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媒:北极争夺战加剧中国又多一个跳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 09:2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数: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估计,北极地区包含了全球30%没有被发现的天然气储量和10%的石油储备,被称为“第二个中东”。而连接北欧和亚太地区的最短航线,北极航道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解加剧,初步具备了在夏季通行商船的能力。

  据估计,如果北极巷道能够通航,上海到德国汉堡的距离大约能够缩短6400公里,商业前景相当可观。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消息,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Friis A. Petersen)今天(10月28日)表示,中国对北极地区有着“自然和合法的经济和科学利益。”

  他说:“丹麦政府希望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我想其它成员国也有这种想法。”

  北极理事会是一个高级国际论坛,正式成员国8个,它们是俄国、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瑞典、美国和挪威。中国已经申请加入成为该论坛的观察员国。

  据估计,北极地区蕴藏着世界尚未发现的10%的原油,30%未发现的天然气和其它大量矿产。

  但和北极圈周围的俄国、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五国不同的是,中国没有靠着北极的沿海,但中国和上述国家合作开发的兴趣不小。中国则计划从2011年到2015年进行3次北极科学考察。

  另据“中国之声”报道,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大部分队员今天(27日)在上海集结,11月3号将从天津再次奔赴南极。而更令人关注的是——中国极地科考队将很快开始打造第一艘极地破冰船,"雪龙号"会在旅程中增添一位新伴侣。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介绍,预计这艘破冰船将在2013年底建造完成,投入使用之后将大大提高极地科考能力和水平。

  随着气候变暖使两极冰帽锐减,北极航道有望开通,现在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加大对极地的科考力度,而新建的这艘破冰船不仅将破冰能力大大提高了一个档次,还增强了运输装备和保障能力。

  新建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将采用国际先进的最优船型设计,电力推进系统,破冰等级为PC3,连续破冰速度为2-3节,船舶主尺度为长100米-120米,宽20米-24米,最大吃水9米,轻载排水量8千吨级,续航能力2万海里,载员90人。

  中国目前在一条船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隔年去一次北极,所以目前为止南极虽然去过27次,但是北冰洋只去过4次,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的考察船。


点击数:

  为了能给这艘极地号新成员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国家海洋局还将在下月月面向全球华人公开征名,最终的名字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前对外公布。

  挪威外交大臣也称中国在北极拥有合法利益

  “中国在北极地区拥有合法的利益,并且可以为该地区的发展作出宝贵贡献”,挪威外交大臣约纳斯·加尔·斯特勒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就“挪威的北极开发政策及北极开发的国际合作”发表演讲时作上述表示。

  斯特勒称,当今世界越来越关注这块“冰雪大陆”的原因有二。

  第一,北极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石油天然气资源。第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重要。由于气候变暖,北极融冰加速,北极航道可能成为未来最重要的交通航道之一。

  在被记者问及中国在北极开发中的作用时,斯特勒表示,北极地区具有全球范围的影响,挪威政府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全球行动者”应该拥有合法利益,他对中国在北极科考活动持积极态度,“北极地区从前且今天仍是和平地区,世界各国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这种形势保持下去”。

  新闻背景

  连日来,加拿大在北极举行了史上最大规模军演,来自陆海空、海岸警卫队以及政府多 个部门的超过1100人参加了军演,再次点燃了各国对北极的“热情”。8月22日,丹麦公布北极战略,宣布将于2014年12月之前向联合国提交延伸大陆 架200海里申请;23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前往北极视察,向国际社会宣示其维护北极主权的决心;还有媒体披露,俄罗斯数月内将对北极提出领土要求。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种种迹象表明,各国频亮“肌肉”表明北极步入“抢地大战”新时代。北极局势总体处于可控范畴,军事冲突一般不会出现,而意外的军事 冲突——比如战机相撞等,具有不可预测性,这增加了北极的复杂性。对中国来说,应该抛弃在北极的“局外中立论”,强调“建设性参与者”的积极角色定位,从 易合作、敏感性低的层面逐步参与到北极事务中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20:37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