是它与西医的根本区别。<br />中国人之所以引进马克思主义并且直到现在还不愿放弃而不断“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马克思主义主张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在于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是一种理性精神:科学精神。马克思宣称他所要建立的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并把共产主义理想作为“科学”。所有这些,体现的都是一种理性精神,都是理性精神的实现。而这正是西方文化传统长期发展起来的逻辑理性的延续。到目前,这种理性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无以复加,而它的弊病也开始逐步升级了。<br />何新说,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仅是价值理性,而且是工具理性,因为它具有直接的可操作性。正是这一点,是中国官方不愿意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马克思主义仍然可以和现代社会的逻辑理性工具化的倾向接轨。<br /><br />中国的传统文化逻辑理性不发达,这是它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缺陷。近百年来西学东渐、甚至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基本都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重大缺陷。而马克思主义中所包含的,无论是唯物主义哲学、阶级斗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政治经济学方法,贯穿始终的,都是逻辑理性精神,也都是所谓“科学精神”。这确实使迷信科学的中国人抓到了一根稻草。对于“科学精神”的实质,这里不讲,有兴趣可以去看我的论文《世界的真实性与科学的真理性》(发表在《中国学术论坛》科学精神栏目)。我在这里所强调的是,中国人之所以引进马克思主义,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缺少逻辑理性精神。<br /></fo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