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第二辑)
图书作者 关贵海 栾景河
出版时间 2009-10 版 次 2009年 10月第 1版
I S B N 978-7-5097-1079-1 页 数 832
开 本 16 印 张 52
赠光盘/卡 否 字 数 900
浏览人数 装 帧 平装
所属分类 国际关系 关 键 字 中俄关系|历史与现实|第二辑
阅读人群 历史、国际关系史、外交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及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
容简介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是国内学术界研究中俄关系研究成果的结集,涉及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苏关系史以及当代中俄关系等问题;其内容丰富、全面,对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受到两国外交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已逐渐产生品牌效应。我们希望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以此冠名的学术讨论会继续举办下去,为中俄两国的世代睦邻友好以及全面建设和发展面向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简介暂无编辑推荐暂无中文目录
目 录
前 言…………………………………………………………………………………………/1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李辉部长助理在第二届“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李 辉/1
中俄睦邻友好与战略合作是两国当前及未来繁荣和安宁的重要保障
——拉佐夫大使在第二届“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拉佐夫/12
新世纪的中俄关系……………………………………………………………………李静杰/17
中俄关系的模式………………………………………………………………………赵华胜/38
近代以来俄罗斯对华政策述论………………………………………………………栾景河/55
中俄关系60年:经验·教训·特色…………………………………………………俞 邃/72
地缘政治与中俄关系…………………………………………………………………国玉奇/85
谬种流传的“黄祸”论——中国人难以在俄罗斯立足的历史根源………………张宗海/93
俄国早期来华的重要使臣斯帕法里其人其事………………………………………黄定天/115
清朝初期中俄交往文化障碍的克服与俄国宗教传道团来华………………………张雪峰/124
论俄国早期对华贸易中推行的官方贸易垄断政策…………………………………叶柏川/141
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俄关系…………………………………………………………刘德喜/154
俄船首航广州贸易风波再研究………………………………………………………伍宇星/172
俄罗斯馆与太平天国时期沙俄的对华外交…………………………………………陈开科/185
俄罗斯人在东北:半个世纪的侨民历程……………………………………………王晓菊/208
19世纪中叶后中国东北农畜产品向沙俄远东地区输出述论………………………张凤鸣/218
维特与义和团运动时期俄国对华政策………………………………………………张 丽/230
庚子中俄东北之战反思录……………………………………………………………徐万民/245
南京政府的“革命外交”与苏联对东北的“惩罚”战争…………………………薛衔天/257
共产国际负责中国问题的组织机构的历史演变(1920~1935)…………………李 颖/275
越飞与黄埔军校——苏俄对中国国民党政策内幕…………………………………林 军/294
张鼓峰事件与中苏边界………………………………………………………………马蔚云/310
皖南事变与苏联对华政策……………………………………………………………王 真/321
外****过程述评…………………………………………………………………孙才顺/338
俄罗斯有关蒙古问题研究述评………………………………………………………陈春华/361
苏联与新疆三区革命…………………………………………………………………厉 声/370
马歇尔调处时期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1945年12月~1947年1月) ……………陈 晖/383
试论新中国成立前后**对苏外交中的非对等关系………………………………曾景忠/400
试论中长铁路归还中国的主要原因…………………………………………………张盛发/424
1957年苏联高层政变与**中央的反应……………………………………………李 华/437
Moscow,Washington and the Taiwan Straits Crisis in 1958 ………………许湘涛/450
20世纪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与中苏两党两国关系述评……………………………储 峰/467
中苏经贸关系简析(1949~1991)…………………………………………………陆南泉/478
苏联经济模式在中国的移植和强化…………………………………………………孔寒冰/494
苏联专家与新清华的建设——中苏交流史微观透视………………………………鲍 鸥/504
技术教育转移个案:北京石油学院的建立…………………………………………韩晋芳/528
中苏技术合作的经验教训与启示…………………………………………张柏春 张久春/546
苏联解体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关贵海/551
新俄罗斯立国17年治国模式选择的变化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王海运/559
俄罗斯走在强国之路上——普京执政八年遗留的思考……………………………姜长斌/566
俄罗斯:永远的赶超…………………………………………………………………盛世良/572
俄国的经济外交构想与中俄经济合作…………………………王树春 张 欣 陈冬霞/578
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现状与前景………………………………………………庞昌伟/591
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尚玉芳/597
合作技术创新:未来中俄关系和谐发展的动力基础之一…………………………戚文海/608
中国东北经济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研究…………………李传勋/621
2007年中俄贸易形势分析……………………………………………………………程亦军/644
中俄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反恐合作…………………………………………………靳会新/648
2005年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述评………………………………………………………刘志青/662
浅析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王世才/675
半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形象在中国的变化……………………………………………李随安/691
20世纪中俄公民社会组织发展比较…………………………………………………黄立茀/700
俄罗斯东正教境内外教会恢复统一的意义…………………………………………戴桂菊/716
有关俄罗斯方面要求恢复东正教在华相应法律地位的考察………………………萧清河/728
中俄关系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杨 洁/735
中国学者对俄罗斯文化之研究(2000~2007)……………………………………王 奇/747
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问题…………………………………………………………刘桂玲/769
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的思考…………………………………周永东/778
中俄互办“国家年”与当前的两国关系……………………………………………云继洲/790
中俄关系发展前景与中国国家利益…………………………………………………冯玉军/796
俄罗斯的强国外交与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左凤荣/812
英文目录暂时没有英文目录序 言
前 言
为巩固和加强面向21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客观评价“俄中友谊年”与“中俄友谊年”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成果,由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北京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8年4月20~22日在北京举行。
此次学术讨论会,是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2003年8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功举办首届“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学术讨论会《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2004年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俄罗斯历史学界、外交界产生重要反响,俄《远东问题》杂志2005年第3、4期连续发表评论40余篇。本次讨论会的文集为第二辑。的继续,也是向国内外学术界再次展示相关研究成果的一次盛会。本次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计60余篇,涵盖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苏关系史以及当代中俄关系等问题。会议论文内容丰富、全面,对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得到了中俄两国外交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为支持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的工作,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现任外交部主管欧亚事务的副部长李辉先生对本次会议的召开给予了具体指导,并就中俄关系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作了专题报告,高度评价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过去10年中取得的各项成就。
俄罗斯驻华使馆对本次学术讨论会的召开给予高度重视,拉佐夫大使不仅亲临会议开幕式现场,而且还用中文就中俄关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发表了40多分钟的演讲。拉佐夫大使强调,“俄中两国的睦邻友好与战略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希望两国学者在巩固和发展中俄友好睦邻合作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成立于1978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一级学术团体。自学会成立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下,在外交部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中俄关系的研究与发展,特别是在发挥民间外交、学术外交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中俄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而积极工作。
特别是在学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连续成功举办两届的“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学术讨论会,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中俄关系和展示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并逐渐产生出品牌效应。我们希望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以此冠名的学术讨论会长期进行下去,为中俄两国世代睦邻友好,以及全面建设和发展面向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贡献应有的力量。
本次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承蒙北京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副主任张俊义,研究人员张丽、陈开科、徐志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郝鑫淼等同志承担了本次会议会务工作,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始终秉持其扶持学术的宗旨,对本论文集的出版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谨向以上单位和个人表示由衷的谢意。
2009年适逢中俄建交60周年,我们希望本论文集能成为两国纪念建交60周年的重要见证,为扩大中俄两国学术界的相互交流,增进彼此理解,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 者
2009年4月2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