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23省份GDP增速放缓 真正经济转型仍尚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0 09:0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全国已有29个省市区发布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23个省份GDP同比增幅放缓。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地方政府都主动调低了GDP增速,各省GDP增速放缓符合实际规划,体现了各省开始淡化GDP增长速度,将重点落实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此外,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实行紧缩货币政策,财政批准的项目也在压缩,这就在投资上有一定程度的缩减,再加上世界经济不确定的因素还没有摆脱,综合因素使GDP增速适度下降。
目前,中国有占世界20%的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正进入到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正如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所言,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都孕育着巨大的国内需求。到2030年,如果中国的人均收入能达到1.6万美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相当于增加15个现在的韩国。很难想象,这样的增长如何在由出口和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下实现。值得欣喜的是,在今年夏季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温Jiabao郑重回应,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
根据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制度等全要素在1985年到2005年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实证研究,1985-2005年制度因素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只在0.2左右的水平,并且呈现出巨大的波动。
其中,1985年-1989年,除资本占主导地位之外,制度的贡献处于较高状态;1990年-1998年,资本和劳动成为绝对主力,制度在经济增长中呈现出副作用;直至1998年-2005年,制度才慢慢发挥出正向作用。
这个研究正好揭示了为什么在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活跃,农村经济充满活力,而上世纪90年代由于各项制度制定和落实的滞后,使得制度作用表现出负面效果。更何况,自次贷危机以来,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也进入瓶颈状态。
我们一直在提经济转型,但所有转型都只是在修修补补。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经过30多年的开放,我们建立起了强大的进出口贸易部门,但这是以全国资源向外贸部门集中的代价换来的,其结果一方面使得中国外贸过于强势,影响了整个产业结构布局,另一方面大量劳动密集性产业限制了劳动者福利待遇的提高。因此,要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就要推动体制改革,即在法治化、限制政府权力、打破特殊利益集团、反垄断、民主化等方面切实推进,从制度上改变目前政府在整个社会财富分配过大的局面,从而推动居民等非私人部门收入的增长。(《国际金融报》周子勋)分享到:    1 相关阅读:



推荐微博: 谢良兵 刘延珉 朱文强 记者陈宝成 黄普磊全部收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3:5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