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互联网服务滞后 媒体称假宽带并非国际惯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0 15:1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假宽带”并非“国际惯例”
AT&T为DSL用户提供一个软件,用户可以随时检查上、下行带宽的网速。如果网速低于所承诺服务的80%,用户可以投诉并立刻得到解决问题的答复。
http://imgcache.qq.com/minivideo_v1/vd/res/skins/TencentPlayerMiniSkin.swf&f=1&auto=0&cgi=http%3A//cgi.video.qq.com/bin/vrank%3Ftype%3D8%26start%3D49%26end%3D56&vid=9ESrAPtfcqv&pic=http://vpic.video.qq.com/123/9ESrAPtfcqv.png&title=4M宽带网速仅2Mhttp://static.video.qq.com/TencentPlayer.swfhttp://static.video.qq.com/TencentPlayer.swf http://static.video.qq.com/TencentPlayer.swf

来源:东方宽频所属栏目: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的《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报告公布后,“”的结果引起一片哗然。对此,有电信业专家表示,全世界都是用这种方式去表述宽带的,“”。
确实,笼统地说“假宽带”,缺乏准确性和严谨性。但是绝对不是“全世界用的都是假宽带”,事实上,运营商对网速承诺下限,并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网速,才是真正的“国际惯例”。
有专家称,“固网宽带,是每个用户通过电话线端口实现的,每个用户的带宽是绝对有保障的,而且他人无法使用。”这指的是DSL接入,或又称为“最后一公里”接入。虽然网速受到诸如互联互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专家的表述忽略了至少一个重要的概念和事实:超强比配置。
DSL接入通过电话线端口实现,他人无法使用。但是,DSL汇聚到局端(称为DSLAM,或称为“第一公里”)时,首先要满足工程配置上的一个运营规则-超强比(Overbooking)。“超强比”的概念来源于航空业的票务系统中超量预定:即几乎每一个航空公司都接受比实际航班座位更多的超额预订,因为一定比例的乘客可能改变他们的旅行计划。类似的,网络运营商基于终端用户不会同时在线的假设,或在线时的带宽需求不同的统计,在局端汇聚点的一般超强比配置在1:10到1:50之间。“超强比”的工程配置旨在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但是不恰当的“超强比”是造成“假宽带”的主要根源。不可否认的是,不恰当的 “超强比”也是网络运营商获利的来源之一。
有专家用道路交通来形容带宽共享:“就像一条‘路’,在没跑车的时候,它可以达到2兆、4兆,甚至100兆,但是10辆车一跑,带宽就不够了。”对于道路交通,如果没有诸如交通规则、公共交通等服务管理措施,人们还能出行吗?同理,“带宽共享”毕竟只是IP网络内在的一个属性,管理和服务方式滞后于互联网的发展才是使得“假宽带”问题凸显的重要根源。
近年来网络运营商对带宽扩容并不积极,主要原因是投入与产出在利益上的严重脱节,因此有“带宽死亡论”之说。有事实表明,某网络运营商新扩容一条10G链路,不到一个月又告带宽短缺。既然如此,一个顺理成章,又可以无所作为的逻辑是:IP网络是“尽力而为”的服务,服务没有保障是必然的。自然而然,“带宽共享”也就成为了一块遮羞布。即便以“光进铜退”、光纤入户提高最后一公里的接入能力,如果没有网络全面地相应扩容以及有效服务的支撑,“假宽带”也难以得到解决,甚至可能将会更加严重。
此外,不能只看到宽带表述方面的“国际惯例”,而对另一个“国际惯例”视而不见——在网络通信行业有两个常用的术语:服务品质(QoS)和服务等级协议(SLA)。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参数是:数据传输延时和数据传输丢失率。国外的主流网络运营商公开这些数据(如AT&T称每15分钟更新一次)。据此,用户可以监督运营商所承诺的服务。例如,AT&T为DSL用户提供一个软件,用户可以随时检查上、下行带宽的网速。如果网速低于所承诺服务的80%,用户可以投诉并立刻得到解决问题的答复。
AT&T网络的实际带宽同样是共享的,带宽超强比也被配置在工程和运营上。同时,对其可量化的服务承诺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AT&T网络的实际带宽同样受服务器、传输、交换机、光端机、五类线多种因素影响,但这都不应该是用户所要关心的或要了解的,且大多数用户并不需要懂IP网络的技术。
如今,网民们不仅是网络的用户而且成为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风云人物”。网络运营商以用户为中心、提升用户体验的转型顺应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相应地,技术和懂技术的人也应该是以用户为中心,为提升用户体验提供服务和支持。如果不懂IP网络的技术就不能或不允许对网络服务提出质疑,或被冠以“炒作”,这样的氛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客观地面对“假宽带”掩盖下的服务理念、管理方式、技术创新等真问题是必要的,笼统地称“全世界都是用这种方式去表述宽带的”来解释“假宽带”有失公允。□邱实分享到:      相关阅读:
2011.12.23
2011.12.02
2011.12.25
2011.12.24
2011.12.26
2011.12.26
2011.12.28
2011.12.26


推荐微博:换一换  祁海 刘金保 王则楚 鲁中祝 吴名高 南都广州 凯迪网络 北方新报包头版 河北新闻网 江苏卫视新闻眼 腾讯深度 微讯 腾讯新闻 今日话题 新闻哥 昆明铁路局 昆明客运段 老芒 有忠 周礼忠全部收听全部收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1 02:2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