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老百姓“税感”日益沉重 税收用途引焦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5 08:3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沉重“税感”何以缓解?
专家建议税收政策应向民生事业和公共服务倾斜 适度减少投资建设支出
2011年11月,一则消息受到广泛关注:美国百余名富翁致信奥巴马,要求国家向他们多征税。而在我国,个人“税感”沉重今年以来一直是一个没有间断的话题,2011年也被戏称为“税感”之年。
http://imgcache.qq.com/minivideo_v1/vd/res/skins/TencentPlayerMiniSkin.swf&f=1&auto=0&cgi=http%3A//cgi.video.qq.com/bin/vrank%3Ftype%3D8%26start%3D49%26end%3D56&vid=82RvJltbBUC&pic=http://vpic.video.qq.com/123/82RvJltbBUC.png&title=观察与思考:中国税负痛苦指数http://static.video.qq.com/TencentPlayer.swfhttp://static.video.qq.com/TencentPlayer.swf http://static.video.qq.com/TencentPlayer.swf

来源:江西电视台所属栏目:2011年,我国税收政策调整中,多项措施直接惠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完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等问题上,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增增减减的调控手法,如何才能减轻老百姓的沉重“税感”?
税收负担沉重
2011年以来最受关注的“加税”举措无疑是房产税试点的启动和资源税改革的全国铺开。1月27日,备受关注的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细则终于“浮出水面”;11月,《中华人民
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原油、天然气等领域的资源税改革正式从试点地区向全国范围铺开。
专家指出,我国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比重并不高,主要还是以流转税为主,但流转税的缴纳可能最终反映在物价上,个人在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时实际上承担了一部分间接税。中国税务学会理事、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表示,譬如购买一辆20万元的车,购车者事实上承担了相当于车价40%左右的税,这还不包括在使用过程中承担的燃油消费税;而消费烟、化妆品等需要缴纳消费税的商品,个人承担的税可能更重。
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1292.18亿元,同比增长27.4%;2010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3202亿元,比上
年同期增长23%。税收收入的连年增长,“税感”的日益沉重,为结构性减税措施的不断出台拉开大幕。
税收公平焦虑
11月16日,美国近140名百万富翁致信奥巴马总统和国会领袖表示,良好的经济曾让他们受益,现在也希望别人能得到好处,为国家考虑,应当向他们多征税。随后,美国数十位富豪又来到国会山,要求国会给他们加税。这些富翁希望国会终止执行布什政府通过的减税政策,普遍提高对富人的税收。
此消息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我国个税征收过程中,工资薪金所得是最容易征收的部分,也是最不易逃避的部分;而高收入人群的主要收入却来自于股息红利、房地产等财产转让所得、拍卖等各种财产性
收入。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汪蔚青表示,由于财产登记制度不够完善、信息共享系统建设不够健全,再加上很多交易直接通过现金完成,税收征收过程中难免出现遗漏,产生“灰色地带”,甚至一度使得我国个税成为“工资税”。
2011年,财政部和国税总局频频出手,剑指高收入人群个税征收监管。国税总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要完善征管措施,从多个环节堵住高收入者个税征收漏洞,在股权转让所得、房屋转让、股息红利所得上加强监管。
税收用途焦虑
专家指出,北欧一些国家的宏观税负高达50%,而且很多是直接通过个人所得税的方式扣除,却没有激起社会的广泛反对,因为这些国家实行“从
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税收投向在医疗、社保等方面让民众真正体会到了好处。虽然欧债危机显示出高福利也有弊端,但对我国来说,现阶段要考虑的却是如何补上民生欠账。
应该看到的是,随着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近些年公共财政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项目上的投入已有大幅增加。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77559.6亿元,其中教育支出10668.3亿元,同比增长2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711.86亿元,增长31.3%;医疗卫生支出4432.76亿元,增长48.9%。加起来,三项支出超出财政总支出的三成以上,但尽管如此,离人民群众的期望值还有距离。
专家指出,民生保障和福利水平与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密切相关,而由于我国人
口众多,人均财政收入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保障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将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汪蔚青表示,虽然总量上看投入很多,但人均水平并不算太高,使得老百姓很难感受到“税感”的减轻;而且“三公消费”仍然是老百姓质疑的焦点问题,虽然现在很多中央部门都已公布三公经费,但细化程度不够。
胡怡建也认为,未来立法部门在进行税收政策调整和财政支出时,都应该更多考虑老百姓的满意度,真正向民生事业、公共服务等倾斜,同时千方百计压缩行政公务支出,适度减少投资建设支出,以此来优化支出结构,做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周琳)分享到:  已转播  2 相关阅读:
2011.11.21
2011.11.17
2011.11.15
2011.11.15
2011.11.07


推荐微博:换一换  华西都市报 成都商报 云信公益周刊 东莞时报 深圳侨报 吴宇光 白林 张源 适度 江俊 腾讯新闻 今日话题 微讯-24小时播报 腾讯图片 新闻哥 衣加衣 春桃慈善基金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杭州网义工分会 燕归来之家全部收听全部收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6 09:09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