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模拟登陆火星试验中国志愿者讲述520天舱内经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9 10:0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报莫斯科11月8日电(余建斌、张晓东、黄从军)莫斯科时间11月8日13时许,火星—500试验志愿者新闻发布会在当地召开。中国志愿者王跃和来自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的5名志愿者,全面介绍了520天舱内试验和工作、生活情况。
  新闻发布会上,4天前出舱的志愿者们表示,“火星之旅”不容易,但大家经受住了考验,在520天中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对于密闭环境下人的自身极限能力的认识有了新突破。据俄方专家介绍,人类首次模拟登陆火星试验获得成功。
  王跃介绍说,由中方组织参与的中医项目、生物节律与氧化应激项目及心理项目,均达到了预期目的。
  “中医辨证研究等3个项目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项目,试验获得的大量数据,为我们深化航天医学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李莹辉进一步解释。
  试验中 最紧急的情况
  去年12月初,实验舱电力系统突发故障,发出火灾警报。舱内顿时一片漆黑,空调停止运转,冰箱开始解冻,只有应急照明和应急通信还在工作。
  这是一次紧急情况演练。王跃和他的同伴按照行动指南沉着处置。他们远离火源,等待撤离。那一晚,他们在无噪声的舱内睡着,等待第二天电力系统的恢复供应。
  火星—500试验获得成功,这次试验取得了哪些重要数据?实验舱内的生活状况如何?下一步还将进行哪些后续实验?在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志愿者王跃为记者揭秘这次“火星之旅”的详细情况。
  520天中,105项实验积累大量研究数据
  问:520天试验结束了,有哪些收获和发现?
  王跃:520天试验圆满完成,我和我的同伴经受住了考验,很好地坚持下来,让我们对于密闭环境下人的自身极限能力的认识有了突破。
  各国参与的105项实验,在520天中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包括生理学、心理学、微生物学等五大类,其中呈现的变化规律为我们深化航天医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问:中医辨证研究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项目,取得了什么成果?
  王跃:中医辨证研究主要是利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手段,对长期密闭环境下人体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进行探索。这涉及在将来星际探索过程中我们能否拥有中国特有的医学技术和经验。
  在以往的神舟任务中,就曾应用过我们自己研制的中药。在火星—500试验中,我们6人使用中医四诊仪完成望闻问切工作,也就是把志愿者的舌相、面相通过四诊仪记录下来,将数据传递出来再进行分析。
  个人空间仅有3.4平方米;教其他国家志愿者说中国吉祥话
  问:你在实验舱内的生活状况如何?
  王跃:550立方米的实验舱,属于我个人的空间只有3.4平方米的卧室,包括一张床、一张桌子,墙壁上还挂着一张杨利伟的照片。
  在吃的方面,我们的食物大都以罐头食品和脱水食品为主,很难吃上新鲜食品。舱内温室里种植了少量蔬菜,可以作为配餐。我们平常吃饭像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样,有严格的规定。种类基本上有面包、奶酪、土豆、苹果汁等。这些西餐不太适应我的口味,我很想念舱外的食物,比如拉条子。
  问:枯燥的试验生活中,你如何跟其他国家的志愿者相处?
  王跃:传播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文化,是我业余时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次试验乘组里有3个俄罗斯人,两个欧洲人,我是唯一的中国人,但我和外国志愿者之间交流沟通很好。大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很好奇和欣赏,对中国的载人航天也一直很关注。
  比如,在试验生活中,我跟其他志愿者一起品中国茶、吃中国食品、赏中国书法,在生日及中国春节、国庆时,还按中国传统方式进行庆祝。
  出舱后,其他国家的志愿者每个人至少都会用成语说上一句中国的吉祥话。法国志愿者见到中方试验队人员时,经常用汉语说“福如东海”,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对于长期隔绝的飞行来说,外部的支持非常重要”
  问:这次试验中有哪些最让你难忘的事情?
  王跃:一年半的时间经历了很多事情,对我来说都是很珍贵的记忆,比如领导的关心、父母的看望、过生日时队友们的祝福、与队友一起过新年过万圣节,当然还有登陆“火星”的时候。
  但让我最骄傲最自豪的,还是完成了这个试验,履行了进舱时的诺言。
  问:在长期的试验中,从航天员中心到前方试验队,再到你的家庭,都给予了你各种支持,能否谈谈这方面情况?
  王跃:对于长期隔绝的飞行来说,外部的支持非常重要。我们中方试验队安排技术人员长期在俄罗斯实验现场为我提供各种支持,他们经常给我传输新闻、视频、照片等,其中甚至还有我爱看的NBA篮球赛、喜欢玩的电子游戏,还不时发邮件讲述舱外发生的趣事、天气等。
  整个实验期间我们往返发送邮件4000多封,对我起到了很好的心理支持作用。
  试验队里有心理医生随时关注和解决我的心理情绪问题。航天员中心的领导和同事,也经常给我写信,并去老家看望我的父母。我过生日时,他们还提前准备了贺卡。
  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还把我的父母接到俄罗斯与我视频交流。此外,我的导师、领导以及航天英雄杨利伟,也专程来现场看望我。这些无微不至的心理支持,都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也为我们今后开展中长期飞行心理支持提供了经验。
  问:今后你有什么打算?能否透露一下最近的安排?
  王跃:根据俄方统一安排,志愿者们还将赴德国进行后续实验数据采集,大约12月初返回国内。回来后,航天员训练中心将继续帮助我开展心理学恢复,尽快回归正常工作生活、回归家庭,适应试验后的社会角色改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6:4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