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投500亿发展水运 内河水运将升为国家战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8 16:0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水运是公认的绿色运输方式,但我国2010年内河货运量和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仅为5.8%、3.9%
  ●我国内河运输市场仍以个体户为主,竞争力极差
  ●内河水运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构建以“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为主体的内河航道体系
  11月7日,全国水运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在会上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央将安排450亿元财政资金,加大航道、支持保障系统和中西部地区港口等的资金投入,同时安排50亿元财政引导资金,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和运力结构调整。这意味着“十二五”内河航运投资将比“十一五”期间增加2.7倍,增幅创造历史新高。
  “十一五”期间水运总投资不足同期全社会交通建设投资的2%
  水运是公认的绿色运输方式,具有投资少、运量大、能耗低、占地省、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按照单位货物周转量测算,水路、公路的能耗比是1∶13.9,成本比约1∶6。在资金投入方面,形成同样的运输能力,航道、铁路、公路的基建投资比例约为1∶3∶7。
  为了充分挖掘水运潜力,“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快内河水运发展,航道建设全面提速,新增三级以上航道649公里,使高等级航道达到9280公里;建成22个通航枢纽和34个船闸,减少碍航闸坝24个,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路运输格局,初步形成了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络,对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资金投入不足,航道、港口等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薄弱,内河水运仍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短板。“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内河水运总投资约为1000亿元,超过新中国成立至“十五”期末的投资总额,已是历史新高,然而这还不足全社会交通建设投资的2%。2010年内河货运量和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仅分别占5.8%、3.9%,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也不适应国家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此外,监管不力以及法律空白导致碍航、断航的现象也比较突出。有水方能行舟,但随着近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各类大型水上建筑频频导致断航,采石挖砂等破坏、侵占航道行为也较为严重。在我国现有通航河流上共建有水利水电枢纽4000余座,其中建有船闸、升船机等过船设施的仅有不足1/4,造成航道中断4万余公里。
  内河运输个体经营者达3万,企业仅350家且竞争力极差
  “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内河水运是发展的短板。一方面,长期以来是国家投资最少的,历史欠账较多。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运又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表示,内河水运发展,不仅仅是规模的问题,还有质量的挑战,更需要增加对水运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的认识。
  内河航道达到三级后,千吨级船舶才能通过。然而,我国内河三级及以上航道仅占全国总里程的约8%,而美国是61%,德国是76%。由于航道等级较低,通行能力不足,我国内河运输船舶平均吨位仅450载重吨,仅为美国的3/8,不足德国的1/3。吨位较低又影响了内河运输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内河运输市场仍以个体户为主,个体经营者达3万,企业仅350家,企业平均规模仅为1300载重吨,竞争力极低。这些都导致内河水运的竞争力没有充分发挥。
  “今年开始,内河水运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速度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也将加快。”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介绍,今年年初,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内河发展战略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内河水运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等级航道建设是亮点
  发展内河水运,首先要强基础,即加强航道建设。会议透露,“十二五”内河水运发展的第一大亮点就是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全面改善航道通航条件,加快构建以“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为主体的内河航道体系。所谓“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即长江、西江、京杭、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淮河、赣江等18条主要干支流。这些主要航道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扩能改造,疏通瓶颈,并逐步实现干支衔接,织就一张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网。
  建而不养,白忙一场,航道养护管理及其立法保障被摆到更重要的位置。目前,在交通基建领域,我国先后颁布了《铁路法》、《公路法》、《港口法》和《民用航空法》,航道保护和发展的法律基础相对弱化。而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国家先后发布了《防洪法》、《渔业法》等,只有航道管理领域没有法律。据悉,《航道法》已报至国务院,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出台。
  资金是推进水运发展及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航道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见效慢,航道发展的效益间接体现在对水运发展的促进和对沿岸经济的带动、对环境的全面改善上,只能依靠政府投资。徐祖远表示,“十二五”期间,除了中央加大投资力度,地方也要积极争取出台政策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来源,扩大资金规模,统筹使用燃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要尽快落实船型标准化和老旧船舶提前淘汰配套资金。同时,地方还将依托航电枢纽等资产,搭建融资平台。分享到:    1 相关阅读:
2011.11.07
2011.11.04
2011.05.24
2011.02.16
2011.02.03


推荐微博: 南方日报 湖南电台 科技生活周刊 鞍山日报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全部收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06:53 , Processed in 0.703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